分享

永清域内有座长城,堪称世界军事奇观

 海航润泽馆 2021-11-23
图片

地下长城宋辽古战道

文/武瑞征

若隐若现的神秘地道

在永清、霸州一带,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延昭当年在这里白马红缨镇三关,可以“水上来,地下走”。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不仅存在于民间传说,在地方志中也有记载,明嘉靖二十七年(1558年)版《霸州志》中记载:“引马洞,杨延朗所治,始自州城,中通雄县,每遇虏至,潜以出师,多获隽焉。”

即使有这些传说与记载,人们也认为这只是当地人的自行粉墨,不可信焉。直到上世纪中叶一些神秘地洞的陆续发现,才让人们开始认真思索对待。据《永清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冬,为躲避日寇扫荡,百姓掏挖藏人的地窖。北辛溜乡西镇村民挖出了神秘地道,宽约1米,高约1.6米,内有小屋和放灯台。此后,1944年在永清县龙虎庄村,1948年在永清县瓦屋辛庄村,1951年在永清县城南关,1960年在永清右奕营村,都发现了类似的神秘地道。上世纪80年代,永清县文物部门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整理,再结合对《宋史》、《辽史》的研究,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古代军事工程。

绵延千里的宏伟工程

图片

1989年12月,由廊坊市政府主持,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文物局等18个社科、历史、考古、民族、军事、文物研究单位的28位资深专家,到永清县实地考察古地道。专家们从古地道地理位置、规模、结构、建筑材料和地道内遗存的文物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论证,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永清县地下古战道为宋辽时期所建造,二是永清县地下古战道为防御性军事工程。

宋辽古战道的规模极其宏大,它的最北端在永清县城附近,向南分成两个方向,分别向淤口关(信安)、益津关(霸州)延伸,又从益津关向瓦桥关(雄州)、保定军(文安新镇)延伸,仅廊坊辖区内就达1300平方公里。

古地道的结构也极为复杂:造型上,洞体高矮各异,宽窄不一,延伸曲折,直角转向,走向不定;设计上,既有较为宽大的“藏兵室”,又有窄小的“迷魂洞”,还有翻眼、掩体、闸门等军事专用设施;埋藏深度上,呈立体分布式,同一地道群内,甚至同一洞休内也分深、中、浅三层,最浅处距地表不足1米,深处则达4-5米。此外,洞与井相通,有气孔、放灯台等生活设施。

图片

震惊全国的地下长城

对于这一发现,专家们兴奋不已。一些专家认为,作为古代防御工程的地下古战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无逊于长城,就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而言,其价值均可谓“堪与长城比”(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赵其昌先生题句),称得起“地下长城,国家瑰宝”(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清史专家王树民先生题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激动不已,现场题写了《题宋辽古战道四首》。此后,宋辽古战道得名“地下长城”。

题宋辽古战道四首

史树青

其一

遗迹千年尚可寻,

安车入境见平林。

三关战道同寒访,

冒雪不辞三尺深。

其二

引马洞真引马来,

洞门今始为君开。

追源嘉靖霸州志,

宋筑防辽莫许猜。

其三

咫尺当年右奕营,

车人指点六郎城。

河西游奕知多少,

难得阵前父子兵。

其四

白沟河北北京南,

辽宋瓯脱在此间。

万里长城与战道,

地平上下两奇观。

对于宋辽古战道的修建者,研究界多认为是杨延昭在澶渊之盟订立后的十年内修建。一是古战道的分布恰与杨延昭所镇守的三关走向吻合;二是澶渊之盟中明确规定,“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不准在边境修建军事工程,宋方可能是在这种情况,秘密修建了这项防御工程,因此知之者甚少,更不见于史料记载。三是在《杨氏族谱》关于杨延昭的记载中,有杨延昭“奉旨秘修战沟”的记载。

世界最长的古代战道

1993年,“地下长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宋辽边关战道”。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边关地道遗址”。2007年,边关地道遗址以“最长的古战道”录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2017年6月,霸州市温泉孔雀城工地施工前的文物勘探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宋辽古窑4座,该窑址位于霸州经济开发区辛庄村北,辛庄正是宋辽古战道所经之地。廊坊市文广新局组织了由国家、省、廊坊市文物专家组成的古窑址群考古研讨会,经过各级专家的考察,确认此窑为官窑,所烧青砖正是古战道用砖,对宋辽古战道的考古研究有了进一步突破和更为充足的证据。

图片
来源:文旅永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