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平时没什么存在感,这几天却因为发生了军事政变而频频登上热搜。如今,枪声渐渐停止,希望那里的人们早日恢复平静的生活。 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 当你打开世界地图,就会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可不是只有这一个几内亚。在它的周边还有一个几内亚比绍和赤道几内亚,更远的地方,大洋洲还有一个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么多“几内亚”,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黑人之地”几内亚 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开始了迅速的对外扩张,一口气打到非洲西海岸的摩洛哥,拿下了整个北撒哈拉地区。他们停下脚步后,就管撒哈拉南部的那一大片土地叫“比拉德苏丹”,意为“黑人之地”。不过,摩洛哥当地的柏柏尔人更喜欢用柏柏尔语称呼那片土地为“几内亚”。 时间来到12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王国兴盛起来,开始了探索之旅。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北非,打算出兵入侵摩洛哥,而在与摩洛哥人的接触中,葡萄牙人改变了想法,决定去寻找更南边的“几内亚”。 传说中的几内亚地区 1415年,葡萄牙军队攻陷北非城市休达,国王将自己的儿子亨利亲王任命为休达总督,这位著名的航海家亨利便开始不断派遣船队沿着海岸南下。1418年,马德拉群岛被发现,也就是著名球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故乡。1434年,博哈多尔角被发现。1444年,葡萄牙人的帆船抵达塞内加尔河河口。 为了向亨利邀功,率领船队的迪亚斯俘虏了几名当地的黑人,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几内亚”,葡萄牙国王立刻宣布这一地区为葡萄牙领土,当地也就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几内亚比绍。 航海家亨利 关于几内亚比绍国名的由来,普遍流传的说法是,葡萄牙人上岸后,向一位黑人询问地名。那个黑人不耐烦地用部族语言说道:“Bissau!”意为“往前走”,于是他们就把这里叫做了几内亚比绍。 列强的争夺 殖民者来了,黑人的灾难也就来了。依靠着当地丰富的黄金和黑奴贸易,葡萄牙人大发横财,他们的邻居西班牙看得是十分眼热,立刻向葡萄牙人提出:“哥们儿,能不能分我一块地,我也想搞黑奴交易。” 广袤的非洲西海岸 葡萄牙当时几乎是垄断了黑奴交易,怎么可能说给就给,况且你西班牙人占了那么大片的美洲,也没给我呀。两国就这么争吵起来,一直吵到了18世纪,结果,西班牙人以巴西西部一些土地为代价,换得了一个小小的比奥科岛。比奥科岛和大陆上附近的土地,也就成了后来的赤道几内亚。不过如今的赤道几内亚相比原来已经小了很多,早就没有赤道穿过了。 再后来,伊比利亚两兄弟逐渐弱势,西部非洲的老大换成了法国。法国一看,你哥俩这地方挺好啊,也给我来一块!于是,1884年,15个殖民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讨论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最近发生政变的几内亚所在的土地被划分给了法国。这样,非洲的三个“几内亚”就被瓜分完成了。 非洲几内亚三兄弟 总结一下,葡属几内亚,后来成了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1973年9月24日宣告独立。 几内亚比绍国旗 西属几内亚,后来成了赤道几内亚,首都就是比奥科岛上的马拉博,1968年10月12日独立。 赤道几内亚国旗 法属几内亚,就是后来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1958年10月2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几内亚国旗 不同的被殖民史,也造成了不同的国情,就像“几内亚”三兄弟,虽然都叫“几内亚”,却一个说法语,一个说西班牙语,一个说葡萄牙语。 遥远的新几内亚 非洲的三个“几内亚”虽然文化略有不同,但也离得不远,那遥远的大洋洲为什么还有一个“几内亚”呢? 1511年,葡萄牙航海者发现了大洋洲中的一个新岛屿,发现当地人皮肤是棕色,头发卷曲,就把这里命名为“新几内亚”,新几内亚岛也是世界第二大岛。1526年,又有一波航海者来到附近,到一片无名之地躲避风浪,根据马来语将那里命名为“巴布亚”,意为“卷发人土地”。 新几内亚岛 经营了一段时间,葡萄牙人感觉这里没什么好东西,挣不到钱,慢慢地也就不管了。葡萄牙人走后,荷兰人、英国人、德国人接踵而至,三国瓜分了新几内亚岛和周边岛屿。西边的荷属新几内亚后来成了印度尼西亚领土,东边的德属土地和英属土地几经变迁,最终在1975年9月16日独立,成立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这也是继说法语,说西班牙语,说葡萄牙语的“几内亚”之后,又一个说英语的“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旗 唯一的纽带 四个“几内亚”,在曾经的原住民时代,应该都不叫几内亚。只不过因为后来的殖民入侵,才形成了如今相似的名字。他们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多多少少保留着殖民者的生活习惯,也许“几内亚”这个名字,就是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唯一纽带吧。 ![]() 讨论土地瓜分问题的柏林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