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黄珊珊:课例论文写作心路回顾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11-23

课例论文写作心路回顾

中山市第一中学/黄珊珊

本月我参加实验中学写作班的论文研磨,这次被安排在语文组。在研磨前一天收到了老师们的论文,我一篇篇认真研读。关于论文研磨和修改,鉴于前面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经验积累,我自认为经验越来越丰富,做起来也越来越娴熟。于是,研读也有了一些“套路”:首先,浏览全文,重点看标题和框架,从整体上发现问题;接着,通读全文,锁定内容,看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文字表达;再者,查阅知网文献,下载被引量比较高的和最新发表的各一两篇文章,看文章的框架和观点;最后,写出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当和老师们就每一篇论文在碰撞观点时,听着他们的困惑,我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仿佛这些困惑和迷茫就在昨日。郭老师在发言的时候说“大家已经写过几次课例论文了,不知道是否总结出了课例论文撰写的一些模式......”这个问题我也拿来自我提问,我想是时候做一下梳理了。

郭老师说“不论是哪一类的课例论文,其核心都是相似的,类型只是给文章的选题提供了方向”。课例论文写作首先是选题,选题就需要确定题目的“关键词”。如果是课标阐释类论文,就要选定课标中的某一个点;如果是教学理论实践类论文,就需要选定某一个理论(如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关键词”之后,论文就有了灵魂,紧接着的工作就是要丰富“灵魂”,即搭建论文框架。论文框架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几个大标题除了文字表述上存在一致性外,更要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大标题”从哪里来?从“关键词”来,需要我们深度解析关键词,将其依据一定的逻辑分为几个部分或者几种情况。我原来一直把这部分工作叫做“解析关键词”:参考已有文献资料,结合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将“关键词”以能自圆其说的情况进行自我解读和赋义。郭老师将这部分称为“切分'关键词’”,我觉得更为贴切,“切分”更能体现作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这次论文研磨,四位老师的论文都出现了常见的经验总结型的框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策略”或“阐述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前面两部分占整篇文章的1/4左右,解决策略占了绝大篇幅。除了文章结构不好看外,文章也较难出彩。当然,这两种结构比较容易被一线老师想到,“看到问题”与“分析原因”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最擅长的。反而到了关键的“解决策略”大家容易泛泛而谈,逻辑性差,阐述表浅。究其原因,就是大家对于论文选题“关键词”的解读不够,所以无法“切分”,容易笼统地谈。一篇论文的框架就应该是“解决策略”部分,假设你用了三种策略,那就是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一千字左右,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是编辑和读者都想看的内容。但这三种策略必须是围绕“关键词”切分而来,体现出作者的文献积累、自我思考以及实践应用。正如郭老师所说,关键词的具体“切分依据”可以是时间推进的顺序,也可以是“关键词”的逻辑要点顺序。比如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是一节课从导入到展开、深入、探究如何践行,也可以是现有水平、理想水平和可达到水平的逻辑性。

有了基于“关键词切分”的论文框架后,就是将课例分别融在各个部分。此处很容易出现“脱离课例的大段的作者观点输出”的情况。一般来说,每一个部分的“解决策略”也有模式可参考,我将其总结为“总—分—总”。首先第一部分是关于这一解决策略的总体概括,同样需要提炼并呈现核心观点,紧接着是针对课例的叙述,最后是讲课例中的做法进行提炼再总结。“再总结”部分可以读者视角来写,即对自己的做法进行提炼、上位概括等操作,想象读者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学到哪些相应做法,并应用到其课堂中去。在文章的最后,再加上一段总结性话语,一篇课例论文即可诞生。

对于课例论文的写作新手来说,即便知道了上述内容,论文的诞生仍然没那么顺利。最常见的情况是“写作的煎熬”,这是今天听小组老师说的最多的感受。明明脑子里有很多想表达的,但一落笔就成了“四不像”——既不像自己脑袋里的想法,也不是敲出来的文字所表达的。为何会这样?我自己曾也较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状态。比如想要写出教学理论实践类的论文,我手头已经有了不少课例,于是就去找理论。目的性很弱地找了几遍,终于找到之后,再敲定可以论证理论的课例。都找到之后,就开始了艰难的“理论——实践”匹配之旅。扣着理论写课例,把自己熟悉的课写成了“四不像”,把原本就不太熟的理论拆解得更加混乱。其实,这是写作顺序的问题。先有理论,依据理论设计教学,然后实践、写作,这样的流程是“正序”,之前描述的是“倒序”。“正序”模式的精力放在理论关键词的“切分”,“倒序”模式的精力放在了二者的匹配上。有时单纯是为了匹配而匹配,非常心累且意义甚微。教师要想写作有质的变化,要有意识回到“正序”。

其实,并不只是只有课例写作才需要“确定关键词”“切分关键词”,找回“正序”,工作中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因为“输入——知晓——提炼——输出”学习的应有之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