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尺度

 生命的探讨 2021-11-23

城市生物多样性似乎是一个新的概念,却是一个老问题。

本来城市是人类为了集中管理人类和让人类更好地生活而建立的一个专属区域,形成特别的城市生态系统,但并没有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隔离开来,也不可能完全割裂。即使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要生存仍然需要其它自然生态系统为其提供食物、能源、水、氧气、材料等生活必需品,还需要其它生态系统为其消解污染、噪声、情绪等。

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与大自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资源的利用、共享、延续等,这种对关系的认知形成了生态文化。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抽象思维的动物,人类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出来,通过使用和创造工具,更加强大了自己,成为地球的主宰。今天,发达的科技成果让人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创造出了人类生活所需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情感上,仍然离不开对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上、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公园、绿地、湿地,还是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都将生物多样性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了城市生态系统中。只是人们没有过多去考虑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而是从自我为中心的美感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中怎么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如何把握人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这个问题不仅考验着中国人,也考验着所谓发达国家的人们。所谓人的权利与动物的权利的权衡,也是不同阶层的人对生物多样性的态度考量与利益博弈。把握不好度,就可能形成对人而言的灾难。

在日本的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野猪成灾的现象,香港也出现了野猪伤人的事件,野猪伤害问题也成为近期中国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人兽冲突问题。有些城市的乌鸦、猛禽、鸥鸟等会直接夺取人们的食物,甚至伤人。上海的一些城区貉伤人事件屡屡发生。澳大利亚的青蛙和蛇侵入城市,造成人们的恐慌。中国也有些地方野猪公然进城、进村伤人。贵州贵阳的黔灵山猕猴桃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明星”,它们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破坏公共设施,伤人事件频发。

如何理智地处理人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呢?如何能够和谐共处?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可以给一些物种留下一些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增加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就是一种办法,让城市动物在不同的物候期都能够生存。但是,坚决抵制有意投喂野生动物,不让野生动物形成对人类行为的直接信赖。做好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人为投喂对野生动物物种本身的危害。在建筑结构和材料上充分考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和安全性,如电路的隐蔽、玻璃幕墙、绿地连通性等。防范野生动物侵害,适时监测和评估野生动物的活动,调控生物多样性种群,减少人与生物多样性的冲突。

毕竟城市是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保证居民的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中,要有目的性的避免对人有较大威胁和危险的物种的发展,如可能直接造成伤害和传播疾病等间接伤害的物种,应该从其生态特性上给予阻断或阻拦,让其与人保持应有的距离。要允许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完整性,减少化学处理方法,增加生物防治等自然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要考虑人的情绪接受程度,以及动物可能的发展方向,把握一个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