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庄学本

 永声树 2021-11-24
文章图片1

庄学本(1909-1984),中国现代影像人类学先驱,纪实摄影大师

最近一段时间,庄学本这个名字再一次在网络上被热传,估计主要为是他的一本摄影作品集即将面世而造势。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还是在十多年前的深圳书城,当时主要是被他的一张侧面的女性肖像所震撼,难以置信的是其作者原来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摄影师,按现在的头衔应该是人文摄影师,他的作品即使在当代都是用很质朴、很直白方式传达着那个时代的信息。

藏族牧民女子,四川理塘,庄学本摄 1939

直到2009年,在参观广东美术馆所举办的摄影三年展的展厅最高层,我再一次看到了这个名字- “庄学本诞辰百年回顾展1909-2009”。这次关于他的主题展史料非常的详尽,除了在展厅中能欣赏到他大部分幸存下来的作品以外,还有一些他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其中包括了他曾经使用过的德国制造的禄莱双镜头照相机,还有一些冲洗好的底片,以及在成都冲印店所用的纸袋。以及他当年的一些笔记和他在西康省所走过的路线图。

庄学本当年使用过的德国禄莱双镜头中画幅相机

文章图片4

庄学本曾使用过的底片袋

文章图片5

当年的行迹路线图

文章图片6

当年庄学本记录的笔记

文章图片7

当年庄学本记录的笔记2

文章图片8

写给周总理的信

文章图片9

庄学本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

摩梭妇女。云南永宁,1939年

将庄学本称作是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那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能与这样一位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大师在百年后的那一天隔世相望,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这次回顾展中的作品部分采用了传统银盐纸基相纸制作方式,并且完整保留了作品底片的伤痕状态,以便让观者在划痕、霉斑布满的影像中,去感受庄学本行走与艰难的岁月处境。这些斑痕实际上与影像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底片的遭遇就是人的遭遇,底片的伤痕就是生命的伤痕。伤痕,是还原与接近大师作品极为重要的通道。还原,尽可能地,让历史呈现它本来的面貌,让被遮蔽的一切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摄影家来说,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在展出的作品中,肖像作品几乎占了一半。我一直认为肖像是庄学本作品中最有魅力的部分。那一张张面孔具有一种强烈而生动的穿透力,个性与丰富的神情叙述,极容易就能让观看沉静下来,随之进入仿佛隔世的语境。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苏珊·桑塔格把摄影当作“观看的伦理学”,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氛围与我们的疏远与隔膜。在当今,还有谁能真正认真、长久地注视一张脸?还有谁能真正希望接近被拍摄者的心灵内里?

庄学本的肖像摄影作品

虽然庄学本拍摄肖像的动机,谈不上与被拍摄者建立真正的亲近感,也并不是在对艺术表达追求下完成的杰作,也许不过是观看的习惯与态度之使然。恰恰是因为如此,才为我们留下更值得深究的秘密,那是一个时代的秘密,这个秘密隐藏在中国那个特定时期几乎带有共性的影像气质中。通过庄学本、方大增、孙明经,我们都能感受到在那个年代,其实已经形成一种民主的摄影观看,对于被拍对象的尊重完全出于一种基本教养。遗憾的是,观看的尊重,在这个今天这个照相成为消费的时代,竟然成为稀缺的品质。

庄学本简介

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于1934至1942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并于1941年举办西康影展,20万人前去参观。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但直至今年,他的影像才被逐步发觉,其在摄影史上的贡献和地位被重新定义。代表作:《十年西行记》,《尘封的历史瞬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