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九版课后答案百度云

 知择 2021-11-24

3章消费者行为

课后复习题详解

1. 个人偏好的四个基本假设是什么?解释各个假设的含义或者意义。
:个人偏好的四个基本假设及其含义分别为:

(1)完备性:偏好是完备的,即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市场篮子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篮子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可传递性:偏好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A。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越多越好:商品被假定为是合意的,也就是好的。消费者总是偏好多的任何一种商品,而不是少的。另外,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商品多多益善。
(4)边际替代率递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凸的,即沿着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这意味着,消费者通常偏好一个平衡的市场篮子,而不是只有一种商品而没有其他商品的市场篮子。


2. 一组无差异曲线能向上倾斜吗?如果是这样,你怎样看待这两种商品?答:无差异曲线有可能向上倾斜。在消费者偏好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假定是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中的多,而不是少。因此,如果减少消费者手中某种商品的数量(保持另一种商品数量不变),那么他们的满意度将降低,因此对应的无差异曲线斜率都是为负,向下倾斜的。然而,如果某种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受欢迎的,那么减少这种商品的数量,将使消费者的状况变得更好。例如,消费者更愿意减少有毒废水的排放,而不是增加。如果一种商品是不受欢迎的(假设为横轴上的商品),那么对应的无差异曲线则是向上倾斜的。如图3-8所示,在无差异曲线U1U2中,消费者更偏好于U2。


3. 解释为什么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决定了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会获得相同的效用。
如图3-9所示,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在无差异曲线U1上,A点和B点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同理,在无差异曲线U2上,A点和C点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
那么,B点与C点表示的效用水平也相同。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的位置高于B点,即除了消费B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消费者在C点还能够拥有额外的商品Y。由消费偏好越多越好的假设可知,C点表示的效用应大于B点,与前面所述矛盾。所以,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4. 乔恩总是愿意以一听可口可乐换取一听雪碧,或者以一听雪碧换取一听可口可乐。
(1)你如何看待乔恩的边际替代率?

(2)画出乔恩的一组无差异曲线。
(3)画出两条斜率不一样的预算线,并说明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由于乔恩总是愿意以一听可口可乐换取一听雪碧,或者以一听雪碧换取一听可口可乐,因此乔恩的边际替代率为固定的常数1。对乔恩而言,可口可乐与雪碧之间是完全替代的关系。
(2)乔恩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10所示。


(3)乔恩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绝对值为1的直线。由于预算线也是直线,两条直线只可能有一个交点或无数个交点(即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重合),所以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才能满足最大化的条件,交点处对应的消费组合即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
如图3-11所示,可口可乐和雪碧是完全替代品,因此无差异曲线为直线。对于完全替代品来说,消费者总是会购买相对便宜的商品以获得最大化的效用。例如,如图3-11(a)所示,如果雪碧比可口可乐便宜,那么消费者将面临预算线L,并在A点获得最大化效用,即将全部的预算用于购买雪碧;如图3-11(b)所示,如果可口可乐比雪碧便宜,消费者将面临预算线L,并在B点获得最大化效用,即将全部的预算用于购买可口可乐;如图3-11(c)所示如果可口可乐和雪碧的价格相同,预算线L将会与无差异曲线U,重合,这时,消费者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点消费都不会影响效用水平。



5. 当你沿着一条凸的无差异曲线移动时,边际替代率如何变化?如果是一条线性的无差异曲线呢?

: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为获取更多的一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其几何意义表示为:消费者为了获得横轴上额外1单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纵轴上的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度量了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1)当沿着一条凸的无差异曲线移动时,边际替代率递减。如图3-12(a)所示,凸的无差异曲线意味着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来越小,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度量了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沿着凸的无差异曲线移动,边际替代率递减。
(2)当沿着一条线性的无差异曲线移动时,边际替代率不变。因为线性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变的斜率,如图3-12(b)所示。


6. 说明为什么当消费者实现最大化满足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定等于商品的价格比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拿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的比率。商品的价格之比是由市场决定的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交换的比率。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上,这两种比率相等,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
如果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于价格之比,那么消费者可以以市场价格拿一种商品去换取另一种商品,从而增加满足程度。这种交换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此时消费者将获得最大的满足。


7. 描述与互为完全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假如为完全互补品又怎么样呢?

:(1)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一常数的商品,这两种商品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按某一固定的比例),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如图3-13(a)所示,对于某消费者而言,橙汁和苹果汁可以视为完全替代品,喝一杯橙汁或苹果汁之间是无差异的,因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1。
(2) 完全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的商品,这两种商品在效用上互相补充,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形的。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则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13(b)所示。


8. 序数效用和基数效用的区别是什么?解释对消费者选择进行排序时为什么不需要基数效用的假定。
:(1) 序数效用和基数效用的差异序数效用把主观满足表达成一种可排序的偏好的方式;而基数效用将消费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在数量上用统一的、单一的单位来精确地加以衡量。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 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边际效用作为分析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表达式为MUi/Pi=入;序数效用论则表示为MRSXY=MUX/MUY=PX/PY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不需要基数效用的假定以排列消费者选择的原因

对同一消费者的选择排序时,由于个人主观心理的影响这一条件相同,所以并不需要确定效用的具体大小,只需要知道消费者对不同的市场篮子的偏好就可以进行排序。例如,只要知道A优于B就可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排序,而不需要知道A在多大程度上优于B,所以并不需要基数效用的假定。


9.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消费者在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之间更偏好前者。然而,当他们将其储蓄兑换成德国马克时,就蜂拥至大众特约经销商。如何解释这一显见的悖论?

:解释这一悖论需要以下两个假设:

(1)奔驰汽车比大众汽车昂贵。
(2)东德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包括两种商品:奔驰汽车和所有其他以德国马克标价的商品(包括大众汽车)。
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中并不包括价格因素,因此东德消费者对奔驰汽车的偏好仅仅基于产品特性。尽管购买奔驰汽车带来的效用大于购买大众汽车的效用,但消费者会考虑购买每种商品所花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由于奔驰汽车价格高于大众汽车,所以购买大众汽车所花每一美元带来的边际效用可能反而高于购买奔驰汽车带来的边际效用,因此消费者会蜂拥购买大众汽车。


10. 画一条预算线,然后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来说明与两种商品相对应的满足最大化选择。利用图形回答下述问题。
(1) 假定其中一种商品实施配给。解释为什么消费者的境况可能变坏。
(2) 假定其中一种商品被固定在当前市场价格以下水平,因此消费者不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你能判断消费者的境况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吗?答: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和Y,其价格分别为PXPY,消费者的收入为I,因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为:PXX+PYY=1,如图3-14所示。
对于消费者而言,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它必须位于预算线上;它必须给予消费者其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务组合。因此,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定位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上。如图3-14所示,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的切点E决定了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两种商品的最优组合为:(X1Y1)。
E点处,MRS=PX/PY

(1)假定对商品X实行配给,将商品X消费量控制在X2,如图3-15所示,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由原来的直线AB变为折线AFC。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为F,在该点,MRS>PX/PY。此时经过F点的无差异曲线U2位于原来无差异曲线U1的下方,因而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水平减小,消费者的境况变坏。

但是,如果将商品X消费量控制在X1(或大于X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仍是E,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水平不变,此时消费者的境况不变。

综上所述,配给可能使消费者的境况变差。

 

(2)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被固定在当前价格(市场均衡价格)以下的水平,则该商品将会存在超额需求,产生短缺现象。最终该商品将不得不实施配给。由(1)可知,消费者将有可能因为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点而境况变差

10. 描述边际相等原则。解释一下,为什么如果一种或两种商品的消费具有递增的边际效用,这一原则可能并不成立。
:(1)边际相等原则的含义

相等边际原则指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应该相等。也就是说,为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应相等。
(2)这一原则可能不成立的原因

当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增时,该商品的使用量越大,其边际效用也越大,这样,如果该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把所有的预算花到这种商品上。这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只可能相交而不可能相切,MRSPF/PC。对于由0=MUFΔF+MUCΔC,得出MRS=MUF/MUC。由PF/PCMUF/MUC,即:MUF/PFMUC/PC,所以边际相等原则在商品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下不成立。


12. 在过去20年中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跌。请用这一价格下跌的情况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价格指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高估了那些密集使用计算机的人的生活成本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基期的固定消费组合来计算的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CPI以基期的消费结构作为固定比例结构进行计算,相对于以前计算机价格高时,密集使用计算机的个人现期有更多的支出用于计算机的购买,使得现期实际的消费支出结构中计算机的比重大于CPI公式计算中的计算机所占的比重,而计算机的价格是下降的,所以消费者物价指数可能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计算机价格下降的效应。因此,CPI可能会高估密集使用计算机的个人的生活成本指数。


13. 解释为什么帕氏指数通常会低估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1)帕氏指数是一个人以当期价格购买当期商品服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按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的货币数所得的商。一般地,假定有两种商品:食物(F)和衣服(C),令PFtPCt为当期价格;PFBPCB为基期价格;FtCt为当期数量;FbCb为基期数量,则帕氏指数可以表示为:PI=(PFtF+PCtCt)/(PFbFt+PCbCt)。
(2)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以当前的价格达到一个给定效用水平所花成本相对于基期价格达到相同效用水平所花成本的比值。
(3)帕氏指数通常会低估理想生活成本指数,因为帕氏指数假设一个人将在基期购买当期的组合。事实上,在面对基期价格时,消费者可能已经通过改变他的消费组合而以更低的成本达到了相同的效用水平。既然帕氏指数是购买现期组合的成本除以购买基期组合的成本的比值,那么放大基期组合的成本(即公式中的分母)也就使得指数本身被低估了。

内容转载于知择学习网,更多内容可上站内搜索关键词平狄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