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医护学生入门修炼场

 为什么73 2021-11-24

原创木子 真故研究室 


有人说,医院是人性最佳的观察场所。医学生在初次进入医院实习时,往往会被扑面而来的救治与纠葛震撼。真实的社会与人性,会构成对他们职业理想的冲击。

木子是一名医护专业的学生,他如果进入医院,三年需要轮转六个科室。在医院的急诊科与ICU,她完成了自己专业的洗礼,收获到对生命的珍视与体悟。

第一阶段:不适应,逐渐看见

2018年,木子从学校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了自己所在大学的附属三甲医院。第二年6月,被派去急诊科,分配到了院前急救中心。急诊护士长派了一个在院前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带木子熟悉环境,教木子出诊时如何处理突发状况,遇到各种不同情况的病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及特殊情况下,如何与各种家属病人沟通。手把手带领木子几天后,木子就开始单独上班了。
 
单独上班的第一天木子上的是晚班,急诊院前急救中心的轮班制不同于急诊科的抢救室、以及其它科室的三班倒。这里的晚班从下午五点半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晚上十点后如果没有派诊,就在值班室休息。
 
凌晨两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呼叫出诊。木子马上起床,穿好工作服,跑到调度室,拿上派诊单和出诊本,跑去救护车上。随即,120司机和出诊医生也到了。3个人朝着派诊地点开去。
 
木子看着派诊单,病人情况那一栏显示车祸,她在心里捋了一下等会应该怎样配合医生处理。还没想完,救护车就已经到了事发地点,木子赶紧提着出诊箱下车。
 
一下车,就看到十字路口中间,一辆脚踏三轮自行车翻倒在地。边上躺了一个老人,不远处停了一辆小车,一个人跪在小车边上,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出诊医生跪在老人身边,检查他的颈动脉搏动,触诊了七八秒,决定使用心脏复苏术。木子赶紧把复苏球囊拿了过来,把面罩扣在病人的口鼻上,配合医生抢救起来。
 
交警蹲下来询问病人情况,医生摇了摇头。继续按压十几分钟后,医生开始给老人做心电图,屏幕显示一条直线。医生打印着心电图结果,让木子收拾东西。
 
木子看了看旁边翻掉的三轮自行车。里面放着一些纸盒与塑料瓶,其中一个塑料大水壶滚到了一边,看起来用了很久。看到这些,木子心里对这个地上躺着的人为什么半夜不睡觉还在外面跑有了一个解释。看到木子收东西,跪在小车旁边的男人突然掩面而泣,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自己完了。
 
木子提着收好的几个箱子上了救护车,回到医院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在电脑上登记完出诊信息,回到值班室。木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回想着出的这趟诊,想着地上躺着的老人家。木子罕见地失眠了。第二天早上,木子交完班回到家后,洗了个澡,沉沉地睡了过去。

图片图 | 120救护车上

又一个晚班,木子一夜无眠,整个晚上不停地出醉酒、打架,甚至情侣吵架闹着割腕的诊,中间还出了两趟空诊。救护车刚驶出医院大门没多远,就被电话告知家属已经退诊。每次遇到这样的工作节奏,院前急救的同事都会开玩笑地用一个词来形容——“仰卧起坐”,表示出诊回来刚躺到值班室的床上,又来一个电话需要马上出诊。
 
每次出醉酒的诊,木子和医生要在现场等很久。醉酒患者倒在路边,不管怎样劝说都不肯上车,拒绝入院。嘴里念叨自己会回家,结果在救护车回了医院后,又有好心的路人打120要求出诊,同一个病人派诊三四次才能将其接回,木子觉得这样是在浪费医疗资源。
 
木子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出诊接回一个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救护车拉着警报回到医院。停车后,木子跪在病床上做心肺复苏,家属和医生快速推床,刚把病人推进抢救室,木子从病床上下来,和大家一起配合抢救,就听到隔壁病床一个醉酒、没有家属照护的人在大喊大叫、闹着出院,拒绝输液,嘴里不停地骂着什么。
 
抢救室地上、床上有一堆呕吐物,被临时叫过来守在他病床旁边的实习同学一边拉着他的衣服怕他摔下床,一边提防他乱舞的手臂伤到自己。
 
在隔壁病床的醉酒者,和手边正在生死线挣扎的病人之间,木子感受到了一种很明显的对比:夜幕下的急诊科,永远有人在忙着生存,而也总是有人漠视生命。
 
急诊科院前急救的晚班需要连续值三个,木子上了三个晚班后,终于迎来了一天休。妈妈胃病犯了,木子不得不陪妈妈去看病,去了另外一家消化内科不错的医院。
 
星期一的早上,门诊大厅尤其忙碌。好不容易等到医生开了检查,木子陪着妈妈来到抽血室排队。就在马上要到木子妈妈时,抽血的护士却说等一下,要去上个厕所。大约过了五六分钟人才回来,在等待中,木子感觉时间度秒如分。
 
木子妈妈有点胖,血管不是很好找,抽血护士扎了两针才抽到血。因为排队太久,木子情绪有点急躁,抽完血后便和妈妈吐槽起了护士。妈妈打断木子:“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理解医务人员,其他人怎么理解?”木子讪讪闭上嘴巴,心想:也是,怎么就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了?

第二阶段:学会共情,投身

木子在急诊科的轮训被护理部安排延长至一年。在院前急救待的半年时间很快过去,护士长把木子调至抢救室。
 
一次上抢救室白班,木子和夜班的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要木子把呼吸机打开,准备胸外按压机以及气管插管的用物。
 
窗外很快传来救护车紧促的警报声,一个七八十岁左右的老爷爷被推进抢救室,后面跟随着的一大堆家属被拦在抢救室厚厚的铁门外。
 
老爷爷被木子等几个医生护士围住,上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盯着心电监护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医生拿着谈话单,在病床与铁门之间穿梭。
 
木子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大概内容,老爷爷病情危重,医生询问家属是否愿意上ECMO(人工模拟肺)。ECMO开机就需要六万多,面对这一般家庭完全无法承受的费用,家属犹豫了。可是时间不等人,伴随着拖延时间的拉长,ECMO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决定是艰难的。
 
最终家属选择使用ECMO治疗,ICU的ECMO团队到了抢救室。几个小时后,老爷爷被推到ICU继续治疗,木子的白班也接近尾声。
 
一年时间很快结束,急诊科轮训完毕,木子就被派来了ICU。第一天在给病人翻身、鼻饲、吸痰写护理记录当中度过。木子有些抵触的情绪,烦恼着重新适应新环境和工作流程。
 
木子值白班的一个早上,大家在办公室交班,病房传来夜班护士的喊声,让医生快去床旁。大家全部朝一个方向跑去,留下木子和另外几个刚一起轮岗进ICU的护士没反应过来,过了几秒才跑过去。
 
一进病房门,就看到一群人围在病床旁,大家都在配合抢救。看到这一幕的木子突然想起,之前在急诊科的同事也是这样,一群人配合做同一件事情,心里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过了几天后,木子心里抵触ICU的情绪慢慢消散。
 
慢慢地熟悉环境后,木子发现ICU有一个特别的病人,是一个八十多岁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已经在ICU里住了几年,大家平时都称呼他为老梅。老梅因为尿毒症需要长期规律血滤,此外没有特殊治疗。
 
他的一日三餐都有家人送过来,每到饭点就开心得像小孩子,像猜盲盒一样去猜饭盒里的菜,吃到喜欢的肉就大快朵颐,吃到不喜欢的青菜就吵着吃不下。给老梅喂饭是木子每天上班的快乐源泉。
 
平时不做血滤的时候,木子她们几个值班护士会将老梅抱到轮椅上,让他自己坐一会儿。有几个男护在空闲时,也会跑到老梅的床前,来和他开开玩笑。
 
ICU里的医护都知道老梅好动,所以他的血滤治疗都是从晚上开始做到第二天早上,这样不会妨碍他白天下床坐轮椅。但是在夜晚的治疗时间,老梅偶尔也会不听话,吵着要下床坐轮椅。
 
木子他们每次和老梅耐心劝说无效后,都会采取“威胁”战略,告诉他再乱动,身上的管子万一脱出来,明天就会没机会坐轮椅。每次老梅听到这样类似的威胁,总是会乖乖“就范”。
 
尽管老梅在ICU有像木子这样的年轻人陪着开玩笑,但偶尔和家人视频或电话的时候,也提到想回家。老梅每次都会被家人以回家没人照顾为由驳回,在被家人拒绝后沉闷一阵子。木子看到老梅沉闷的样子,偶尔会想象自己老了以后是怎样一番模样。
 
有时木子纳闷,为什么以前在其他科室管老梅这样的病人没觉得特别,但是在ICU里只要管到老梅的病房就会心情好。想来想去,想是老梅相对其他病人来说,病情轻一些,没有那么大的工作负荷。并且在ICU这样精神氛围紧张又压抑的科室,能有一个可以开玩笑沟通的病人,对木子来说也是一种精神调剂。

图片图 | ICU医生给正在进行床旁血滤的患者调节参数

在医院上班久了,医护都会害怕晚夜班时科室电话响。木子也总会侧耳关注电话内容,看是不是呼叫ICU的紧急会诊。
 
这次,医生接完电话后带走了科室的ECMO团队,过了三个多小时,一群人一同推着一张病床进入科室。
 
后面几天木子主动在电脑上关注这个病人的情况,中午在饭桌上听到关于这个病人的讨论,内容总是病情不乐观。等到木子来上晚班的那天,发现病人躺的那张床已是空床,木子跑去询问管床的护士,才知道家属已经放弃,签字离院。
 
木子在电脑上查看,这个病人住院期间的花费是五十多万,住院时间是十三天。木子记得这个病人的家属,有一次家属按了ICU的门铃,说给病人买了纸巾,麻烦木子拿进去。还有一次木子下晚班,看到家属晚上睡在ICU门外的椅子上。
 
在接触中,木子感受到这个病人的家庭并不富裕,住院花费的五十多万或许是他们一家人所有的积蓄,甚至还需要东拼西凑。艰难,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所有在ICU里治疗的病人家庭。
 
在ICU,救治失败的病人的家属对医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却还是没能救下病人。家属无法接受刚失去了至亲,不理解医护是人之常情,医护自身也无法做到真正感同身受病人的情绪。然而,面对疾病,医护站的角度是永远和家属一致的。在家属筹钱的同时,医护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疾病。

图片图 | ICU里的全院大会诊

图片图 | ICU患者同时进行ECMO、床旁血滤治疗

在ICU,木子每周有四天连续两个晚班两个夜班,好不容易下了夜班,也总是被通知科室要开会。木子很少再和朋友出去,下班后只想好好睡一觉。

第三阶段:感动、热爱、收获

木子在ICU大部分的白班,都在护送患者外出做检查。每次外出检查前,医生都会和家属事先沟通好检查的时间,家属总会提前守在ICU门外,等待陪同做检查。

图片图 | ICU护送上ECMO的患者外出检查

检查通常只要二三十分钟,但是这短暂的二三十分钟对家属来说却弥足珍贵。有的家属会在检查完毕后塞一些东西给木子。有的时候是一条红手绳,有的时候又是小小的红锦囊,家属会叮嘱木子将它们戴在病人的哪只手上,或者放在枕头下。有一次,木子还碰到家属将病人的孙子在学校获得的奖状拿过来,说让木子将奖状放在病人一睁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
 
碰到这种情况,不管是木子还是其他陪检的护士都会答应她们。在ICU里呆久了,虽然大家都是唯物主义者,却也都明白,这些带进来的东西,不管是对病人还是家属,都能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又临近尾声。相对其他普通科室,急诊与ICU这两个科室逢年过节都不会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只会更加忙碌。大年三十的晚上,科室来了一个四十多岁脑出血的男病人,病情极不稳定,生命体征都在靠呼吸机与药物维持。
 
木子管过这个病人一次,他就安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像一些躁动的病人需要时时刻刻提防着身上的管道脱落。但是连接在他身上的机器却不停地发出报警的声音,提示着病情的不稳定。
 
一天中午,木子值白班,看到医生与他的家属在谈话室谈话,下午就看到他睡的病床在终末消毒。本以为是放弃治疗回家,后面才知道病人被宣告脑死亡,家属选择了器官捐献。木子很佩服他的家属,这样的选择让病人平凡的一生变得更加伟大而有意义。

图片图 | 呼吸机、血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ECMO同时使用

半年的ICU轮训很快就要结束,木子从刚来的时候的不情愿,到后面已慢慢地接受与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一年半的急危重症轮科经历改变木子很多,更是让木子成长许多。
 
从刚到急诊科,初遇抢救时的胆战心惊、配合抢救时的手抖、碰到突发事件时的紧张无措、不会使用先进抢救仪器时的窘迫,到现在能够熟练地配合抢救。这一年半时间里的经验对木子来说非常难能可贵,这些经验,在普通科室要好几年才累积到。
 
在一年半的轮科中,木子无数次体会到救治成功带来的快乐,逐渐感受到自己职业的深层意义。
 
这段经历给木子带来的生活感悟让木子分外感激。这一年半里,木子见过很多家庭在失去子女、父母、配偶后的崩溃,也看过在抢救病人脱离危险后,家属脸上流露出的一丝懈驰,还有每天病人家属在生命与金钱之间徘徊的彷徨与无助。这些都让木子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明白珍惜当下的重要。
 
这样的职业身份带给她最大的感悟就是对生命的敬畏,现在每到新年,健康、平凡、家人的陪伴成为木子的最大愿望。

- END -
撰文 | 木子
编辑 | 夏思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