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增订)

 中人364 2021-11-24

        2009 年4月,应北京《农家女》杂志邀请,参加一个研讨会。我报到的那天是下午,我走进办公室,里面有两位同志负责报到登记。我报到结束正准备离开,一位身着红色春装约摸30多岁的女士走了进来,她很有气质很时尚,也是来报到的。 她礼貌热情大方,问了我的一些情况后,先不谈报到的正事儿,却要求工作人员给她和我拍张合影。她说很高兴见到我认识我。

       这位女士是黑龙江林甸县人,姓张,爱好读书写作,后来还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我们至今还保持联系。

        一天,杂志社组织全体与会人员外出参观,车上共40多人。带队的是位女同志,她知道我的年龄等情况,报到时登记过的。她问车上的人,你们说王老师多大年纪?众人一番扫描之后,有的说45,有说46的,有说47的,最高没超过48。

领队说,你们都说的不对。“那王老师今年多少岁?”“他68岁!”

众人无不惊讶:那看不出来!那看不出来!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说不准我的年龄。

        由于第一次去北京游览过了八达岭长城和紫禁城(故宫),这次我就不想出去看景致了,而是去了《人生》杂志社和《中国老年报》社。我先是去人生杂志,把带去的稿子交给编辑。编辑留我午餐,一位姓秦的总编作陪。秦总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打量了我一番,总觉得我好像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有较大差异。他说,真看不出来你有68岁,这是修造的啊!

       回家后我讲起这事儿,有人竟说秦总“用词不当”,说又不是起屋造船,何言修造?其实,秦总並没有用错词,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得会用错词的。他说的修造,乃修积造化之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