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积累V144-《世界美术全集3建筑》

 任尔八面风 2021-11-24

图片

古代建筑

图片

吉萨金字塔古埃及 公元前 2550~前 2470 年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宏的纪念性建筑,是第四王朝(约公元前3000年)法老们的陵墓,建筑在吉萨高地上的这三座金字塔是其典型代表。由于古埃及人受日升日落的启示,认为人死就像夕阳西沉,因此这些国王的墓葬地均建在尼罗河西岸。三座金字塔从东北向西南排成一条线,依次是胡夫、海夫拉和门卡乌金字塔,均呈正方锥形,其中胡夫金字塔底边长 230.35 米,高 146.6 米,是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在浩瀚无垠的沙漠背景中,这些稳定、沉重、简洁、高大的金字塔矗立其中,与尼罗河三角洲的自然风光浑为一体。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磨练,它们变得仿佛像时间一样永恒。古埃及人利用这种宏大、单纯的形象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最庄严的纪念性建筑。

图片

阿布辛拜勒神庙古埃及 约公元前 1250 年阿布辛拜勒神庙由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座落于尼罗河西岸,开罗以南。神殿临砂岩绝崖凿嵌而成,俯瞰河水。神殿正门两边,各矗立一对对称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围守着中央门户。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第一道光芒会先照到镶嵌在门户上方壁龛中的头像上。1960年代,由于控制尼罗河水位的阿斯旺水坝的水位变化,阿布辛拜勒神庙面临着被淹掉的危险,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实施了拯救计划,将整个神庙切割后搬运至较原地高 64米的高地上重新组合,并在上面加上看似石块、实际上是混凝土的圆顶建筑,这项工程于 1966 年完成。如今,这座神庙依然巍然屹立,法老的巨像依然安详、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图片

太阳金字塔墨西哥 公元前 2 世纪太阳金字塔座落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城内有一条长达 4000米的主干道,当时祭司将活人送往神殿祭神,这条大道是牺牲者所走的最后一段人生之路,因此称为“死亡大道”。太阳金字塔便位于死亡大道东侧,塔高 66 米,共 5 层,正面有数百级石阶直通塔顶,塔顶曾有过一座金碧辉煌的太阳神庙,里面供俸着太阳神塑像。与太阳金字塔相对应,大道北端还有一座月亮金字塔。

图片

提卡尔一号神庙危地马拉 公元 4 世纪在开始公元纪年的8个世纪里,中美洲的玛雅人曾建造了上百座城市,提卡尔就是其中的一座。这些城市的中心由宫殿和金字塔神庙构成,这两种建筑是玛雅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形式。提卡尔一号神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神庙的底端,由层层叠起的平台组成“金”字形石堆,在顶部的平台上耸立着供奉神灵的庙宇。神庙造型精致秀美,亭亭玉立。为了供奉诸神,玛雅人建造了令世人感到惊讶和敬畏的不朽纪念物。

图片

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公元 8~9 世纪婆罗浮屠的意思是“千佛塔”,这座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殿。它筑在整个山体上,由山顶向下是一层层的平台,下面的 5层呈方形,代表尘世的物质世界;上面 3层呈圆形,代表精神王国。在这些圆形平台上有一排排的钟形佛龛,每座内都有一尊趺坐沉思的佛像,各持不同手势,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在最高平台的中央,有一座独立的佛龛,象征着佛教的最终目标——涅 。婆罗浮屠共有500多尊佛的坐像,以及众多表现佛教教义和日常生活的浮雕石板,堪称一部用石头写成的佛教百科全书。

图片

吴哥窟柬埔寨 约公元 1150 年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印度教建筑中最精彩的珍品,由 12世纪的高棉统治者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它既是一座寺庙,又是苏利耶跋摩一世的陵墓。吴哥窟典雅匀称,规模宏大,整座建筑物矗立在一个接一个重叠的平台上,圣殿中心上方有一座 61米高的塔,四周有 4座较低的塔,分别代表着另外 4个附属寺庙,寺庙周围有壕沟,代表印度神话中环绕圣山的海洋。吴哥窟的雕塑装饰丰富多采,上面生动地描绘着印度史诗中的场面,以及高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吴哥窟在体积、空间及几何形体的组合上体现了深刻的造诣,在世界寺庙建筑中是一项辉煌的成就。

图片岩顶圆顶寺耶路撒冷 公元 688~692 年岩顶圆顶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它围绕着一块中空的岩石而建,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在这块岩石上升天,接受天启与伊斯兰教戒律。如今寺中金色的圆顶即是这块神圣的岩石的象征。整座建筑由穹顶和鼓形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由石柱支撑,外部柱廊呈八角形与圣殿外墙相呼应,圣殿中心的神圣巨石有柱廊,可使朝圣队伍自如地在周围行走。圣殿内装饰精美,并有大量书法碑文,是拜占廷风格与伊斯兰风格相结合的作品。

图片

阿尔罕伯拉宫清漪院西班牙 1370~1380 年阿尔罕伯拉宫,又称红色城堡,由 14世纪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所建,是当时的行政中心和皇家宫殿。宫殿由若干院落组成,南北向的清漪院(如图所示)和东西向的狮子宫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座。清漪院由一条长长的水池纵贯中央,两端均有纤秀的七间券廊,北廊后是正殿,正殿上耸立着宏伟的方塔,方塔券廊倒映池中,宏伟中透露出纤秀。在整个宫殿中,水和光始终是主体,体现出其举世无双的独特地位。

图片

蓝色清真寺土耳其 1609~1616 年蓝色清真寺的得名是由于其内部有两万多片用于装饰的蓝色瓦砖。在这件花费了整整7年才建成的建筑杰作中,伊斯兰教寺庙所有的特征在这里得到体现。它以波状形梯级结构的组合圆顶受到世人赞叹:4个半圆屋顶环绕一个大的中央圆顶,外面又有 4个小型圆顶。它们不仅组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而且由其产生的巨大内部空间也缓解了由数万块蓝色砖瓦产生的炫目效应。蓝色清真寺的另外一个特色在于它有6个高大的尖塔,分别矗立于寺的四个边角和庭院边缘。这座矗立于拜占廷王朝宫殿旧址上的清真寺,是这个城市中林立的寺院中最负盛名的一个。

图片

泰姬陵印度 1632~1645 年泰姬·玛哈尔陵是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是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亲爱的妻子泰姬而建。整座建筑以伊斯兰教的天国花园为蓝本,庄园雄伟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圆顶的亭阁,陵园正中是一片烂漫的花草地,中央纵横着十字形的水渠,它的四臂分别代表着天国中的水河、乳河、蜜河和酒河。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泰姬陵显现出不同的特色,和谐对称的布局、花园以及水中倒影令它似乎在天地之间浮动。这些都创造了令无数参观者惊叹不已的奇迹。

图片

伊势神宫日本 公元 2 世纪神社是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伊势神宫是日本最神圣的神社,位于本州三番市的海滨森林中。它分为内外两宫,内宫是祭祀天照大神的“皇大神宫”,外宫称“丰受大神宫”,丰受大神即五谷之神。内外宫外面均围有木护篱,与外部世界隔开。公元 7世纪,天皇规定神宫每隔 20年拆除,然后轮流在邻近相异的基地上重建,在每一次重建过程中,均由三代工匠共同进行,以便精确的细木作技术得以传承,迄今为止,神宫已重建了六十余次。

图片

姬路城日本 1609 年位于日本本州岛,是封建领主们建造的一种城廓式的军事壁垒。高五层,由一座主楼和三座小塔楼组成,四座城楼互成犄角之势,以防御侧面的攻击。主体部分是木结构,外围护墙由砖石砌筑,上部抹白灰,细腻明亮的石灰和粗犷的蛮石形成了强烈对比,由远处观看酷似一只白鹭,因此又称“白鹭堡”。山墙上有山花,它们与腰檐相互穿插,重叠错落,景观丰富多变。姬路城在日本式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防御性建筑的做法,是日本建筑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图片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 公元前 447 ~前 432 年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大的建筑,也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它采用古希腊传统的围廊式,采用体现男人成熟躯体阳刚之美的多立克柱式。同时为重振希腊雄风,神庙正面打破了只用 6根圆柱的惯例,而使用了 8根多力克式石柱,更增添了神庙的雄伟威严之感。

图片

图片

图片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古希腊 公元前 449~前 421 年该神庙位于雅典卫城山门右侧,面积很小,基台长度仅有 8米多,宽也只是 5米有余,与挺拔的山门相比更显小巧玲珑,神庙采用爱奥尼柱式,柱廊上均有十分精美的雕饰

图片

埃比道拉斯剧场古希腊 约公元前 350 年古希腊各城邦实行开放性的民主制度,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古希腊从不修建宏伟的宫殿,而用于公共事务的市民广场及旅舍、剧场等公共建筑则比较发达,埃比道拉斯剧场便是一例。南面的山峦树林作为剧场舞台的天然背景,气势恢宏,半圆形的看台沿逐渐升高的山坡层层而建,最高处直径可达 120米,在大理石的座位下,工匠们放置了陶制的容器以减少回声,这是古希腊剧场的匠心独创。剧场内可容纳 1.5万人。整座剧场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的完美结合。

图片

加尔输水道古罗马 公元 14 年古罗马的公共世俗建筑十分发达,主要类型有剧场、斗兽场、浴场、输水管道等。加尔输水道位于今天法国南部,是当时罗马政府为将 50公里外的泉水引供给今法国尼20 姆市而修建的。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是跨越加尔河谷的这段多拱桥形输水道,总长度有 275 米,最高处达到 49 米,三层桥拱的形式既美观又壮阔,其中下面两层大拱间距不等,具有韵律感;上层水槽下的小拱则是规则、稳定的,这在建筑整体上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加尔输水道被公认是罗马建筑最精湛的功绩之一,也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项奇迹。

图片

图片

圆形竞技场古罗马 公元 70~82 年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堪称古代西方最大的建筑,也是古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竞技场的外围墙壁由三层拱廊构成,高达 48 米,其中底层的壁柱采用粗壮有力的多力克式,第二层采用爱奥尼式,最上层则是轻巧的科林斯式。拱廊最下层是出入口,观众席被严格分为贵族、骑士、平民等不同等级,观众从不同的入口和楼梯进入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体现出古罗马高超的建筑水平。

图片

图片

万神庙古罗马 公元 120~124 年万神庙建于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在位时,用以献给所有的神,由于后来被用作基督教堂而免遭破坏,因此成了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罗马建筑。神庙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要由一个矩形的前殿和一个圆形的正殿构成,前殿有 8 根科林斯式柱子,正殿下部为圆柱形,顶上覆盖着一个直径43米的半球形穹顶,穹顶到底部的距离也为 43米,这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稳定、庄严。正殿内部全部由大理石饰面,穹顶有一个直径 9 米的圆形开口作为光源,构思独特,令人产生对天穹的联想。万神庙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美的典型。

图片提图斯凯旋门(左页)古罗马 公元 82 年凯旋门的建筑形式出现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主要是为了炫耀帝国的强大力量与统治者的武功。提图斯凯旋门是凯旋门的早期作品,为纪念提图斯皇帝平定耶路撒冷的犹太起义而建。由单券构成,门道两边有圆柱,外部饰以大理石,基座与女儿墙稍大,造型庄严稳重。

图片

君士坦丁凯旋门古罗马 公元 315 年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古罗马凯旋门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最雄伟的一座,共有 3个拱门,每个拱门两端均有雄浑的圆柱支撑,整座凯旋门上布满精致的浮雕,以展现帝国军队的强大力量,君士坦丁大帝正是以这种坚定的外形与丰富的雕塑来表现他无可比拟的功劳。

中世纪建筑

图片

图片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伊斯坦布尔 公元 532~537 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既是拜占廷文化的象征,亦是拜占廷建筑最完美的代表。教堂的外形结构体现了拜占廷建筑的一个典型风格,即对穹顶的强调。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覆盖在长方形的教堂主体上,由两个半球形拱门支撑,同时通过墙体四角石柱之间的拱桥相连结。教堂内部装饰艳丽,大量运用彩色大理石砖、彩色玻璃以及马赛克镶嵌画,其斑斓五彩在天窗射进的光线中闪烁不定,增强了宗教的神秘气氛。奥斯曼帝国时期教堂周围竖立起 4 座高塔,成为现在的清真寺外形。

图片

圣索菲亚大教堂俄罗斯 1017~1037 年位于俄罗斯基辅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拜占廷与俄罗斯传统的斯拉夫风格相结合的重要代表。座落于第聂伯河畔,外观典雅壮丽,教堂主体近似长方形,顶部覆盖着拜占廷式的穹顶群,由一个大穹顶和12个小穹顶组成,分别象征着耶稣及其 12个弟子。教堂内部以涅粉画和彩色镶嵌画作为装饰,绚丽多姿。

图片

瓦西里大教堂俄罗斯 1555~1561 年瓦西里大教堂又称波克洛夫大教堂,位于莫斯科红场之南,是为了庆祝俄罗斯摆脱蒙古人的统治而建造的,因此教堂在外部形态上总给人一种热烈欢快的喜悦感:教堂平面为十字形,8座略小的教堂拱卫着中间一座大教堂,顶部采用外形饱满的“洋葱顶”,同时揉入伊斯兰建筑风格。其岩石结构巧妙地呈现出俄罗斯传统的木刻建筑的风格,给人以童话世界般的印象。

图片

图片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 1063~1271 年公元 11~12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出现了一些向古罗马建筑风格靠拢的教堂建筑,被称为“罗马风建筑”,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对古罗马半圆形拱券结构的广泛应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便是罗马风建筑的代表作,它由教堂、浸礼堂、斜塔三部分组成,外墙由白云石砌成,墙面饰有半圆形连列券,造型精致,色彩淡雅。

图片

巴黎圣母院法国 约公元 12 世纪后期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图为它的西立面,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面是 3 个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的门洞,券面布满雕像。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28尊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塑像;中央部分是圆形的玫瑰花窗和石质中棂窗,分别有圣母圣婴及亚当与夏娃的塑像;上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柱,左右即为并列的双塔。整座建筑美丽壮观,充分体现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图片

亚眠主教堂法国 1220~1410 年亚眠主教堂与巴黎圣母院、沙特尔教堂以及兰斯大教堂,是法国著名的四大哥特教堂。教堂在环殿墙壁上增大了窗户的面积,因此内部的墙面部分,几乎均代之以精美华丽的玻璃窗画。教堂大厅由承重的柱墩与细柱支撑,柱与柱之间以肋架相连,有一种凌空飞腾之态势,教堂高43米,长 145 米,是法国最大的教堂。

图片

图片

兰斯大教堂法国 1252~1475 年兰斯大教堂在中世纪时供法兰西国王举行加冕典礼之用,因此在装饰上具有一种明显的皇家气派,西立面上有一排历代皇帝的塑像,大门上加盖了突出的三角楣饰,显得动感强烈,整座建筑形体匀称,装饰富丽精巧。

图片索斯伯里主教堂(左页)英国 1220~1265 年索斯伯里主教堂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由于英国的教堂多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而且是作为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因此显得比较低矮,不同于法国教堂位于拥挤的城市中心且力求高大。索斯伯里主教堂的尖塔高达 123米,是英国最高的教堂。

图片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 公元 10~18 世纪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由于它是英国历代皇帝皇后加冕的地方,同时许多王室成员及伟大人物埋葬在此,因此它也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教堂造型古典庄严,主色调为灰色,顶部为直指苍穹的精美石雕,具有强烈的动势以及神秘莫测之感。

图片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1385 年始建米兰大教堂融合意大利罗马风和法国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成为意大利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教堂主体为白色大理石,顶部尖塔林立,高耸的态势与尖细的造型使整个建筑充满了哥特建筑指向天穹的上升感,教堂内部精美的彩色玻璃画和鲜艳的宗教故事画在黯淡的光线影响下,具有朦胧的神秘感。整座建筑洋溢着一种浪漫奔放的激情。

图片

威尼斯总督府意大利 1309~1536 年威尼斯总督府可称中世纪意大利最美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面和东南面的构图很独特,底层是空透的券廊,二层则是花饰繁细的小开间券廊,上有一排十字花小圆窗。三层是大面积的墙壁,墙面不仅大量开窗,而且由白色和玫瑰色大理石编成斜方格的图案,抵消了砌筑感,因此虽然该层占了总高度的一半,下面的两层空廊也能轻松自如,形成了极富独创性的建筑形象。

图片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夜景)意大利 公元 11~17 世纪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举行重大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威尼斯共和国全盛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曾被拿破仑誉为“欧洲的客厅”。广场周围环绕着从 11~17世纪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如总督府、圣马可教堂、法院等,拜占廷、哥特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风格融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主体。

图片

佛罗伦萨大教堂意大利 1296~1496 年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从哥特风格向文艺复兴风格过渡的作品。它抛弃了刻意追求向上的动势而显得较为宽广,玻璃窗画已不再是主要的装饰手段,而运用大量白色和墨绿色大理石构成基本色彩,图案则为几何形。1539年建成的钟塔也采用了白底绿色的线条装饰。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建筑大师布鲁奈莱斯奇(1377~1446年)设计,将古罗马万神庙的穹顶技术和哥特式的骨架结构相结合,并利用高大的鼓座将整个穹顶独立出来,使其获得了饱满丰盈、充满张力的形象,成为主教堂的构图中心,也是整个佛罗伦萨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是一个崭新的富有纪念碑性质的形象,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便是由此开始。

图片

坦比哀多教堂意大利 伯拉孟特 1502~1510 年“坦比哀多”的意思是小神庙,座落于罗马圣彼得修道院的院子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伯拉孟特(1444~1514年)的代表作。这座小教堂外形上模仿古罗马神庙,下部由16根古罗马式石柱围成,上部是一个由柱栏围绕的穹顶,中间部分是装饰性浮雕,风格简朴典雅,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作。

图片

圣玛丽亚大教堂意大利 阿尔伯蒂 1448~1470 年圣玛丽亚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图为它的新立面。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阿尔伯蒂(1404~1472年)设计。建筑底层是一组连续拱,二层是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神庙式山墙,中心是玫瑰花窗,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涡卷状墙饰,墙壁上是阿尔伯蒂独创的、由古典柱式改造而成的壁柱。这座新立面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典范。

图片

劳伦斯图书馆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1523~1526 年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大师。劳伦斯图书馆设计于16世纪20年代,它最大特征是利用楼梯作为装饰。楼梯用大理石建造, 形体富于变化,开了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重要元素的先河。

图片

美第奇家族陵墓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1520~1534 年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作品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动感,就像这座集礼拜堂与陵墓、建筑与雕像于一体的建筑,它运用了外立面的处理手法,起伏的山花、壁柱和线脚,垂直划分的立面以及自由组合的壁柱,使这座室内建筑显得典雅庄重、磅礴大气。

图片

罗马法西宫意大利 1515~1550 年这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建筑,属于16世纪罗马的法尔尼斯家族。由米开朗基罗和另外一位建筑师桑加洛共同设计,建筑共分三层,每层均匀排列着外形相似,但细部装饰却不同的窗户,内院则是按轴线对称的券柱式柱廊,院落是封闭式的,外墙边缘用隅石法进行装饰,顶部饰有大大的檐部。这是罗马最有气派的府邸。

图片

维琴察圆厅别墅意大利 帕拉第奥 1552 年帕拉第奥(1508~1580年)是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大师,曾设计了众多以风格严谨比例和谐而著称的私人别墅,维琴察圆厅别墅即是其中之一。整座别墅由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组成,平面呈正方形,中间是一个圆厅,四面造型一致,均是一个由爱奥尼式柱子和一个三角形门楣组成的门廊,前面有台阶,风格简洁中透出庄重,有一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气质。

图片

尚龙苏府邸法国 1515~1556 年尚龙苏府邸是法国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由法国建筑师劳尔麦等人设计,府邸凌空飞建在鲁尔河的粼粼波光之上,与河道依着同一轴线对称布局,周围是花园与密林,景色优美动人,整座建筑融合了希腊、罗马以及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具有对称的立面和巨大的室内阶梯,和谐而统一。

图片

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 1546~1564 年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纪念碑。教堂先后历经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几代文艺复兴巨匠之手,终于成为文艺复兴时代伟大创造力量的纪念碑。教堂平面原为希腊十字形,后改为拉丁十字形,并把前部加长,外墙壁柱以科林斯式柱头为装饰,穹顶为椭圆形,总高度达到 130 余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高的建筑,但教堂拉长的前部以及带有巴洛克意味的教堂正面的出现,却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

图片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意大利 贝尼尼 1655~1666 年贝尼尼(1598~1680年),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画家、建筑大师,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代表,其作品兼具人文主义与巴洛克艺术的双重特点,既体现人的尊严、理想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显示出明显的豪华性、装饰性和戏剧性。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是贝尼尼的代表作之一。广场呈椭圆形,以教堂前矗立的方尖碑与两侧的喷泉的连线为长轴,两端各造了一座弧形的大柱廊,柱廊主体是四列古罗马塔斯干式石柱,顶端饰有百余尊圣经人物塑像,其造型奔放而具有动感,让人联想到环抱着的手臂。柱廊与大教堂由左右的走廊相连接,形成一个梯形广场。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非常重视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作用,而圣彼得教堂广场的柱廊就是将单体建筑与城市联系起来的最大工程。

十七|十九世纪建筑

图片

特维莱喷泉意大利 贝尼尼 1656~1666 年特维莱喷泉座落于一座凯旋门式的巨大建筑前,水池中央是一组表现海王率领众水族从水中奔腾而出的雕塑,海王高高站立在凯旋门的中央拱门前,脚下骏马奔腾,海妖踊跃,水流从凯旋门前喷涌而出,随着塑像群层层下落,最后落入水池喷泉。造型充满动势,带有晚期巴洛克的典型风格。

图片

彼得大教堂青铜华盖意大利 贝尼尼 1624~1633 年贝尼尼的这件作品打破了雕塑与绘画之间的明显区别,并将这两种艺术样式运用到建筑中来,如强调不规则的空间感,波浪形曲线与曲面的运用,追求不对称和不协调的效果等。同时以断折的檐部、柱子的疏密排列来突出运动感,大量富丽的装饰与绚烂的色彩来营造出极其豪华的感觉。

图片

圣卡罗教堂意大利 波洛米尼 1638~1641 年波洛米尼(1599~1667年),意大利建筑家,是除贝尼尼之外又一个巴洛克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作品带有明显新时代气息,位于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其代表作,教堂西立面尤其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色,檐部波动交错,墙面凹凸有致,顶部饰有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徽章和飞翔天使的雕像,具有非常强烈的富于动感的视觉效果。

图片

拉孔帕尼亚大教堂厄瓜多尔 1722~1765 年这座教堂位于厄瓜多尔的基多城,被公认是世界上最豪华、最精致的巴洛克建筑在南美的典范,教堂外部是金碧辉煌的大屋顶,底下是一根根螺旋形圆柱,两边有壁龛,内有精美的雕塑,内部装饰更是无比豪华,被绚丽的红色与耀眼的金色所包围,每一英寸都涂有亮丽的色彩,五彩缤纷。如今这座教堂已成为基多艺术学院的美术馆。

图片

凡尔赛宫礼拜堂(内景)法国 1689~1710 年18 世纪,法国建筑出现罗可可风格,并迅速蔓衍全欧洲,这是一种极力表现女性的优雅和柔美的格调,代表作品主要是法国的皇室建筑与私人府邸,尤其体现在建筑装饰和室内布置上,凡尔赛宫的礼拜堂内部即是典型的罗可可风格,轻盈、繁缛、华丽。

图片

巴伐利亚朝圣教堂(内景)德国 1745~1754 年德国是欧洲各国受罗可可建筑风格影响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座位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朝圣教堂便是典型代表。

图片

椭圆形公主沙龙室(内景)法国 1738 年罗可可艺术的风格在室内装饰上具有明显的特点:造型柔媚,常采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漩涡、贝壳、山石等作为装饰物。有时以弧面连接天花和墙面,以壁画装饰转角。墙面多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色调,护壁板常用木板做成精致的框格。图中的公主沙龙室便体现了这些特点。

图片

亚玛连堡阁(内景)德国 1734~1739 年在德国慕尼黑郊外,有一座美丽的宁芬堡,其庭院中有 4座洛可可馆阁,而亚玛连堡阁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这座别具一格的阁子具有迷人的细部装饰,室内是一件圆形中央大厅,粉刷成清晨般的淡蓝色,里面布满椭圆顶的镜子,塑造成凹弧的角落和优雅耸立的弓形三角楣饰,壁上饰有银灰泥做的青绿薄纱窗、乐器、羊角、贝壳等,整座建筑给人以轻快、欢乐之感。

图片

凡尔赛宫法国 1661~1756 年凡尔赛宫是法国 17~18世纪的帝王行宫,也是欧洲最宏大的宫殿,包括宫前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花园布有水池、几何形道路网以及花圃、树丛,并有小亭、台阶、雕像和喷泉等,这是最完美、最典型的法国式花园。宫殿全长 400 余米,包括王宫、教堂、歌剧院等,是法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杰作,凡尔赛宫的建筑和花园形式是当时欧洲各国皇室纷纷效仿的蓝本。

图片

凡尔赛宫镜厅法国 1678~1686 年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位于宫殿的中央部分,由于一面墙上贴满了镜子而得名,镜子呈圆拱形,与另一面墙上形状相同的大玻璃窗遥相呼应,更造成了空间上的错觉,厅内还装有巨大的吊灯,每当上面几百支蜡烛同时亮起,大厅内群星璀璨、万道金光,如同仙境。

图片巴黎废兵院礼拜堂法国 1679~1691 年教堂构图为古典建筑样式,平面呈正方形,四角各有一个圆形的祈祷室。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金色穹顶,造型高耸,并开有加强内部采光的窗户,顶端还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时兴的采光亭。由于教堂与穹顶的比例相同,这使得整座建筑显得和谐而稳定。

图片

图片

巴黎凯旋门法国 1806~1836 年凯旋门是1806年拿破仑为纪念他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而建,座落于巴黎明星广场中心。形体巨大,构图简洁,外形分为檐部、墙身和基座三个部分,没有壁柱与线脚,显得雄浑而单纯,中央券门内有宣扬拿破仑战功的浮雕,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人像高达 5~6米,具有强烈的帝国风格。明星广场以凯旋门为中心,周围放射出 12 条大道,气势壮阔宏伟。

图片已故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设计,他们60年前的疯狂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施工了三个月后,巴黎名胜古迹凯旋门被完全包裹了起来,用掉了27万平方英尺的银蓝色聚丙烯布料并用红绳固定。凯旋门高160英尺(49米),是建于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地标性建筑。给凯旋门“穿上衣服”是已故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多年愿景,今夏终于付诸实践。400吨重的钢梁像一件金属夹克一样矗立在建筑周围,并由一个攀爬队在几天内将其包裹起来。本周四(2021年9月16日)该项目完工后,这一新貌只能保持16天。

图片

图片

巴黎歌剧院法国 1861~1875 年法国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观众席却只有 2150 座,因此显得十分宽敞舒适,歌剧院构图简洁大方,装饰上揉合巴洛克、罗克克、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秀丽不显繁缛,纤巧中透出典雅。

图片

英国国会大厦英国 1840~1860 年英国国会大厦座落于伦敦泰晤士河边,建筑沿河岸向左右伸展,中间是八角形中厅,南为高余百米的维多利亚塔,北为著名的大本钟,虽然它的主体是古典式建筑的体型,但在细部处理上却是典型的哥特式垂直线条和华丽的装饰,这几座高高耸立的哥特尖塔也成为伦敦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图片

大英博物馆英国 1823~1827 年英国大英博物馆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而且以馆藏 600 多万件珍品而堪称世界宝库之最。博物馆分成四翼,北翼是公众图书馆和阅览室,东翼是皇家阅览室,其余两翼则是展览大厅。在建筑形式上,博物馆采用典型的希腊式风格,其中在南立面中部柱廊的前面,由 8 根爱奥尼式石柱托起一个布满雕饰的山花,形成整座建筑的入口,两侧则是廊柱林立的双翼,有一种古希腊圣殿的庄严和优雅。

图片

中国式茶厅德国 1754~1764 年这座中国式茶厅位于德国波茨,是追求东方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在德国的体现,色彩辉煌,豪华壮观。

图片

美国国会大厦(夜景)美国 1793~1863 年国会大厦是美国最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座落于国家大草坪东部的国会山上,外墙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显得纯洁神圣,大厦顶部矗立着一尊 6 米高的自由女神像,大厦前方是一片通过华盛顿纪念碑一直延伸到林肯纪念堂的广阔林荫大道,后方是雄伟的法院大厦及国会图书馆,华盛顿 12 条主要大道均交汇于此,景色壮丽。

图片

埃菲尔铁塔法国 埃菲尔 1887~1889 年1889 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埃菲尔铁塔是此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它由法国工程师埃菲尔(1832~1923 年)设计,塔身下端是由石礅支撑的 4 条塔腿,主体是交叉的固定格子式样的大梁,用 3.7万余吨钢铁,由 250多万个螺钉连接而成,塔身由下向上渐渐收拢变细,高达 300 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图片

爱因斯坦天文台德国 孟德尔松 1920~1921 年这座为爱因斯坦研究天文而建造的天文台,同时是德国表现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物,由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1887~1953年)设计,它由混凝土和砖建成,造型奇特夸张,墙面上开出不规则形状的窗洞,顶部是一半圆形的、覆有混凝土板的穹顶,整座建筑充满混沌意味,散发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息。

图片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奥地利 奥布列奇 1898 年1897 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现了“分离派”这一建筑学派,主张与过去的旧传统彻底决裂,而以新观点、新结构和新材料来创造新的形式。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便是其代表作,该建筑由分离派代表人之一奥布列奇(1867~1908年)设计,它的造型呈简洁的几何形。没有窗,室内采光主要依靠顶部,大门入口处饰有三个脸谱,分别代表着绘画、建筑与雕塑。造型独特,风格优美,展览馆的中心穹顶是整座建筑最独特的地方,它由几千片铁制叶子、幸运草以及花朵组成,象征着生命与创造力,这使得这座建筑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造型,更含有丰富的寓意。

图片

乌德勒支住宅荷兰 里特维德 1924 年这座住宅由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德(1888~1964年)设计,建筑造型简洁,由光光的墙板与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的构图,尤其是窗玻璃上几条色彩鲜艳的隔条,使它与当时荷兰著名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十分相似,即由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组合构图,这种艺术特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影响。

图片

圣家族教堂西班牙 高迪 1883 年始建西班牙建筑师高迪(1852~1926 年),是世界建筑史上风格极为独特的一位建筑师,他以极富想像力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出一种怪诞新奇、具有梦幻般的感觉和强烈雕塑感的建筑形式,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以及米拉公寓均是其代表作。

图片

米拉公寓西班牙 高迪 1906~1910 年米拉公寓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在这座建筑的设计中,高迪把重点放在了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将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同时塑造了奇特怪诞的外形,使建筑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

图片

罗比住宅美国 赖特 1908~1909 年美国建筑大师赖特(1867~1959年),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富浪漫气质的建筑师,他的作品既充满古典气质,又具有现代风格,善于运用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通过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机器美学的抵制,使他的建筑具有了迥异于标准的现代建筑的独特气质。芝加哥罗比住宅、宾夕法尼亚流水别墅以及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均是其代表作品。罗比住宅是赖特早期“草原式住宅”代表作之一,这种建筑因其特别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特点而得名,它们多采用传统的砖、木、石等材料来建造,布局与造型按照使用需要和地形气候特点灵活处理。这座罗比住宅横向舒展,强调平缓的屋顶和深远的出檐,突出其长长的水平线条,既具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传统住宅的构图,给人以安全、平静、舒适的家的感觉。

图片

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 赖特 1959 年位于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的又一名作,也是现代建筑中最独特的形象之一。美术馆的主厅是一个圆筒形空间,下小上大,周围是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展览品就陈列在这里,观众可以循着坡道慢慢欣赏,在这里,赖特打破了通常的楼层分隔,使观众不自觉得从一层流入另一层。1992 年,美术馆后部增加了一个简单朴素的 10层板楼,对美术馆主体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新奇的创意,使得建筑本身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展品。

图片

图片

流水别墅美国 赖特 1936 年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堪称 20世纪世界建筑史上永恒的经典,它座落于宾夕法尼亚州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这里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别墅就悬在流水之上,共分三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类似托盘的平台,一边与山石相连,另外几边悬于空中,别墅的各层有的围以石墙,有的设置大片的玻璃窗,有的则干脆让自然的山石伸入室内,而总体上仅以几道横向栏墙和竖向石墙形成纵横交错的构图,这使得整座建筑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与周围的山石、流水、林木及室内外空间交融成一体,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图片

朗香教堂法国 柯布西埃 1955 年勒·柯布西埃(1887~1965年),现代建筑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其建筑思想对于现代建筑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被认为是 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突破了历史上所有的教堂样式,不再遵循建筑由墙面、屋顶等构成的传统形式,而是以扭曲怪诞的造型、变化自由的构图,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奇、难忘的教堂形象:它可以是一艘昂首破浪的巨舰,可以是一双合拢的手掌,可以是浮水悠游的鸭子,也可以是一顶修女的帽子,或者是两个比肩并立的修士……总之,它可以让你产生无穷的想像,而更为奇特的是教堂的每个立面各不相同,站在它的面前,你无法推断其他各面会是什么样子。它那粗砺敦实的体块,岩石般稳重屹立的姿态、混沌的形象,以及屋顶转角挺拔冲锋的轩昂气势,构成了一曲错落有致的“凝固的音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萨伏伊别墅法国 柯布西埃 1930 年柯布西埃早期的作品都是些小型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即其中一件。别墅位于巴黎近郊,高三层,底部是独立的支柱,顶层带有屋顶花园,中间墙面上开有横向的长窗,外观上呈现为十分简单的几何形体,萨伏伊别墅与传统的住宅建筑完全不同,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激进的革新精神。

图片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伍重 1959~1973 年正如赖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一样,由丹麦著名建筑师伍重(1918~ )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也是世界建筑史上不朽的典型,歌剧院座落于悉尼港内一块三面临海的地段上,整座建筑物由10对巨型壳片组成,所有的房间均隐藏于它的内部,每两组壳片彼此对称互靠,外面饰有闪烁夺目的乳白色贴面砖,这些壳片如同一枚枚精致的莲花瓣指向湛蓝的天空,又像一片片洁白的贝壳,或是海面上的点点白帆。奇异的造型给人以无尽的美感,也使这座综合性大型文化演出中心成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标志之一。

图片

卢浮宫扩建部分法国 贝聿铭 1988 年举世闻名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1917~ )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设计这项工作时,为了避开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贝聿铭将扩建部分放置在了卢浮宫的地下,其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入口上方是一个边长 35 米、高 21.6 米的玻璃金字塔,形体简单突出,墙体清明透亮。金字塔周围是一个大水池,外围形成 4个三角形,其中西侧三角形被取消以作为入口广场。在云淡天晴的时节,金字塔在水池中巨大的喷泉的烘托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而每当夜晚来临,金字塔内璀璨的灯火又将卢浮宫变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华美世界。

图片

劳埃德总部大厦英国 罗杰斯 1979~1986 年劳埃德总部大厦位于英国伦敦,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该派夸张地以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建筑中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要管线及结构均暴露于外,这种创新作法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

图片

图片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 罗杰斯、皮阿诺 1977 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座落于充满传统文化气氛的巴黎市中心,由高技派建筑师罗杰斯(1933~ ) 和皮阿诺(1937~ ) 共同设计。其建筑形象显得惊世骇俗:主体是 6层的钢结构建筑,其钢柱、钢梁、桁架、拉杆、电缆、电梯,甚至上下水管等均暴露于外,并且特意涂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红、绿、黄色,这使得它的外立面像一座化工厂。该中心包括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中心等部分,内部空间宽敞无阻拦,是一座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