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为五大名窑,汝窑何以成为名窑之首?

 珠山8友 2021-11-24

相信学过历史都知道,在我国宋朝时期出现了“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其中汝窑定为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中之一,也在中国陶瓷史上定为“汝窑为魁”。关于汝窑有一句俗语这样说的“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所以汝窑是北宋时期皇家主要的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什么是“蟹爪紋”

明曹绍《格古要论》中说;“汝瓷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近代许衡在《饮流斋说瓷》也有重申这句话。明人高谦的《遵生八笺》及清初的谷应泰的《博物要览》等书籍中有“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记载。看来从古至今汝瓷有无蟹爪纹成了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那到底什么是蟹爪纹呢?一些知名专家他们的解释是蟹爪纹多在汝官瓷釉面的开片上作文章。汝官瓷开片细密,细如蟹爪毛,把蟹爪纹解释成了蟹爪毛纹。这种解释还不能自圆其说。其实《博物要览》中的记载“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已经把蟹爪纹现象讲得非常楚了。汝官窑瓷早期产品和后期产品,釉而或多或少都有棕眼存在。棕眼是釉中气泡破裂后留下的痕迹,即孤立的小洞。螃蟹是立行而不是爬行,假若捉只螃蟹在松软的沙滩上走过,会看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洞。在汝官瓷的釉面上面就叫蟹爪纹。

什么是“鱼鳞状开片”

鱼鳞状开片是北宋汝官窑瓷釉面开片的又一个特征,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汝官窑瓷釉面开片都有着歌特征。汝官窑早期的产品没有鱼鳞开片这一个特征,在后期的产品中,鱼鳞状开片也仅仅出现在豆青釉汝官窑瓷的釉面上。这种釉色在汝官窑瓷器中仅占比5%左右,鱼鳞片纹在豆青釉汝瓷中也仅占5%左右,豆青釉汝官瓷是汝官窑瓷后期的产品,釉色是青中发绿,早期产品是青中呈白和呈灰色。众所周知,鱼鳞片有外突感和立体感,而汝官窑后期生产的豆青釉汝瓷中只有一部分才有这种特点。因此才叫“鱼鳞状开片”。

什么是芝麻花

北宋汝官瓷的开片及釉中纹路没有芝麻花一说。汝官瓷是满釉裹足支钉支烧,而支钉数多数为3个或5个,个别器物也采用6个支钉。汝官瓷支钉支烧留下的痕迹,形似张开的芝麻花,而并非像有些人讲的釉中细小的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

什么是釉面微微泛红

有的专家讲:“汝官瓷釉面微微泛红,是由于汝官瓷瓷土中含有微量的铜”这种说法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并不是所有汝官窑瓷的釉面都有微微乏红的特征。在无数次的认真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汝官窑瓷早期产品绝大数多并不存在这一现。汝官窑后期产品釉面微微之红这一特征,也仅出现在天青偏蓝和天蓝这种釉色的釉面上,泛红的特征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凡无蟹爪纹的汝官瓷都没有泛红的特征。可以这样认为:汝官瓷釉面泛红与红玛瑙入釉的比例较大有关,与烧成的温度与降温的快慢无关,但这一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汝窑为什么能夺魁?

汝瓷随着宋徽宗的喜爱而登峰造极,却也伴着宋朝的衰败而销声匿迹。至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都城沦陷,徽宗、钦宗以及皇室3000余人被金国俘虏,专供宫廷的汝窑就再也没有烧制过。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汝瓷不过兴盛了20年。

汝窑当时一直是为御用窑, “为皇室生产器物是极其特殊、隐秘的事情,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都要悉数砸碎、毁掉、埋掉。而汝窑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成器很少。再加上总共就为皇室烧了20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越往后越发珍贵。 汝瓷是铁还原,含有微量的铁,因此颜色为青;而釉料又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配成,关于原料和分量,都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尝试过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

虽然宋徽宗亡了国,宋代也随着时间的长流灭亡了,但是汝窑的光彩一直为后世人们传颂,各个为皇帝也都想恢复汝窑的光彩,于是一直研究模仿,但是后世千百年间依然没有成功。

汝瓷的烧制复杂,共约七十二道工序,比如胎土淘洗,釉料配方,匣钵选择,窑炉温度等方面,差了一点,就无法复现汝瓷的天青之色。 不管是元朝的皇帝,还是明朝的皇帝们,他们都心存不甘,他们就给瓷工下严旨,必须要复原出雨过天青之色的汝窑。于是,元明两代的官府,他们都在汝州重建了更大,更多的窑口,然后就开始招募那些技术精湛的瓷工,可是这些瓷工工匠全都不成,从唐朝到宋朝积累出来的烧制天青瓷器的技术,因为战乱,已经断代了。

到了清朝的时候,乾隆爷偏偏就不信邪,他传下圣旨,一定要在汝州修窑烧瓷,复现传说中的“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绝世汝瓷。可是一番努力之下,最终烧出的汝窑不是色不正,就是形不整,反正怎么看,都是一个歪剌货。乾隆爷失败了,接下来还有更勇敢的人,1938至1941年,民国大资本家李绍初,下定决心,他在汝州蟒川严和店开始仿照汝瓷,可是结果也是失败。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 汝窑的工艺也就此保留了下来。

但是徽宗时代的汝窑遗品至今只有87件存品,有67件分别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 因此,配方失传,仿制难度极其复杂,留世品也极其有限,也因此成为汝窑夺魁的重要原因。当然,就算是当时的汝窑,也到达了中国瓷器的巅峰时期,成就了中国瓷器的无价之宝。

汝窑的工艺特色

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制作:真品为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如,形体得当。而仿品多为注浆模制,做工粗放,工艺欠佳,棱角突出,修痕显著。

宋 汝窑长颈瓶

造型:真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而仿品注浆成型,胎壁较厚,外型秀丽,比例失调。

宋 汝窑B型盏托

装饰:真品刻、划、印花,技术娴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刀法流畅,形象逼真,风格随意不拘谨,线条自如有神韵。而仿品为刻意效仿,以临摹为主,刀法生硬,画意呆板,花卉图案,缺乏神韵,画风粗糙,比例失调。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

釉色:真品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而仿品则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釉色单纯。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玛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泽,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开片。若用40倍放大显微镜观察,釉内玛瑙结晶体则呈现珍珠状,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则利用胎、釉的收缩比的差异,出现一些开片,但大多为直道道,呈网状布满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韵致。仿品的胎、釉配方,与宋代失传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单调,不够蕴润,更缺乏玉润之感。

宋 汝窑天青釉碗

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对汝窑的论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当作“陶”而丢弃,故存世甚稀。而《清波杂志》里宋人周辉对汝窑的精述,汝瓷以釉取胜,当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滥、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当时汝瓷是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现从文献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绝非“严禁民用”之说。对自藏汝窑瓷及由此对整个汝窑作较全面简述的则是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