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霸很少对公共事件公开发表言论?

 有诗远迎 2021-11-24

135编辑器

无意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提问:“为什么学霸很少对公共事件公开发表言论?”

当然,我不是学霸,我也揣测不到学霸的心理,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想。

全世界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公共事件,一个人会选择哪些事件进行表达,本来就因为认识框架而存在天然差异,再加上关注哪些问题,跟谁表达,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表达什么,其实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说实话,我也很少对公共事件公开发表言论,一般情况下,在看到公共事件的第一反应是想要了解事情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严重性。在如今这个相对“浮躁”的环境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再加上公共事件很容易出现多次“反转”,所以第一件事是尝试通过更广泛的信息收集来修正意见,而不是跟风一边倒的发表言论。

其次,如果公共事件真的影响很广泛的话,我会在小范围内与朋友、熟人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正考虑不周或者不切实际的成分,产生更为成熟的观点和看法。郭敬明曾经说过:“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所以如果一件事双方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也没有伤害到他人的情况下,我们是没有资格说别人是错的,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本身就是不同的,你可以看不惯别人的做事风格,但你没有资格决定他是否存在。

通过上面两步之后,还会提前考虑后果和影响,来决定以何种方式、通过什么渠道来表达观点。是不是需要公开表达来安抚家人朋友的情绪,是不是需要写成正式的文章系统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否会影响事态本身的走势。这是很重要的,或许你会说,对于我们这种一般的普通人来说,是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我想说你可能是没有用过微博。

以前QQ空间流行的时候,里面有很多人都在沉浸于转载各种各样的说说,然后转发评论探讨,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自己很少转载帖子,都是发表一些自己的日常以及感想。后来有了微信,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微信好友人数屈指可数,慢慢的我觉得空间里人太多,不太好表达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开始改为发朋友圈,但也仅限于分享自己的日常。再后来,微信人数慢慢增加,我也开始对朋友圈有所顾忌,毕竟要考虑到列表里的人看到后的影响。其实我很早就开通了微博,但是并不常用,只是用来看看新闻,后来用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连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喜欢都极其克制,我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看到然后大肆评论。所以你要问为什么不公开发表言论,因为考虑的太多,到最后没有了发表的欲望。

至于所谓的观点,我也见过很多所谓“粉圈”撕X大战,在那个圈子,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不可思议,我有看过一些所谓“喷子”的言论,也有看过一些被说是“喷子”的人一边回应说自己不是“喷子”,一边说对方是“喷子”的言论。所以啊,远离这些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办法。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不要随便去辱骂你不喜欢的人,因为那个你不喜欢的人有可能是也是别人朝思暮想捧在手心里的人。是的,没有人能够忍受“你不喜欢我,我就得死”的观点。

当然,我说这么多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只是想说对于有的人来说,宣泄情感、寻求认同是目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只是手段,表面上的是非曲直与利害关系,与实际上的不总一致,在追求公平正义与自我价值的同时,要避免自身因为激情而陷入失控的事态。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话:“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所以学霸不发表言论可能是因为考虑的太多,也有可能是担心与你发生不必要的争论,所以对你不可见了而已。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