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崂山密码】华楼山探秘(三)

 行者老鱼 2021-11-24

华楼山自元代以来是自北线进出崂山的必经之地,故而在崂山摩崖石刻保存最多。明山东巡抚赵贤所题“名山第一”就镌刻于此景区,崂山的所谓“海上名山第一”之说也起源于此。其中的石刻印象最深的是“岩”字的写法,在华楼可以看到诸多的岩,最有名的是碧落岩和翠屏岩,在翠屏岩上可以观赏到四种“岩”的写法并且各具特色,有喜欢书法的朋友可登山认真研究。

与我一起游山的西窗烛语网友有诗赞这几个字曰“峭壁有石知为岩,山下品茶可为仙?山中双目敢不出,两肩挑山却悠闲。”可谓妙语天成。大家看看这几个“岩”字。

峭壁有石知为岩

山下品茶可为仙

山中双目敢不出

两肩挑山却悠闲

是不是很形象,在崂山,这样的“岩”字可谓独此一家!

 在这里再说一下华楼山的石匠。这华楼山除了是各种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地方,还是周围石匠们大显身手之处。

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得意的诗篇,总得找一些信得过的人给镌刻出来,承担这些任务的就是石匠。

算起来镌书刻字是以前石匠们常干的营生,算不得什么,华楼山的石匠却另有神奇之处。一奇在于七真洞,七真洞是位于华楼宫东侧的几个人工的石洞,这些石洞全部在花岗岩上人工凿成,其中的一个将整块的花岗岩完全凿空,岩体成了一个空壳,想象石匠在岩内丁丁当当的劳作,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二奇之处在于凌烟崮上的两个神秘石椁,石椁一大一小,大者长2米,宽1米,上覆盖龟形巨岩,覆盖之缝隙以水泥封闭,无人指点根本看不出石椁所在,小者敞露,内壁光滑有存水其中,石椁来历更是无从得知。神奇的是石椁全部是在坚硬的花岗岩体上凭空凿成,不知道多少石匠花费了多长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再想想凌烟崮上上下不便之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

三奇之处在南天门的悬崖下也有一个道士洞,洞口在一块周长约十几米的花岗岩侧,洞门被封闭。参考其他的洞穴,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道士的合葬墓。可能石匠将岩体挖空后,里面保存了羽化后道士的遗蜕,为了避免后人的破坏于是将墓口封闭。不管如何,我想这应该是这些辛劳之人的另一个杰作。

古代修道的人都喜欢在洞里修炼,帮助这些道人开洞修真边成了很多石匠赖以生存的营生,在整个崂山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洞,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华楼山的洞,还有为华楼山开洞凿字的石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