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崂山道教宫观古今览概

 道场所志 2014-01-29
  
      崂山道教自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主要流派为方仙道;从东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属太平道;南北朝时期至五代,分属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初统属华盖派,金元以后则承袭全真各派。崂山之道教鼎盛于元、明两代,至清代仍久盛不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这些宫观洞庵散落在崂山的峰谷崖壑间,香火鼎盛,从者云集,使崂山成为盛极一时的道教名山。
        青岛解放初期,崂山尚存14宫、9观、17庵、16庙、3洞共59处道观,共有道士2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者有太清宫、上清宫、玉清宫、聚仙宫、华楼宫、神清宫、通真宫、大崂观、太和观、明道观、凝真观、百福庵、卧云庵、蔚竹庵、修真庵、明霞洞、白云洞、太平宫和关帝庙等。
         至1959年,崂山道观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7处,一般完好的有8处,部分破漏的有8处,破漏不堪的有7处,部分倒塌的2处,完全倒塌的3处,拆除的3处。共有道士86人,道姑3人。其中,太清宫15人、上清宫3人、太平宫7人、天后宫4人、圣清宫1人、玉清宫1人、神清宫3人、华楼宫3人、童真宫3人、明道观1人、迎真观4人、沧海观1人、太和观1人、大崂观1人、清溪庵3人、朝阳庵1人、荒草庵1人、常在庵3人(道姑1人)、寿阳庵2人、紫府庵1人、百福庵4人、蔚竹庵2人、关帝庙3人、龙王庙1人、白云洞13人(道姑1人)、明霞洞6人、竹子庵1人(道姑)。另外,还有寄居崂山的道士11人,其中太清宫1人、天后宫1人、聚仙宫2人、明道观1人、沧海观1人、白云洞2人、竹子庵1人、百福庵1人、关帝庙1人。
        如今,崂山山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蔚竹庵、华楼宫等,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