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崂山说虎

 行者老鱼 2021-11-24

崂山有老虎吗?没有,因为早已没有老虎的生存环境了。但据记载,汉以前有之,自童公驯虎后绝迹。法若真有诗:“一自童公驯虎后,二崂不借黑云封。”即为此。

说起童公驯虎,就不能不提起驯虎山。驯虎山在崂山西北即墨境内。蓝水《崂山志》记:“驯虎山,在铁骑山西十里,北巅危岩北探,下有洞,狐栖其中,俗传童恢驯虎处”。

这个故事在即墨可说是家喻户晓。童恢,字汉宗,琅琊郡姑幕(今天山东莒县人),传其东汉光和五年任不其县令。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其时不其境内山高林密,山民常受虎患,有民人状告老虎食子,童恢命人擒获二虎,斥虎曰:王法杀人者死,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及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逐令释放。吏民为之歌颂。

捉虎的山因此得名为驯虎山,离驯虎山不远的那个被老虎吃掉儿子的老妪居住的村落,因老妪常站于村外呼叫儿子,因而村落称“叫儿埠”。至今这些地名仍存,传说与事实就是如此难以区分。

驯虎山海拔很低,但擒获了两只老虎,故事与阳谷县类似,但并没有产生如“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等的神奇故事,令人遗憾。

目前的驯虎山还保留有老虎洞及驯虎台,另外据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在山上还有奇特的石橛,文曰:“石橛,在驯虎山东北里许,高尺许,有字类蝌蚪文,不可辨,传为童府君驯虎所立”。

同时当地有童谣,谣云:“石橛坏,老虎来”。乾隆二十七年春,牧竖毁之,夏遂有土豹攫牛而食,邑令尤淑孝立碑其处,患始息。

这里面又引出另一个人:“尤淑孝”,此人也是即墨县令,其在任期间为即墨地方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实事、善事,政声显著。如在城东南建风云雷雨山川坛,祈风祷雨;修建了龙泉河大桥,组织重新编纂了《即墨县志》等。总而言之,是童公之后的另一位好官,由于政声清正,其逝后,当地民众在县南三里的登高埠建造了遗爱祠,常年供奉祭祀。

同样的,童公去世后,当地也为其建立了祠庙,名童公祠。现在名为童真宫,在今天的惜福镇宫家村。庙内至今存有童恢的衣冠冢。现在去宫家村的山大多或为游毛公山,或为采摘葡萄,去这位大人的墓前拜祭的却越来越少了。

崂山另一个可能有虎的地方是驱虎庵,此庵在太清宫东南侧钓鱼台北。传说宋初刘若拙来到崂山,其时其地常有虎狼出没伤人,刘若拙以过人勇力驱除虎狼之害。山民感念,赠其所居茅庵匾额曰“驱虎狼庵”,简称“驱虎庵”,道长潜修其中。

刘若拙,号华盖真人。曾经修炼于建驱虎庵、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上清宫门前的银杏树有三个乳状树瘤,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则此树已历三千载,传此祖树为刘若拙所植。

明黄宗昌《崂山志》中说刘若拙“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一夕端坐化去,神色自若。”善气功,体质强健,冬夏不冠不履,不炉不扇,被誉为崂山古代十大道首之一。

刘若拙羽化后墓在即墨某小学院内。其墓地规模很小,虽处地闹市之一隅,仍显得幽古寂深。

另一个关于老虎的轶事是关于自然碑。自然碑是巨峰的门户,关于这块奇特的石碑,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段神奇传说,曰此碑为李铁拐为除虎患所立,这与童恢大人的石橛类似,这只能当做一个传说故事了。

崂山的象形石千奇百态,但以虎为形的却不多。只记得有一只虎位于戴家山的三清洞边,因石崖酷似一只白色虎头,得名白虎石。 另外在华楼山有虎啸峰,一峰突起,选择合适的角度看则如猛虎咆哮,为元代尚书王思诚游崂时所品华楼十四景之一。

崂山有民谣曰:“深山虎狼少,只怕土灰咬”,可见崂山原是有虎狼这些大型动物的,后来随着人类生活逐渐的渗透,虎狼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慢慢绝迹了。最近听山友说大雪封山的崂山有发现狼迹的,如果是真的,则需要好好关注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