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十二景之四】三清世界

 行者老鱼 2021-11-24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面我们讲了“老子座望”,这是一,讲了“阴和阳谐”,这是二,今天我们说的是二生三,谓之“三清世界”。

所谓“三清”,乃玉清、上清、太清。《崆峒问答》曰此“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是为天宗,代表大道生成规律。”

崂山既然为道山,则自然有三清世界,这就是玉清宫、上清宫及太清宫的总称。

周宗颐《太清宫志》卷一《开山始基》记:“劳山太清宫,系于西汉建元元年辛丑,张公讳廉夫所创始也。”蓝水先生不认可此说,他言以上所载不见史载、碑记,有伪造之疑,不可信。他又认为太清宫所谓的三皇殿“汉柏”、三清殿“唐榆”“柏围只十尺,榆为易长木,虽大但不枯老,围近十尺,皆不过为明植”。

关于太清宫的真实的历史需要历史学家去考证了。老鱼不善考证,只喜地理。一直认为太清宫地理当为二崂之第一。观其形势,三面峻山,一面临海。陆路仅自北及西可以入宫,西行入宫,需走梯子石,北面入宫,需行窑货堤,皆为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太清宫之所在则地气甚暖,苍竹修黄,一径深入,如浴绿海,清冷潇洒,使人尘襟全涤。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凹中草木长青,素有“小江南”之称。前临的太清湾更是赏月的佳处,名“太清水月”。

世人只知八大关、海水浴场乃避暑胜地,不知有此小江南之地也。

上清宫则在太清宫北上三里许的位置,其地为峰峦所围,倚聚宝峰,西南为锦屏山,东南为宝珠山,北为昆仑山,洞为青山。其地幽而不隘,深而不邃,为栖真佳处。

上清宫有四路三宝。

四路为南路由八水河北上,东路由青山村西上,西路由会仙山南东下,北路由明霞洞南来。

三宝则为,一是门前的银杏树,怪枝纷披,瘿瘤类垂,据说有三千年之久;二是宫内的牡丹,干高如檐,花时至数百朵,相传即《聊斋志异》所称“香玉”者。三是邱长春的石刻,计有《访道山》记《青玉案》词一首,另一石上刻“上清宫”三字,宫西巨石上镌“鳌山上清宫”并诗十绝。

玉清宫在巨峰景区大山深处,位置在现在的葫芦洞前,目前仅剩遗址。据老鱼认为巨峰的灵鹫庵、铁瓦殿、葫芦洞、老君洞、面壁洞、白云洞、圣水庵、玉虚岩等都是当年玉清宫的一部分,可见当年玉清宫规模之庞大。

玉清宫兴盛时曾设两座“脚庵”,也就是在山上居住的道家弟子,往山上运输生活用品或者上下山时的临时落脚点。“脚庵”的位置,一在南窑村烟云涧,名叫“寿阳庵”;另一座在汉河村附近,名为“旱河庵”。

玉清宫所在的位置为崂山最高的地方,这也印证了“玉清”在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清在不同的地方,贯穿三清世界的是一条天路。天路自太清宫、上清宫、玉清宫步步高起,风光迤逦,人文荟萃,是三清世界的世界之轴。

路自太清天梯开始,过上清宫,有天书。阅尽天书,攀岩过崖上行四五里,有水自天上来,镌“二人白水”,野游之人名其为天泉。

自天泉右拐上行过桑石屋,可达至二崂第二峰,曰“天茶”。 经天茶若欲继续前行,则需穿过一条狭窄仅可容一人穿过的石缝,谓之:天时。

走过这条小路,一路可达玉清宫。当年陈沂留二偈于石壁间;有碑名自然,造化无心而呈象,道固如是;自玉清宫下行三四里就来到了天路的终点:天地醇和!

“天地醇和”方为三清世界,天地醇和有了,才会有“三生万物”的化生,此即为新十二景之三清世界的真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