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桃花源记

 行者老鱼 2021-11-24

每年自三月下旬起,崂山各色的花便开始争奇斗艳,特别是桃花,有时候在山谷中连成一片,绵延几公里。山村民居的红瓦掩映在花海之中,李樱点缀,炊烟袅袅,置身其中,如隔世而生。

不是桃源,胜似桃源!

桃花源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世外之地,这个季节,行走在崂山桃花海中特别能感受到文中描述的意境,近代多有文人雅士撰诗描述,我们不妨盘点一下。

“落落山村绝点尘,桑麻鸡犬一时新。此身疑是武陵客,谈得桃源好避秦。”这里描述的是南九水。

有北九水,自然有南九水。北九水以山水取胜,相隔一山的南九水则以人文称雄。如果说北九水是山水世界,南九水则是田园人家。

南九水自汉河开始,沿着盘桓曲折的山谷一直向上,谷中点缀着或大或小的村落。汉河、南九水、西九水、东九水、大石头、王子涧、竹窝、柳树台......,其中还分布着汉河庵、观川台、弹月桥、钉子桥、板房桥,其中多有动人的故事。

近代南九水仅有汉河一径可入,环山绕涧,樱树甚多,现在这个季节,真可说风光不逊武陵。最有感觉的当属西九水村,其建筑多为石造、保存完好,为典型的山村风貌,沿着南九水河是一溜的驿站酒楼,潺潺的流水自楼下流过,转过观川台南去,夏天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姑娘们在河道里浣洗,既有“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江湖烟火,也有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小城风情。

“扶疏老树带云痕,海色岚光满一村。街柝不闻鸡犬静,眼前景物忆桃源。”这是说的晓望村。

晓望有两个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一个是海,晓望临海,所以说“海色岚光”,海中有被称为崂山玉的石头,又名崂山绿石。周至元《崂山志》言其“佳者色深碧、温而润,静而雅,可作几上之供”。此石为海底石矿,入海越深,石质越好,其兼有冬暖夏品性,自明清时便称为观赏明石。可惜近代因盗挖严重,被政府部门在海中封存,更显稀珍。

另一个是二龙山和塘子观。原为太平宫下院,即墨名人郭琇曾就读于此,崂山达人林钟柱在此教学育人。塘子观东有文笔峰、光光崮,皆耸秀,文笔峰因有三峰东西并列似笔架而得名。文笔、光光崮两峰中间有门,名“望海门”,此门既可观海也可眺看日出,为望海观日出绝佳之处。传说古代当地一户人家,儿子出海未归,母亲在此翘首东望,悲痛欲绝,久而久之,化为此崮,因此光光崮又名望望崮。不知道这是否晓望村“望”字的来历。

“山更崎岖路更斜,舌干无处觅山茶。岩腰瞥见炊烟直,修竹中藏八九家。石作坦墙竹作藩,果然世外小桃源。桃花向被渔人误,驱遣闲云锁洞门。”这是说的返岭村。

返岭村西倚群岚,东临大海,山村深藏自波光云影之中。该村有两处人文遗迹,北为斐然亭,南是华严寺小学,都与青岛民国市长沈鸿烈有关。

斐然亭位于返岭后村临海岩石上,去望崂山天波池的一条小路边上,在废弃的乱草堆里忽然有一个亭子,全部由大理石建成,造型典雅,精致坚固,四方形。亭外围有石雕栏杆,游人可凭栏观景,可惜已破败。

亭建于1932年,系上海人士杜月笙、王晓籁为颂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开发崂山功绩集资而建。亭名有二意,一意沈氏“政绩斐然”;二是沈氏字“成章”,取《论语》“斐然成章”之句。我想沈公在崂山的贡献当称得上”斐然成章“吧。

自进村的小路向海边走,将到海边的时候会发现一片废弃的房屋,这就是民国时期建立的青岛市立华严寺小学校的旧址。沈鸿烈在当时的青岛辖区建起许多补习所和学校,华严寺小学是其中仍可窥其原貌的一个。

小学的地理位置紧靠大海,近到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听到海浪拍在礁石上的声音。我想现在这样的地方只会有别墅和宾馆,是不会给学校用的,果然第二次去的时候,学校的旧址已经有人在拆毁,说是要搞什么开发。世界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人建学校,有人拆学校,留给后世的评说当然也不尽相同。好长时间不去了,不知道学校的遗迹是否还存在。

“缘溪下复上,山翠望重重。洞古雾蒸湿,岩空云压崩。花魂闲卧草,石腹怒吞藤。渐觉仙源近,风光似武陵。”这首诗描写的不是某个山村,而是一条路,此路名为“窑货堤”。

窑货堤现在早已不存,当年其位置应位于返岭村到长岭之间。明黄宗昌《崂山志》语此处“山之东皆削空,无可援手处。一径南北约里余,宽不及二尺,下即大海,人并行不得,樵者往来毫无惮焉。习其危者以为平故,艰苦中亦自有得也。”

《太清宫碑记》中则称:“其窑货堤,西则峻岭摩天,东则洪涛浴日,中间路仅一线,行者累足,头目作旋。”明崇祯年间进士张允抡对此处的印象是:“石壁千尺,下浸海,阻南北之路,壁开道,仅可通人。……海涛大作,如马奔,如山倒,触石冲崖,雪飞雾洒,其声怒吼,霹雳万千。”

窑货堤既已不存,故老鱼也没有走过,只能从前人所述中领略其一二。得出的结论是:窑货堤实际是一段下临大海,西面悬崖、宽约半米的石栈道,类似华山的“长空栈道”。行走其上,应该比现在景区里各种所谓的玻璃栈道更有另一番惊心动魄吧。

窑货堤既然是一条路,诗中又有“渐觉仙源近”的描述,“仙源”何在?此处的“仙源”指的是太清宫。因为未有东海路之前,去太清宫只有两条路,西从梯子石,东走窑货堤,这两条路都是崂山有数的险路,所以才造就了“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的奇绝之地。

世上果有桃源乎?理论上讲是可能有,但物理上的桃源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真正的桃源在人的心中,心中有欲,桃源便有欲;心中有烦恼,桃源便有烦恼;心中平和,桃源便平和,心里是什么,桃源便是什么!

所以最后武陵人第二次去桃源的时候“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不是桃源消失了,而是经过“及郡下,诣太守”后,渔人心里已有了功利,消失的并不是地理上的桃源,而是他自己的本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