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毛有梦为马,随处可安——《送你一匹马》

 特立独行的猫少 2021-11-24

更多优质内容等着你!

单单是看这本书的名字,我都是极喜欢的。所以很快买来了一本,每天读一些。我始终觉得读三毛不能太急,要慢慢读,并不是像读古文那样不认识字,而是要品,因为有时候一句话,似乎是随口而出,其实想想是另有深意的。

《送你一匹马》这本书是2004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收录了三毛回台定居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像是简单平凡的叙述,却在字里行间透露了内心独白。

就像上面所说,这本书与《撒哈拉的故事》(我以后会专门说这本书)在情感上是全然相反的。在撒哈拉,有荷西为伴,三毛不孤独。在书中,三毛觉得现实中的马,是可以带着她去想去的地方的那辆车,其实读完之后,会发现三毛心中也有一匹马,这匹马承载了三毛很多很多。读后的感受也与预期的感受不同,是很沉重的。


爱书的三毛——梦里不知身是客。很多人原因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去做,我始终觉得是不妥的,三毛也一样。三毛小时候便经常逃课去读闲书,一切都是快乐的。我经常在三毛的文章里见到三毛引经据典,颇有学问。她是用心在读,比如诗词的东西本身有音乐性,每读《人间词话》、《词人之舟》,反复品赏之余,默记在心之外,又喜唐诗宋词新诗都拿出来诵读,以自己的声音,将这份文字音乐的美,再活出他一次重新的生命。”书就像三毛的身体的一部分,熟知怎么摆放才欢愉的只有她自己。在书中,可以打破时间的禁锢,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无疑读书是一种最简单的提升自我的方式,三毛将这种方式玩出了新高度,又是一种造诣。

对悲伤或者是死亡一种坦然的态度。在失去荷西之后,三毛在书中总是是不是露出一种悲伤。从三毛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恋爱给我的经历,等于永无止境的流浪”、“山仔后的樱花,云也似的开满了上山的路,那一片闹哄哄的花,看上去为什么有种说不出的寂寞?”、“这封信,爸爸,你今天早晨留给我文章的评语,使我突然一下失去了生的兴趣。我所摘录的片段,也许作者有其他更深层次隐喻,我愚钝,读不出,但我读到的是孤独生发的悲伤,在折磨三毛。三毛较同年龄女性成熟,她或许在这一时期在思考死亡这个神秘问题,因为除了父母,她在这个世界所在乎的并不多。甚至有种被现实压倒的精神恍惚状态,三毛在这种状态中,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她曾苦于无人懂自己,可是在这种状态下,她用工作麻痹自己,活着,只是为自己自己所活。在看淡生死之际,便骑着白马又一次远行。

开始回顾生活,思考现实。如果说三毛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那么在这本书里是说不通的。在书里,三毛似乎更多关心现实,再一次思考姆妈、父亲对自己的爱,想着自己的价值到底在何处,拼命工作以至于累垮……与我读她其它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区别在于那种沉重感与字里字外的悲伤。读完这本书对于读者是难受的,并没有所谓的自由感,读的时候总在为三毛想,总在惦记着Echo的生活,她的委屈,读者替她难受,但是读者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三毛在 读者心中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可能三毛享受这种现实,又或者她一直在逃避。

你好,三毛。再见,三毛。从过去的三毛看得到:我们是留不住三毛的。她骑白马踏风而去,继续流浪,也许这是她最好的归宿,留下的“流浪文学”滋润着喜欢她的每一个人。


推荐一句话: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送你一匹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