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白夜||​路------小说《人生》续篇(三)

 颍州文学 2021-11-25


------中篇小说《人生》续篇(三)
文/白夜


 
第二天上午,高加林终于再次回到县委大院,回到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回到他曾经十分热爱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县委的四层大楼依旧掩映在松柏和法国梧桐树之中,粉白的墙面在朝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楼顶上那一排鲜艳的红旗,被风轻轻地吹拂,不停地摇曳着,仿佛在向他招呼:
“高加林,欢迎回来!”
此时,他忘记了昔日过往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重新体验的新奇和快感。他加快了脚步,向着办公大楼愉快地走去。
高加林首先到县委宣传部报到,也是对领导给予他欣赏和任用所表示感谢的一种表达。宣传部长五十出头,非常和善,尽管略显苍老和疲惫,但在他的目光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坦诚和睿智。他首先肯定了高加林一年前的努力和奉献,对他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赞赏,并对他以后的工作提出三条建议,要求他多作正面的宣传和报道,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多请示多汇报。
宣传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按部长的要求,带他来到他的办公室。整个二楼的东部都是宣传部办公区,这地方他太熟悉了。他的办公室没有变,办公桌没变,甚至连他以前在这里工作时,他最喜欢的自己挂在墙上的名人字画都没有取掉。看到这些,他有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慨。
是该熟悉还是陌生?他不知道!
高加林在收拾办公室时,黄亚萍进门前没有敲门,像风一样飘了进来,而且高声地连续喊着他的名字,依旧那么活泼和自信,她说话时依然是两个嘴角微微上扬,显得非常调皮和任性。今天,她的穿着还是那么的时尚:上身是杏黄色的半截短呢大衣,下身是深蓝色色毛料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细细的黑色高跟皮鞋,而且脖子上围着那条他曾经经常见到的雪白的丝巾,衬托着黑黑的眼睛和瀑布式的披肩长发,显得青春而且靓丽。她笑的时候微露洁白整齐的牙齿,眼睛眯成两条弯弯的细缝,特别是她的声音,依然是那么甜美,圆润。这声音是曾经播送过他的新闻稿的声音,是曾经给他唱过歌的声音,是曾经陪他逛街散步时欢声笑语的声音。
不知为什么,高加林突然有些伤感,他只是简单地跟她寒暄了几句。这是他们分别后的第一次相见,聊的时间很短,聊的话题很少,而且没有一点趣味。对此,他们都感到有点意外。
当天下午,高加林就开始了工作。他的职务仍然是县委宣传部干事。干事,干事,就是要不停地干事,其实就是一个临时工作人员,没有编制,上午报到时,部长尽管没有明确地表述,其实他心里已经明白。宣传部的宣传科马科长告诉他,下午三点要带他到县工商局采访,报道工商局局长的先进事迹。
下午的采访很顺利,这对他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回单位之后,按照马科长的要求,高加林连夜写了两篇稿子。第二天上午,经审阅后,加上马科长的名字,然后一篇作为专题报道送到报社发表,另一篇送作为新闻稿件,送到广播站,由黄亚萍在《新闻快报》栏目中播出。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时而开会,时而采访,时而下乡。转眼间,两个星期过去了。
稍微闲暇时,他像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喝喝茶水,看看报纸。他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更多的时间是坐在办公室想念刘巧玲:她好吗?她在干什么呢?她是在上课还是在批改学生的作业?然后给她写信,有时很短,有时是很长很长的信!他甚至想,明天就回家,回到他作为民师先后两次工作过四年家乡的乡村小学,去看看可爱的孩子们,更重要的是去看看他心爱的巧玲妹子。可是,他苦笑一下,唉,他轻轻地叹口气,也是只能想想而已。只好从抽屉里拿出信纸和笔,开始给刘巧玲写他们分别后的第六封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将近两个月过去了。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就要来临。
高加林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和马科长下基层采访,有时还要和领导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然后在办公室赶写各种各样的稿子,包括领导的讲话稿和新闻报道。他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回家,像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不停地被时光抽打着,甚至没有自由的空间,没有应该得到的休息。
在此期间,黄亚萍来到他办公室两次。不知为什么,每一次,风风火火的黄亚萍走后,他的心中总感受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和忧愁。他一次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呢?
让他兴奋的事情终于来了:今天上午,他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传达室送来的刘巧玲的来信!这是他给她写了十封信后的第一次回信。信很厚,信封鼓鼓的。尽管他想立即打开信封,但是,他没有!他在想象着:巧玲妹子写的什么呢?
信封被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很长,整整满满十页。他看了连续三遍。信里告诉他 ,他离开她后他们两个家庭之间交往的琐事,以及自己在学校的工作情况,还有同事及学校的孩子们对他的想念……
高加林读了第一遍时已经泪流满面,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激动和伤感?他突然想起他给刘巧玲唱过的俄罗斯民歌《白桦林》中的两句。
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是从何时起,高加林一直很喜爱俄罗斯民歌。每当他听到《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小路》等歌曲时,也不知为何,听到这些简单而明快的旋律后,他的心里总是很兴奋,会立刻联想到莫斯科红场和青年近卫军;联想到普希金、叶塞宁、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想象着和终生眷恋的可人儿,共骑一匹洁白的骏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或在皑皑大雪中手牵着手走进高傲而孤独的白桦林,然后在白桦树上刻下两个人的名字;或在夜晚的篝火燃起来的时候,拉起欢快的手风琴,跳起自由奔放的舞蹈,或在雪花飞舞的氛围中,真诚地献给她一支火红火红的玫瑰,大声倾述忠贞不渝的爱情。
“可爱的巧玲妹子,等着我,等我回来!”他自言自语地说。
下午,他和马科长一起来到县城里唯一的一所高中采访,并去看望一下自己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他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三年,虽然自己最后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仍然感激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育,毕竟学校和老师教会了他许许多多的知识,然后才能回到家乡,当了三年的民师。
在校园里,他看到一群群洋溢着青青气息的学生们,仿佛看到四年前的自己,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可能成为科学家,成为医生,成为作家和教师,他羡慕他们,甚至有点嫉妒。
然而,虽然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已经进行了改革开放,但是在陕北大地上,教育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更加薄弱,在编的正式教师很少很少,几乎都是靠民师苦苦地支撑,而且人员急缺。他们没有学历,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山村的孩子们,何时才能像城里的孩子们那样,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
告别了老师后,在回单位的路上,他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出来,让他自己都感到吃惊。
 
明天就要春节放假了,想到明天就可以看到勤劳善良的父母和朝思暮想的刘巧玲,高加林特别地兴奋。昨天的中午,他已经抽空到街上给两家的长辈买了些春节的食品,并且特意给刘巧玲买了一条红色的围巾,他相信巧玲一定喜欢,并且戴上它一定更美。他早已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盼望着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明天一早就要回去。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名诗《问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大概也是表达这样急于回家的喜悦心情。
吃过晚饭后,高加林在附近随意散散步。春节将至,各个单位和部分居民的门口已挂起了大红灯笼,增添了节日欢乐的气氛。因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部分县城的居民,因为生意的兴旺,已经摆脱了贫穷,正逐步走向富裕,见面时相互热情地打着招呼,人人脸上笑逐颜开,比一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国家的政策好,高加林为国家高兴,为老百姓高兴,自己的心里也随之欣喜。
回到宿舍,高加林没有没有像以往一样看书,而是早早地躺在床上,准备早早入睡。可是,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想得很多,过去的往事历历在目。他回想高中时在县城中学的学习生活;回想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后,回到家乡当了三年的乡村小学民师;回想民师的岗位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掉后的的苦闷和愤怒;回想他和刘巧珍相爱的曲折经历;回想一年半前被县委宣传部免职的尴尬与无奈;回想他的中篇小说《人生》获奖后的成功与欢喜;回想天真可爱的刘巧玲送她上班报到时在大马河桥头时历历在目的情景。。。。。。
不知不觉中,高加林慢慢睡着了。他甚至做了一个美好的梦:迷迷糊糊地,他悄悄地回到家乡,回到山村小学,可爱的山娃子们都放假了,整个学校里十分安静,办公室里只有刘巧玲一个人:她正坐在他曾经用过的办公桌前低着头认真地给他写信。
第二天一早,高加林步行来到汽车站,乘上了每天只有一次开往大马河的班车。在大马河旁边下车后,高加林快步来到大马河的桥头,久久地凝视着细细的弯弯东去的小河,和静静流动的河水。冬季里,大马河的水很少,缓缓地流淌着,而且河水清澈,几乎可以看见河底。不像是夏天雨季来临时,河水暴涨,卷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色黄水急。他突然像发了疯一样地丢下行李,站在桥头,双手紧握拳头,向着家乡的方向歇斯底里地高喊:爹,娘,您们的山娃子回来了!声音传到遥远的川道,久久地回荡。此时,高加林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高加林回来了,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开。
他回到家后的第一个做的事,就是要跟父母商量一件大事:刘巧玲在给他写的信中说,乡村小学急需教师,他想辞掉县委宣传部的宣传工作,回到村里的乡村小学继续当民师,并且要和刘巧玲结婚,让刘巧玲成为他高加林的婆姨。他说话时语速很快,很真诚,眼巴巴地看着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同意。老实巴交的父母淳朴善良,他们能够怎么说,看着眼含热泪的儿子,想到这些年孩子的经历和委屈,既有揪心的不舍,又为孩子的选择感到高兴。加林爸默默地蹲在炕头前吸着旱烟,最后将一锅早已吸完的烟灰重重地磕掉,心里想着,不要难为孩子了,他站起来,缓缓地说:山娃子,去和刘巧玲说说吧,咱可不敢再辜负巧玲女子!说完,可爱的老人悄悄地抹了一下眼泪。妈妈揉着眼睛,早已泪流满面。
午饭过后,高加林在刘立本的家门前见到了刘巧玲,他不知道刘巧玲是否是一直在门前等着他,也许。他们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挽起了手,一起向村外的乡村小学飞快跑去。
村里的乡村小学坐落在川道旁边的一块平地上,很小很简陋,没有县城里的教学楼,也没有操场,只有斑驳陈旧的两排平房,和两间低矮的教师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左前方,竖着一面国旗。除了这面国旗,人们几乎难以相信,这里是一所学校。
再一次看到眼前的一切,高加林想:农村的办学条件何时才能很快地改善,山村的孩子们何时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良好的现代教育?
他们手挽着手来到办公室。就是在这间办公室,第一次是,高中毕业后他待了三年;第二次是,被县委宣传部免职后待了一年;第三次?他还没有和刘巧玲商量他的想法和决定。也是在这间办公室,天真善良的刘巧玲给他写诗,大胆地向他表白爱情。也是在这间办公室,他和其他老师一起,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用心地教育培养着一群群父老乡亲的山娃子。这是一个让他温暖和快乐的地方,他感激善良淳朴的乡亲们,感激刘巧玲。
高加林和刘巧玲在办公室聊了很久很久,他们聊得最多的是乡村小学的教育以及村民的孩子。最终,当高加林把自己想要辞职,回来和刘巧玲一起当民师,然后跟她结婚的想法告诉刘巧玲时,这个天真善良纯洁活泼的姑娘,先是吃惊地睁大眼睛,啊地大叫一声,然后放声痛哭。是揪心的不舍,还是真诚的感动?没有别人能够知道,高加林立即走上前,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
晚饭前,高加林和刘巧玲一起从学校回到家里。高加林的父母高兴地招呼着刘巧玲,匆匆地吃了晚饭,然后和两个孩子商量,明天上午,他们要带着高加林到刘巧玲家里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巧玲的父亲刘立本。这是高加林和刘巧玲的终身大事,也是两个家庭的大事。他们相信,刘巧玲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高兴。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两个最重要的选择:一个是事业,一个是爱情。要想一生幸福,首先是选择喜欢的,然后喜欢选择的。对于事业而言,不论大小,只要是对社会有所贡献,都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对爱情而言,不论地位的高低贵贱,只要两个人真诚地相爱相守,再艰苦的日子,也能过出幸福的滋味。
高加林和刘巧玲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们是偏远山村数量很少的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他们热爱教育,奉献家乡。他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贫困的陕北土地上,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培养可怜的山村孩子,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面对艰难和困苦,永远勤奋学习,绝不言弃。他们要教孩子们如何做人,教授孩子们知识和技能,帮助贫穷的孩子们,逐步实现人生的理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回报家乡,在新的形势下,尽力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高加林无悔地爱着这块生他养他的贫瘠的土地,并且深深地爱着美丽善良的刘巧玲,共同的命运和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刘巧玲聪明纯真,心地善良,他相信她,如同他相信自己。
高加林对于自己的选择,甚至有点暗自得意。
但是 ,高加林也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他甚至能够想象到,以后的路该会有多么的艰难,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辛苦地付出该有很多很多,还要忍受许许多多的委屈。此时,他仿佛看到大马河,看到大马河一年四季的河水,又突然想起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那两句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他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永远没有后悔。 

作者简介:刘伟,笔名白夜,习作散见于《诗歌月刊》、《安徽文学》、《山东诗歌》等报刊及《中国诗歌》、《安徽诗歌》、《诗天府》等平台。 

爆款热文

“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散文大赛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