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治疗感冒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总结出多种对症的药方,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实现辨证施治,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感冒不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1]中成药就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目前感冒类中成药很多,但患者在选药时因多盲目、随意,故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生热”。[2]风寒感冒一般是因为着凉、淋雨或过度疲劳后引发。患者除有喷嚏、鼻塞、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痰,后脑强痛, 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才觉得舒服。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 再加上吹风或受凉致肺气失宜,免疫力低下,使病毒乘虚而人。[3] 我们常见的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包括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荆防颗粒等等。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附表1.[4] 表1:治疗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每一款中成药都有其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并不可针对所有人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症状有侧重点的选择合适的药品。 轻证患者常规选择为感冒清热颗粒,其主要用于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该药特点有起效快,不嗜睡,无副作用。在感冒初起时及时服用,效果尤佳。 鼻塞不通、咳嗽较重者建议使用通宣理肺丸,其主要用于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对于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效果较好。 伴有低热者可选用感冒软胶囊或正柴胡饮颗粒,其中感冒软胶囊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身烧,适应症是风寒感冒伴有低热者,退热作用较好;正柴胡饮颗粒同样适应于风寒感冒伴有低热者,可用于外感风寒初起之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尤适用于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2] 另外,中成药类的感冒药不建议同一类型联用,因中成药成分较多,联合使用的时候,单味药材的药量可能超标,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除症状外,不同人群的风寒感冒选药不同,有些还需要联合其他中成药使用,在服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感冒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避免食用海鲜类食物,及时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的补充肉类。同时应多喝热水,热水能够开合肌肤腠理,有利于缓解畏寒的症状,避免人体脱水。 民间常说感冒期间不能喝鸡汤,其实,从营养角度考虑,感冒期间是可以喝鸡汤的。感冒期间因为自身营养状况下降,鸡汤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小肽、肌酸、肉碱、肌醇等物质,需要适量补充,同时喝汤能够补充人体水分,缓解咽部症状,只是鸡汤中应尽量不放盐,且需去除汤表面的油脂,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另外,在感冒期间应停用滋补类的药物,减轻身体负担。 中医基础理论常常讲究一个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在风寒感冒初期就应该积极治疗,切勿拖延使小病变大病。由于风寒感冒这一类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机体正邪相搏,造成一些虚实变化,逐渐转化为风热感冒或表寒里热感冒,后期的治疗方案也要随之改变,建议感冒期间症状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图文 | 刘玉娟 |
|
来自: 新用户0332EXLE >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