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八角井村:探秘八角井的来历

 流星雨刘鑫 2021-11-25

 走进八角井村:探秘八角井的来历

   八角井自然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5000米。柱竿山北麓,属丘陵地。先祖原住望云乡鲁营杨园(今女埠街道渡渎村董店),宋时迁住柱杆山下,建有井一口,井圈为八角形,称八角井,村以井名。地属丘陵,2015年统计:区域面积0.72平方公里,耕地208亩,山地461亩,水面12亩。3个村民小组,115户,308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柑桔、油菜、双季茭白。

据《董氏宗谱》,八角井董氏始祖为汉朝董仲舒,宋朝董元亭,庆历年间游婺州,因入赘兰溪望云乡鲁营畈为迁兰始祖,宋朝董石安,讳旭明,字宗道,卜居柱竿山后八角井,为八角井始迁祖。宗族堂名:余庆堂。

本支派排行字;福 禄 寿 荣 华 富 贵 启 文 行 忠 信 仁 义 礼 恭 敬 逊 昌 庆 衍 丰 隆 良 美 茂  盛 达 德 尊 崇 翼 善 传 圣 慈 恺 祥

          图为八角井村八角井

八角井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八角井村中部,41号民居北侧。东靠通村公路,占地面积0.58平方米,建于南宋时期。八角井井圈为内圆外方八角形,用青石打造。内壁直径为0.56米,外圈直径为0.87米,井圈高0.65米。西侧井壁上阴刻“乾道三年□月   董世伟□”字样。据《董氏宗谱》记载,八角井为当时金华名石匠蔡伦打造,至元末,胡大海经过此地,曾为该井题词“冬日如汤   夏日如冰”。八角井村因此井而得名,随着生活发展,自来水的普及,现已废弃不用。但古井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乃至村落形成状况,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八角井余庆堂位于村中部,三开间三进二明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前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廊,用扁作梁,梁上刻有回字纹及如意图案。在四金柱间建有戏台,后檐柱上置仙人牛腿。后檐柱下有仙人雀替。次间为穿斗式,五柱落地,设看台。厢房为二开间,用扁作梁,檐柱上置仙人动物牛腿。中进为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扁作梁,梁上刻回字纹。前后檐柱上置仙人牛腿。次间为穿斗式,五柱落地,后进梁架于2001年新建。前檐柱上置牛腿,用方木柱。前二进所有山柱用木柱,鼓形柱础,其用四角青石柱,礩形形柱础,下垫覆盘,三合土地面,硬山顶。余庆堂为八角井村重要大厅,用于祭祖及重要活动场所,具有一定的价值。

董少舒,字师仲,邑人也。世以儒,稍笃行著乡,当父亡土筑庐墓。左有灵芝生紫叶,黄干士大夫多赋诗以赠之,以为纯孝所感。

宋咸淳四年(1268年),知县事沈应龙以陈天隐、董少舒和金景文三个大孝子又奏请于朝廷。立碑建祠于学宫之后,建三贤祠,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人。由此,望云乡也改名为纯孝乡。柱联孝子贤孙出于此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