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文红 | “宁可表扬过度,也不要损伤学生……”

 liuyilishuxue 2021-11-25

前两天,偶然从朋友圈看到王栋生老师在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上讲课的消息,赶紧上网进行学习。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我反复看了两三遍,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王老师的讲座总是一如既往地感动着我,总是听着听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位七十一岁的老师,在报告中特别提出一个建议:宁可表扬过度,不要损伤学生,不怕过度,就怕欠缺……讲座结束时,老人长叹一声:“唉!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们一起保护童年好不好?”

Image

他的话让我又想起了去年八月,我现场聆听王老师报告后,记忆深刻的三个小故事,我想,主题应该都是“保护童年”。

“王栋生,你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

王栋生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直坚持写文章,曾三次获得“林放杂文奖”,出版多部著作,深受大家欢迎。

可是王老师说他在小学的时候,作文成绩并不高,那时候是5分制,他在三四年级时,作文总是3分、4分的。他说:“看到作文本上那些个'3+’或者'4-’,总会觉得我在老师那里就是这个'3+’或者'4-’了。”

五年级时,班级里来了位沈老师,是个江阴人,说话很硬朗,幼年的王老师就觉得自己怎么着也写不好作文了,只能这么平平的了,这位沈老师用食指的指头对着王老师的额头使劲那么一点,劲儿太大,都让王老师的身体都往后趔趄了一下,沈老师说:“王栋生,你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

后来,王老师得到了一个'5-’,他说,那个'5-’,让我开始喜欢写作,这个'5-’之后,我就经常得5分,从那以后,我的作文分数一直比较高。

“那个红圈会让学生感到羞辱的”

斯霞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 。

斯霞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写日记。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有一些女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通常情况下老师们可能会认为“女阿姨”这种说法不合适,批改时很自然地会用红笔将“女”字圈掉。

Image

但是,斯霞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她说:“孩子才一年级,不知道阿姨都是女的,这正是孩子的特点,等到二年级的时候他就会知道了。我不能画这个红圈,因为那个红圈会让学生感到羞辱的。

 “他已经快要丧失信心了”

有一回,在王老师改完学生的作文往记分册上登分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有位学生的前四次作文都是“76分”,而这一次的分数仍然是76分!(按照主题、结构、语言三大块,按照三三四的结构,这个孩子比24、24、32那个档次缺一点,因此就是23、23、30)

王老师停了下来,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把他的作文再看一遍,确实乏善可陈,王老师走出门去,绕着附中的那个每圈要走960步的小花坛走了两圈,他为自己的漠然感到震惊,他想到,如果这次作文发回到孩子手中时,看到这第五个76分,他对自己的写作还会有信心吗?

Image

想到孩子快要丧失的信心,王老师将孩子的76分改成了80分。

第二学期,孩子告诉王老师,其实那个80分只是让他激动了1秒,仅仅1秒,因为他从试卷第二面的痕迹中看到了老师第一次给的成绩依旧是76分,他知道老师是为了鼓励他才如此用心良苦,他说在寒假中看了许多书。这学期来了之后,他已经堂堂正正地得过两次80分了,他还要再得第三个……

三个小故事,三位年龄、性别、年段不同的老师,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关注孩子的感受,重视孩子的渴望,呵护孩子的信心。他们为什么不在意分数的高低、答案的对错,而这样看重孩子的一切呢?王老师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们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感谢亲爱的王老师,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句话——人,才是最高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