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欧印象七 一国一城一街

 大春观察 2021-11-25

一国一城一街

作者大  春

在维也纳住了两晚后,第三天早晨我们离开奥地利,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国家——斯洛伐克。不过大概是因为旅游资源名气不大还是其他原因,对这个国家的观光安排,与奥地利两城一镇三晚的行程不一样,说起来是到了一个国家,其实就是逛了一个城市的一个老街区,然后就赶往匈牙利的黑维兹温泉小镇去了。
在我们的印象深处,斯洛伐克是与捷克联在一起的,称作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不过在经历了“东欧剧变”和“天鹅绒革命”后,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与斯洛伐克就分成了两个国家。斯洛伐克就把这座处于与奥地利、匈牙利交界的城市——布拉迪斯拉发,定为了自己的首都。

街头的华为手机广告
布拉迪斯拉发(捷克语Bratislava的中文音译)距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仅有60公里,我们早晨从维也纳出发,大约一小时,大巴过了一座桥,进了城,也就进了斯洛伐克的首都。资料显示,布拉迪斯拉发是一座古城,早在公元前500年,这里就有民众居住并建成了防御城镇。历史上,布拉迪斯拉发曾经是匈牙利的首都以及重要的边境城市,曾经先后被德国和盟军占领,曾经归并为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93年成为斯洛伐克的首都。
我们在斯洛伐克总统府前的小广场边下了车,在此留影后,跟着导游跨过一条街,就看到了进入老城区的米歇尔门。老城区的那一条街,就是我们今天观光的重点。

老城的米歇尔门

进入米歇尔门就是老城的商业街
米歇尔门又叫圣米哈依门,是目前这个城市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门。据介绍,米歇尔门建于14世纪,原为哥特式建筑,16世纪时改造为现在的文艺复兴式。不过我抬头看看那门上的“洋葱头”,这不就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吗?也确实,在老城转了一圈,大多数建筑都是巴洛克风格。

老城广场

旧市政厅现为市博物馆

罗兰喷泉近影

广场上的小商品市场
老城的核心区在老城广场。广场的中间是建于16世纪的罗兰喷泉,也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地标;广场的一端为旧市政厅,从高耸的黄色塔楼看,应该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现在据说是博物馆;而两侧则是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使馆,这种布局倒让我想起柏林勃兰登堡门下的巴黎广场,两边也都是大使馆。可见这个老城广场位置相当重要。

斯洛伐克国家歌剧院
作者(左1)与团友在老城漫步  摄影 闵 慧
老场广场的周边是热闹的商业市场,马路的一半被商家的露天咖啡座占据,坐满了神情悠闲、边喝啤酒或咖啡边聊天的市民,欧洲人生活的慢节奏令人感慨。
来中欧已经好多天了,对类似老城街景的新鲜感已渐渐淡化。不过,布拉迪斯拉发老城还是有一个东西吸引了我,那就是:形式多样的街头雕塑。而且有不少雕塑都是商家自己制作的,尽管有的雕塑就在街头、墙角,稍不留意就能错过,但就是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雕塑,有的却闻名世界。

好客的礼貌先生

吃点心的青年

掉队的拿破仑士兵(后面为法国大使馆)

工作中的男人(世界著名雕塑)

店门口的印象派雕塑

狗仔队摄影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