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志刚: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快乐英平 2021-11-25
在第四届燕山养老论坛·2021暨智慧养老用品博览会上主旨演讲【整理摘编:时英平】
北大博士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 郑志刚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一个学习、分享的机会。我分享的主题是: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赋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这个话题我想就社区居家现状谈一下看法。从1978年养老服务机构有统计数字开始,但是我们的社区居家的统计从国家层面,仅仅是从2014年之后,才有统计数字。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目前我们的养老机构的设施数量,已经达到了38000多家,如此短的时间内,社区养老机构已经达到了将近14万家。估算社区互助机构,已经达到14万多家,这个斜率近60度的斜角上去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国家社区居家养老的设施在2014年才开始的,其实我们从2001年已经开始了星光老年之家的探索,三年我们投入了上百亿的资金,但现在也不容乐观。到2008年,全国老龄办专门出台了推进居家养老的专项政策,这20多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社区居家养老,但是我们走的路是非常艰辛,可以说屡败屡战。

推广过程中,“十四五”把我们从机构的重点转向了社区居家养老的重点,通过5批203个试点,可以说覆盖了大多数的地级来开展。在这个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了第几批。这样的一个试点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民政部也专门发布过相关的政策文件。我是在全国不断地在走,昨天还到甘肃,昨天晚上刚赶到北京。在这里面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像北京这块我们已经开始营造非常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不再不局限于民非这样的企业好的补贴,而给企业是不同的,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一块,民非和企业是同等对待。但是我们在其他地方,在这样的营商环境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数量飞速地上涨,数量和质量又是另外一回事。质量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更多是数量真正运营得上,真正运营得上和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上。很多的地方,特别是很多试点的地方,我也去看了,到西北、西南,山区的地方,只是一个社区养老的服务中心挂上牌了,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并没有真正运营。这里刚才提到了,我们的理念问题,我们的资金问题,我们的人才等等相关的。很多里边还在重复星光老年这样的运营模式,更交给社区居委会在运营。居委会大家知道,一个社区几个人,在运营这样一个,不专业不说,也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管这个,所以仅仅是一个数字放在那里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也在推一些地区做的工程,百、千这样推下去了。在地方层面,区、县很多就是为了落实这样一个政策去做的这件事。我们数量再有,但是我们质量很难达到当初政策设定的预期和目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智慧社区居家也就无从谈起。赋能的话,是在我们已经有设施,而且在专业运营的基础上,智慧,我们的养老赋能它才有更大的意义,否则的话它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十三五”期间,工信部也专门做了一项示范工程,两个试点推动了有智慧健康的示范企业,有示范街道,有示范基地。从不同的省份来看,也看到各地社区居家养老,特别是在智慧健康养老不平衡的问题。浙江的数量和其他地方完全不是正比的,像四川、山东并列第二位,他们做的还是非常实战化,这里跟它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培育有积极关系。这其中我也参与了几个地方智慧健康养老方案的申请、编制,在这里政府的重视是第一要位,示范街道跟当地的政府重视是紧密相关的。更主要的是,这地方已经有市场主体开始了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它对信息的需求,对智慧的需求是非常强烈,政府的东风可以为两者打在一起,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是更多的地方看到,曾琦主任提到,很多智慧养老,依托的就是智慧养老的平台,在我们的研究里面,已经有300多个地级市开展相关的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

大家一说到,都是围绕智慧养老平台,一介绍介绍得非常大,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看不懂。因为我原来是学计算机专业,后来在中科院遥药感所专门做智慧城市这样的研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研究还是比较深入一些的,通常他介绍完之后,把我弄的稀里糊涂的。你到底做的是什么,说不太清楚,把大技术这样的词汇罗列在里面,还有是没什么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每一个地方都给老年人配备了很多设施和设备,但是刚开始老人还用,稀罕一些,一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后,你再看这个设施的使用率就非常低,特别是频繁充电的,它有些在社区这种养老的服务企业里边,一些信息化的设施设备基本上就是为了应付政府检查才开一下,很多时候用不上。

我们现在人才缺吗?我们近千万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在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我们在养老服务人才里面,我们缺的是人才,我们不缺人的数量。很多的社区,我们智慧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化的软件等等,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的养老护理员不识字,能不能用?这样把很多社区养老服务企业难住了。还有开发这样的软件的盈利问题,很多还是靠政府购买服务,真正的市场化的还是比较少,这些问题因为涉及到技术、标准等等,相关的问题还是比较多。    

刚才提到了,如果智慧来赋能社区居家,究竟如何去赋能?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智慧?这个词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说呢?很多地方就是把电脑配一个,智能的手环,就说这是智慧养老,配个腕表,说我们这是智慧养老。但是智慧里面,从信息化这么多年发展过来的,涉及到几大类技术,包括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3S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但是这些技术,每个技术都有很大的一个领域,而且在不同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应用的层面、应用的区域、应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原来我记得我们学院叫信息技术学院,现在改名叫人工智能学院,这也体现出我们在技术这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应用,不同的阶段,它的重点不一样。但是在这块,我们更多还在炒概念上的东西,有的特别是一些搞定位,很高的定位率。我说你这个能达到这样的定位率吗?因为我是原来搞定位这块技术的,搞卫星导航的。我们说了在炒技术概念的同时,真正的研究说,这些技术真正如何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里面,你服务的是谁,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能够解决这个客户群体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对我们赋能的客户做一下区分。

在我们研究领域,区分三大类的客户。第一类就是政府,第二类就是我们的企业,真正运用相关的智慧的企业,第三类是我们的老年人及家庭。政府层面,我们民政首当其冲,因为主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但是我们真正在社区养老这个概念界定上,我们会发现又是说不清楚的一件事。我在各地做民政局相关的规划,“十四五”养老规划的时候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到底什么是社区养老,我们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在民政主管的社区养老这一块,我们有一个抓手就是我们的设施,我们通过三同步,或者在“十四五”期间,旧的社区院的改造,我们有这样一个设施。但是民政能抓到的服务又是有限的,我们更多的是在养老产业统计分类标准里面的第一个产业,养老照护服务。而且通过养老相关的服务条例,相关养老产业的统计、分类等等,它又是很大的概念,所以就涉及到小养老、中养老、大养老的问题。

这个社区养老为老年人服务,包括涉及到居家,但上门服务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我们民政能主管的照护服务的板块里面了。我们的医养、康养相结合,医养明确三定方案,说未建,康养现在又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康养。今年我们在上海调研,养老服务条例的起草者就说,我们养老服务条例已经起草完了,我是执笔者,我到现在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康养。大健康的话,又属于我们卫健委来管了。这样的话,我们社区养老如果没有界定清楚的话,我们的智慧给它赋能又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把民政,我们可以把卫健,相关的文化、教育、体育等等全部集成在一起,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为老年人为对象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这样的设施加上我们的智慧更好的赋能。

如果说我们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样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站在老龄这样的角度下,可能还要考虑到中年、全生命周期这样相关的渗透服务,包括家庭给他提供一些喘息,包括一些培训等等相关的服务。这样的话,第二类客户就是我们企业,或者我们的市场主体,包括真正运营这块的服务对象。这部分服务对象,目前我们给予他们的更多的还是OA系统,信息化的管理软件,但是这样一下把智慧养老这个概念大大缩减了。那么多的技术,它不仅仅是软件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商,它需要的又不一样,因为是一家养老服务驿站,一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你运营几百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有一个定律叫18家定律,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用信息化的手段,你做到18家的时候,你发现已经管理不了了,这个时候,它需要更多的。站在老年人角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又需要不同几百项的服务,这个时候如果给它赋能,涉及到数字家庭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在政府这个维度,要想给它赋能,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智慧养老或者智慧老龄这样一个共享环境的问题,刚才民政部我们社会福利中心已经专门打造了养老通,非常好的一个尝试,能够把各地方,有的地方公开了养老机构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有的地方没有公开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国家层面,把这部分数据我们能够集成,我们进行分享。但是更多的数据我们还要集成,我们养老又是很大的方面。如果看养老服务条例的话,我们的服务是非常广泛的。这样的数据涉及到跨部门,怎么样去共享?我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时候我们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共享环境的问题,涉及到三类环境,一个是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更多涉及到不同技术接口的转接问题,你现在看到那么多智慧养老的设施,真正要从解决方案的角度,集成的时候发现,各种各样的接口标准不一致,很难达到一致的一个标准的接口方案。这样的话,在后面集成的时候,难度就非常大。

第二,就是标准环节。标准跟不上,技术都是各自为政,很难形成一个抱团的,或者一站式的智慧养老的解决方案。最大的环境其实是我们的管理环境,在中科院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做这块,我们各大部位专门做数据,把数据形成一个国家层面的一个环境,当时我们做数字福建、数字深圳、数字淮安等等。在政府层面打造一个信息中心,打造各种各样时空数据仓库,技术上没问题,理论上没问题,但是在管理这很难做到。直到现在,我们别说各个部委把数据集成起来,就是一个部委里边相关的部门也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但是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三大环境形不成,我们后面智慧养老做起来难度非常大。但是未来大势所趋,是数据共享,政府层面的数据共享是大势。这方面我们期待越来越好。

在企业层面,不仅是OA的一个信息化软件,我们更多是把整个赋能升级。不是让信息去适应我们现有的管理流程,而是用我们的信息去改造流程、提升流程。从而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降低管理的成本。第二,提升管理的效益。如果这两个目标你违背了,抱歉,你做的智慧养老纯粹是增加了它的负担,增加了它的成本。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软件有了,但是企业要么是不用,要么是用不好,要么是没有用到位,违背了我们智慧养老的初衷。

我们第三类客户就是我们的老年人,那是我们的家庭。这块我们的数字家庭写到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规划纲要里面。在老年人这样的家庭,我们怎么样去赋能?这里面涉及到多种多样技术的集成题,标题起得非常好,就是解决方案的层面。首先是物联网,物联网到底干什么呢?它更多是采集数据的问题,通过传感器,把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到。采集什么样的数据,决定你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里就涉及到后面要讲的,我们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包括最基本的老年人的家庭的环境的参数的采集,我们的煤,我们的电,我们的水,我们的湿度、温度等等,同时涉及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的采集,老年人活动状态的采集,通过这样的数据,你会形成一个大数据的信息流,通过时间、空间的分析,你会得出很多的决策。这就涉及到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处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总体决策。这样的话,才能为我们的老年人,他的家人,以及提供服务的运营商,为我们的政府关注的特殊群体提供决策服务,所以我们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以这样一个数据为抓手的话,你会发现整体的技术它就由一个抓手成为一个细致化的解决方案。

上海现在已经出台了两批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我们现在不再空谈一些概念,空谈一些智慧养老理念,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的应用场景,形成一个小的不断的完善的增长解决方案。这里面涉及到四大类,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但这个远远不够。只是我们通过我们的优先度,来打造不同的场景,解决不同类型老年人局部的养老问题。我们也执笔了不同地方的养老规划,在这里面举一个例子,老年人的平安福。怎么让老年人平安?避免违背一些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我们很多地方提供巡视服务,我们就敲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开始老师感到很温暖,到后面的时候就开始烦了,最经典的一句话,别敲了,我还没死呢。信息化的手段完全可以替代人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多数据怎么样用,那是不同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没有说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再一个,老年人跌倒,我们说老年人跌倒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们的袁隆平院士等等都是因为跌倒而引起的。这样的话,如果一个设备那是一个点的问题,如果说一个线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我们涉及到一个面的问题。从一开始老年人跌倒的健康的促进,到跌倒前健康的预防,到健康的监测,到跌倒之后的及时的报警。到如果它不能自动报警,无法通过技术实现的话,老年人通过一些信息发出,我们来判断,及时地救助,紧急救援,这样一个系列的解决方案形成的时候,我们的智慧才真正赋能到老年人的解决方案。现在这个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我们未来解决摄像头监视老年人跌倒的隐私问题,现在已经看不到老年人的影像,只是一个火柴棒也样一个形状,避免隐私问题。在老年人跌倒之后,怎么样让老年人跌倒而不伤,也有相关的智慧养老设备。还有跌倒之后,上海用的水表不用,煤气不用,电不用等等,但是它的时间周期比较长,现在已经有了通过声音的监测,通过老年人的声音,救救我,拿盆子拍地板,通过异常声音的监测,来判断老年人有异常的现象发生,自动实现报警,实现紧急救援,技术都很成熟,关键是怎么应用,形成解决方案。

最大的人才问题或者高层次人才问题缺乏的最大原因,是我们的三高三低的问题。这是一个伺候人的行业,老人的大小便,如果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培养那么多年,给老人大小便去,很难接受。但是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老年人大小便自动识别、自动处理。这样识别之后,我们就可以把人不愿意做,或者人做不了的工作,交给我们的智慧设施或者解决方案去解决,这样的行业我觉得未来会更多专业化,高层人才技术进来。

要想实现以上解决方案,需要我们的数字产业化的问题,在“十四五”国家规划里面,提到两个,一个是产业数字化,一个是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我们有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的这样一个大的情况,一个方案里面。这个方案设计到多重的问题,我们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等相关的企业,包括适老化改造,都是大的数字化企业的一分子。在这里面,除了应用之外,分为几类企业。一个是龙头企业,它是以占有市场,连锁化、规模化,来带动需求,反馈到后端的龙头企业。

第二类企业是配套企业,现在很多企业在数据库里面已经有300家智慧养老企业来开展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包括我们今天也发布了相关的目录,来参与这块。但是我们还缺的什么呢?我们的核心企业。这样的核心企业就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需要专、精、特、新这样的企业,特别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场景下的需求化的一些共性的,软件技术,硬件、芯片等等这样卡脖子和短板问题进行攻关。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后面才有更可持续、更长远的发展。这样的话,产业化、数字化和我们的数字产业化形成互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亚经协对外交流委员会.燕山养老论坛丨郑志刚: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2021-1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