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女将军的陪葬 耳挖勺中的爱马仕

 睫毛上的风尘 2021-11-25

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耳挖勺,在功能上与现代的耳挖勺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古代君王却不惜工本地用珍贵的玉石来制作它。

请您跟随每天美玉一起,研究探讨出土古玉。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支耳挖勺单从形制上看,和别的玉鱼造型有很大不同,鱼身上的背鳍被特意加长,纹路基本接近垂直。

图片
图片

对于一个耳挖勺来讲,这样两面垂直、贯穿手柄的较粗阴刻线可以有效起到防滑的作用,作为一个实用器来讲是非常符合使用要求的设计。这件玉质耳挖勺无论大小、挖头的位置、手柄的长度,都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耳挖勺无甚区别,鱼头位置鱼眼处的钻孔可以拴系绳子悬挂收纳,可以说当时的工匠师傅在设计这件耳挖勺的时候下了不少功夫。

图片

经过专业的检测我们可以确定,这件耳挖勺的材质是透闪石,也就是和田玉。数千年前能够使用这样精致的玉质耳挖勺的人,身份必定尊贵无比,我们猜测这应该就是女将军妇好掏过耳朵的耳挖勺了,无论从制作原料、工艺还是主人身份来讲,它绝对称得上是耳挖勺中的爱马仕!

从这件小小的耳挖勺中我们可以想象古代王室贵族生活的精致和奢靡,即使是耳挖勺这样不起眼的小物件也要精心设计、精雕细琢,其材质和制作工艺都堪称精美,同时又满足了实用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之前的几期节目中我们也为大家介绍过两件春秋时代月河墓中出土的耳挖勺(【每天美玉】——南阳月河墓出土玉冲牙、玉耳勺鉴赏 【每天美玉】——南阳月河墓出土玉琥、玉耳勺鉴赏 点击蓝字查看原文)。

这一对龙凤形制耳挖勺,一件为具象的凤鸟造型,线条优美,背部羽毛雕刻细腻,活灵活现;一件只雕刻有抽象的龙纹,通过龙纹线条的走向可以判断出这是龙的纹样。同时代的蟠虺纹也是非常抽象的,符合当时的工艺特点。

这对耳挖勺属同一年代、同一墓葬、相同的玉质、相同的沁色,更重要的是工艺特征完全一致,虽然艺术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却是一对同样高规格的实用器。

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词“叮咛”,其实在古代指的就是耳垢。唐代的大诗人韩愈有一句诗写道: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风日。这句话十分形象有趣的描述了一个场景,用耳挖勺去除耵聍,也就是耳垢的时候,耵聍在耳道里滚动的声音如同雷声一般。

我们的古代先祖与我们不同,五感中最重要的不是“视觉”而是“听觉”,听觉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古时君王用这样一支玉质的耳挖勺去掉耵聍,保持敏锐的听力,头脑的清醒十分重要,这些设计精良、造型精美的耳挖勺也是当时王公贵族精致生活的又一体现。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