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近代的转变不成功却很无奈

 医之大者 2021-11-25

    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原因,勇于把外国的东西吸收进来,把它变成中国自己的。那么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是如何转变的呢?能否接手并把西医的一部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呢?

    近代以来,西医的传入伴随着社会动荡及转型,让中医几度处于存亡之际,如果也想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可能就没有后来了。

    从1835年伯驾来华算起,标志为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开始,我国医学界就注意如何吸收西医学的成就,因此,中西医结合在我国是已经有百余年实践的历史进程。1884年唐容川提出“中西汇通”,1909年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1929年陆渊雷等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作为中医教育的办院方针,1959年章次公强调“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半个多世纪来,是中医学院增设了相应的西医基础课程。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主流是中医界在探索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西方医学成就的中西医结合实践。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方针指引下,一支西学中队伍的崛起,参加到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生力军,他们懂得更多的西医临床和基础知识,在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中,更能善于发现中医学的长处和特点,25年来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

    西医院校从58年起也开设了少量中医课程,所有这些,意味着旧中国长期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现象正在有所改变。 

    很多人会认为今天的中医不如以前的,年轻的不如老年的,之前看同仁堂的专访,说一批老中医去世以后再也没有能续得上的中医了,年青一代的中医理论很强,临床能力不行。

    这个西医是完全相悖的,现代医学的绝大多数数据都来源于理论、实验,而中医一直在强调继承、创新,最重要的的是继承。这个说法其实也很矛盾,古老的中医如果传不下来,那是什么原因的,那么的多的医学著作,那么多的经验积累,难道就没有直接从这里面学习让后人成为大家的么?这是如此的矛盾。

    所以,年轻人如果能了解中医,并接受中医,那么中医才会有前途,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人心不古,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倒退的,哪怕暂停都是妄想,我们无一例外的只能向前发展,不管是不是自愿的。

    中医经过一百多年都没有转变成功,那以后能不能是另外一回事儿。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因此社会上只能以利益为主导来影响人的方方面面,没有人去关注中医是什么,存在不存在。

    把中国文化遗产结合到世界科学中去的进程,由于上述历史事实和不同的哲学本性,其方向将是以中国传统思维体系作主体吸收融合西方科学成就来完成,因为迄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科学,人们还没有普遍地从西欧中心论中解放出来,中国传统的潜力和价值还没有取得普遍的认识和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