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收购记录(九)——白玉双龙首玦

 积祥轩 2021-11-25

何为玦?
答:半环形有缺的佩玉。
玦分两种:此为佩玉之玦,与钩弦之玦不同。钩弦之玦称之为“韘”又俗称“扳指”。(以后会单独开篇分享)
《说文解字》:“玦,玉佩也”。
《九歌》注曰:“玦,玉佩也。先王所以命臣之瑞,故与环即还,还玦即去也”。
《白虎通》:“君子能决断,则佩玦”。
总之,玦在上古用途广泛,大约有五:
一作配饰;
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施赠者与之断绝关系;
三是寓意佩戴者处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
四是作处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边境或其他一定的地方,见玦则不许回还,也就是被宣判受到了驱逐;
五是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称为扳指。
这件白玉玦底部有穿孔,由此可见此为佩戴玦。那么馆藏标准器物中有没有这种穿孔可以佩戴的玉玦呢?答案是有,看下图:

现在来看电子显微镜下的放大图

图一、龙眼为椭圆形,跳刀技法,接刀自然明显。
图二、解玉砂游离状态下的无序痕迹清晰可见。
图三、阴刻线边缘有崩口。这是因为,战国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大量应用到生产生活之中,琢玉工具也由青铜砣具转换为铁质砣具。铁质砣具的出现,使战国玉器形成了独特的碾锋劲锐风格,如民间所说汉代“游丝毛雕”的工艺,其实就是源自战国的游丝雕。铁质砣具的延展性好于青铜砣具,其锋刃更薄,故战国时期玉器的阴刻线更加细腻,也偶有出现崩口的现象。但绝不能与现代电动工具高速打磨后的崩口相提并论。另,玉玦阴刻线槽内与玉玦表面氧化层一致,故排除现代工具所为。
沁色分析

玉玦龙鼻处为红色沁斑,且深浅有序,无块状、片状的颜色堆积现象。故排除现代染色的可能。
关于色沁的名称,清人刘大同著《古玉辨》曰:“……受血沁者,其色赤,名曰枣皮红,深者名曰酱紫斑,此乃近皮之物也。或云血不能沁玉,以人死血枯竭无生气,必因地气所蒸,与他物混合为一,方能沁入玉内作深紫色,此一说也。……”

此白玉玦,玉料上乘,玉白莹润,符合战国时期用玉特征;器型、纹饰有清晰的战国风格,且玉玦边框横截面呈三角形(我在之前的战国纹饰中提到过);砣机工痕明显,且抚之手感锋利,走线飘逸规整,多有抛光痕迹;沁色自然,过渡明显,沁在工上;与古籍记载之用途相符。

综上所诉,此件白玉双龙首玦自断为战国中晚期之精品。

最后与卖家达成一致,以xxxxxx价格购入!

聊聊如何手里有了真东西,才能买到真东西”。

这是古玩行里的一句老话,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时却发现无从着手。下面先把这句话拆解成几个问题,然后一一来解决。

1、如何才能有真东西?

答:首先要有一定的鉴别基础知识,最起码要知道你所要买的是什么。当然,有家传古玉除外。第一件古玉的购买途径,我的推荐是:如果资金充裕,那么就去拍卖行。(一定是国内知名的正规拍卖公司,其实就是那么几家而已,就不说名字了。)在预展期间,选择自己能看的懂,而且已经明确标明年代的古玉,尽量选择估价低的,因为你只是要一件真古玉,不是一步登天要最好最贵的古玉。多选几件备选,运气好的话,可能就是你自己举一次牌就能买下来了。资金有限的初学者可以多逛逛古玩店,既然想买古玉,那就尽量选择所售古玉比较多的店铺。(地摊就不要考虑了)假如在一家古玩店遇到了自己能看个大概的古玉,那就与店主交谈,一是问问价,二是听听店主怎么说。如果店主能够把你看上的这件古玉的年代、纹饰、器型、工艺说的明白,那就基本上可以考虑入手了,至于价钱怎么谈,那就因人而异了,我在这里是绝对不能说的。(因为我就是古玉商人,不能砸别人饭碗,更不能砸自己饭碗。)反之,店主绝口不提古玉的年代、纹饰、器型、工艺这些,而是大谈特谈其来由的话,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2、有了真东西怎么才能买到真东西?

答:无论是通过拍卖会还是古玩店的途径,你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块相对年代清晰的古玉了,那一步就要下点心思来研究你手里的这块古玉的所有特征。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古玉鉴别方法。至于怎么建立?很简单,多看《古玉收购记录》,多点赞、多转发,遇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私信问我。嘿嘿……开个玩笑,不点赞、不转发也可以问我的。我前面发的公众号文章里已经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鉴别方式、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回看一下。至于没有列举的,我会在以后遇有合适的古玉标本再详细讲解。

当你把手里这块古玉的所有特征都烂熟于心,哪怕在地摊上见到相似的古玉,你也可以下手购买了。但前提一定是所有特征都符合你手里的那块做为标本的古玉,且不能有主观臆断夹杂其中,不然就会变成抱着西瓜买个冬瓜,画虎不成,反成猫。切记!切记!切记!

下期聊聊:“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是什么意思。

最后:

在古玉鉴别面前没有人永远是对的,我所作的这些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如果我是对的,大家可以借鉴少走弯路;如果我是错的,大家引以为戒,不再踩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