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鉴别古玉方法(四)

 积祥轩 2021-11-25
敬启者:

一、朋友圈不可见,在我的认知当中,不让我看你的朋友圈,那就没把我当朋友;
二、不关注公众号,直接加好友的。我公布微信号是给关注我的玉友一项福利,方便沟通交流,既然你没兴趣关注,那就别占着好友位置,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三、加了好友后什么也不说上来直接发几十张图片,然后等着鉴定真伪的。

凡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微信好友我都会将其删掉!!!


曾有一位资深古玉鉴定学家,概括古玉鉴定的要诀:远看器形、近看花纹、细察琢工。玉器器形,主要看其造型特点及时代风格,因为每个时代都有特征性的玉器造型;玉器花纹,主要是看每个时代的玉器装饰母题,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主题花纹。而了解每个时期玉器形态、装饰的细微差别,就要看玉器的碾琢刀工。

玉材辩伪
鉴定一件玉器的新旧、优劣、真伪;首先要看玉材,看玉器的材料与其造型、装饰风格及历史背景是否相符合。若符合,一件玉器的可靠性就有了基础,否则,就要引起警惕,仔细考虑是何原因引起的不符合。
从出土玉器可知,我国历代玉器所用的玉材虽然在产地、品种上带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其时代性的主要倾向还是可以认识的,这是我们鉴别玉器年代、地域的根据之一。
商代及西周、东周的王室用玉,特别是象征君臣高贵身份及君子高尚品德的玉佩,多用和田玉琢制,而丧葬玉则用质地较差的珉琢磨。汉代玉器以和田玉为主,同时西安附近的蓝田玉、南阳的独山玉,也得到小规模的采掘。汉代以后的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始终以和田玉为主流。

明人提出作伪古玉的玉材主要有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淡墨色等五种玉,这已被证实是可信的。清代也是继续用上述五种玉材作伪古玉。
晚清刘大同亦云:“今人多以莱州石、岫岩石仿造旧玉刚卯,并有以田黄冻、寿山冻仿造其脱胎者,但形似神非,不难辨也。”

器型辩伪
中国玉器之所以在众多工艺美术中魅力无穷,除深远的文化背景外,关键是有一套形态鲜明、个性独特的形制。
正式发掘出土的历代玉器的形制自成系列,其演变踪迹已梳理清晰,其不足之处可以传世玉器加以充实,是历代古玉器型趋于完备。
红山文化的玉龙、云纹玉佩,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三叉形玉器、神兽纹玉饰,商代的双勾线肖生玉饰,西周的凤鸟纹玉刀,汉代的镂空玉璧、玉具剑、玉翁仲、玉刚卯、玉握猪,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花形玉佩,明清时期的仿古器皿,均是中国琢玉史上的经典造型。这也是对古玉器型辩伪的重要依据。
盖古伪玉器型来源如下:
1、仿造古玉,依式琢成;
2、按图索骥,只见其正面,不知其背面,图籍表现出来的则可交代清楚,没有表面的便只含糊过去;
3、道听途说,主观臆造。
明清作伪古玉者往往视野不广,所谓依式琢成主要是汉宋螭玦、钩、环、卮、杯以及琮、壁之类玉器。

仿古玉的器型若是杜撰,有经验的人一望便知,剔出即可。若面对依式琢成者则不是那么容易。但玉工依照古玉模仿制作时,一般都比较拘谨,唯恐做错,一旦走刀错样,便不能与原器相同,故其制成的伪古玉只能类似,不能捕捉到原器固有的神韵,所以,依式仿制的古玉往往呆板、无生气,其时代感亦不足,也就是前人所指之“形似神非者也”。对这种依式琢成的玉器的判断需要长期的观察、体验,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不可急于求成。
历代玉工都是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后又经锻炼成长,形成自己的一套本领。这种玉人的手艺既带有时代性又有个人的特色,所以在处理造型时必然暴露出玉人手艺的烙印,与其所仿古玉的时代感是有区别的,总会与原器形制有出入,这就有懈可击,有把柄可捉。只要抓住把柄,辨其破绽,便可以从器型上辨其真伪。

纹饰辩伪
如果说器型是认识古玉的宏观世界,那么,纹饰是古玉鉴定的微观世界。器型是基础,是初加工;纹饰是精工,锦上添花。无论是鉴定出土古玉,还是传世古玉,纹饰都是重要依据。
纹饰与器型相联,同样要以出土玉器上的纹饰为辩伪的基础根据。历代出土玉器上的纹饰,其单元、组合及演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说器型受制于功能,那么纹饰则是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的产物,既有寓意又有美的成分,而且寓意与美感有着强烈的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有经验的人也是一瞄便知。伪造古玉者同样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工艺的制约,在仿三代或汉宋古玉的纹饰时,在形象上玉工往往不自觉地将个人的积习和时代的气氛注入三代或汉宋纹饰里,这便是他的破绽。至于纹饰的韵律及其时代精神则更难于模仿,这些都是伪古玉纹饰上的破绽。
中国玉器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纹饰风格,从宏观上可概括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神秘性、殷商西周玉器的礼仪性、东周汉代玉器的多彩性,唐宋元玉器的兼容性,明清玉器的风俗性。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