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戒指鲜为人知的事

 积祥轩 2021-11-25
戒指:名词,套在手指上做纪念或装饰用的小环。多用金属、玉石等制成。
戒指由来的传说(西方)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违背宙斯的意愿,将火种带到人间。宙斯震怒,将其用铁环绑在高加索山上,每日被饿鹰啄食内脏。后来,被勇士赫拉克勒斯解救。为了将宙斯的惩罚执行到底,普罗米修斯将一小块高加索山石固定在一个铁环之上并戴在手上,向宙斯证明自己并未逃跑,依然被高加索山石上的铁环束缚。
大概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人已经开始在黄金上刻金甲虫(中国俗称“屎壳郎”)图案,并用细绳,后来慢慢演变成金属圈固定。
戒指的起源(中国)
戒指的佩戴历史最少有4000多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骨质戒指,有的还嵌有绿松石。
新石器时代末期以骨、角为主;商周时期多以青铜为主;春秋战国金银为主;汉代多以纯金质;唐代开始出现玉石戒指。
先秦时期,妇女佩戴戒指已很普遍;到了东汉,青年男女就以交换戒指,作为表示爱慕之情的传达方式。

辽阳市博物馆藏  此图为粉丝德宝斋所拍
唐代开始,戒指已成为定情信物,并且非常盛行,延续至今。
《太平广记》载:“华州王氏子妇赠书生李章武白玉指环。”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捻指环相思,
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
循环无终极。
戒指源于实用,后转换为审美和财富的统一;又表禁忌、嘉赏、婚姻信物。
在中国古代女性戴戒指还标志“禁戒”、“禁止”的作用。如《诗经·邺风·静女》:“贻我彤管”。汉代毛亨注释为“戒指”。
毛亨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
明代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古者后妃群妾进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即今戒指之。又云手记。”
《词源》第二册“手记”条:“手记:戒指,指环。”
戒指的名称(中国)
戒指异名:“手记”、“约指”、“驱环”、“指环”、“代指”。
春秋战国时期戒指按起材质称之为:金环、银环;
汉代流行纯金打制戒指,称为:百镧金;
魏晋南北朝到了唐宋时,“指环”使用普通,频率最高,使用时间最长;
元代开始称之为:戒指;
明代承接元代称之为“戒指”,直至今天。
“手记”——“记”字,《说文解字·言部》:“记,疋(shu)也。”段玉裁注:“疋,各本作疏。……疋,今字作疏,谓分疏而识之也。”“手”和“记”合起来就是——戴在手上的用来区分、辨识作用的记号。用以标记“后妃群妾的进退,既御或是当御”。
“约指”——“约”字,《说文解字》:“约,缠束也。”“约指”就是“约于指,缠束在手指上”的意思。“约物为指”——就是用该物来起“标记”的作用。所约之物是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符号。
“驱环”、“指环”——《说文解字》:“环,壁也。肉好若一谓之环”。故“驱环”和“指环”就是“戴在手指上的环状物”。古代帝王根据她们的不同戴法来决定御幸与否。
“代指”——《说文解字·人部》:“代,更也”。清代段玉裁注:“凡以此易被谓之代……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
古代后妃群妾月经来潮,忌以口说,就用“戴指环”的做法来含蓄表达,避忌君王的临幸。所以“代指”也可以理解为“戴在指上,代替直言月事的饰物”。
戒指的分类
花戒
西方——又称为花丝戒或缠丝戒,其上图案有同心结或十二生肖等。
东方——我国清代出现文字戒,诸如“福”、“禄”、“寿”、“喜”、“吉祥”等。
镶嵌戒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
有学者认为:金象征男性的刚强;玉象征女性的柔美,金玉组合代表两性结合,门当户对的龙凤配称为金枝玉叶。而典型的才子佳人配则称为金玉良缘。
光戒
无任何花纹、图案和镶嵌,多用手工活机械捶打而成。(北方人多称之为镏子)
有学者认为盛行于清代时期的扳指应归于光戒一类,对此我保留意见。
婚戒
婚戒宜用纯金、纯铂金、纯白银配天然美钻制成,以表现爱情的纯洁。
世界上第一枚钻石婚戒出现于1477年奥地利王麦士米尼与法国玛丽公主的婚礼上。(当时玛丽公主已有婚约在身,怎奈无法抗拒钻戒的魅力,于是毁掉之前婚约改投奥地利王的怀抱。俗话说的好:钻戒买的大,老婆跑不了。)
戒指佩戴意义解释
西方:
食指——未婚、想结婚;
中指——在恋爱或订婚;
无名指——已结婚;
小手指——单身贵族;(少数地区亦代表同性恋)
东方:
食指——单身贵族,等待爱情;
中指——名花、草有主;
无名指——热恋中;
小手指——不谈恋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