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年代初期引进外资建立的项目之:4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

 金色年华554 2021-11-25
文章图片1

从人工到机械,60年代开始探索

采煤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技术,历史上主要是靠人工开采,拿镐挖,用筐驮,在矿井下还用过骡子来运输煤炭。这些是很原始、落后的煤炭开采方法。解放后,机械化有所发展,引进了苏联和波兰采煤机,支架的材质也从木头变成了金属,但机械化程度还是很低,也没有液压支架。

同期综合机械化采煤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1954年,英国将采煤的几道工序综合起来实现了综合机械化,简单而言,就是在液压支架的保护下,实现采煤机切割煤,运输机运输煤的技术,形成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机综合运用的成套装备。随后,西德从1957年,前苏联、波兰在60年代前后开始陆续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

文章图片2

综合机械化采煤出现后就不一样了,机械设备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提高效率,而且用人少了,事故起数明显下降。可以说,这项技术是采煤史上的一项革命。

早在1964年,煤炭部就组织由煤炭科学院党委书记何以端、副院长胡师童一行六人组成的考察团赴英国、法国和西德考察煤炭工业当时的状况、发展趋势及现代化科学技术。他们历时83天,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调查。同年,何以端同志又率领煤科院人员在郑州煤炭厂进行液压支架的研制。

1970年11月,我们按综合机械化开采模式在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煤矿进行了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由此拉开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序幕。

文章图片3

大同煤峪口煤矿的试验,为当时煤炭部将综合机械化开采确定为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了坚实依据。

当时,煤矿工人把液压支架形象地比喻为“保险柜里给钱”,摩擦金属支柱是“老虎嘴里拔牙”。这项试验提出,综合机械化技术的优越性集中表现在“一少、两高、三低”——冒顶事故减少,产量高、效率高,材料损耗低、回采掘进率低、吨煤成本低。

在两年试验的基础上,煤炭科学院还牵头总结提供出了六条经验,其中特别提到要有成建制的综采队伍、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设备综合配套,实现科研、制造、使用和工人、技术人员、领导两个“三结合”,以及科研必须关键原部件先行,这对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文章图片4

1972年,原燃化部(1970年,煤炭部、石油部、化学部合并,组成燃料化学工业部,简称燃化部——编者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煤矿机械化会议,决定组织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会战。由北京、上海、太原、唐山各煤研所和西安、鸡西、郑州、张家口、抚顺、天津等地的煤机厂,及冶金、机械、化工、军工等行业有关厂矿协作,先后研制出垛式、节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双滚筒采煤机,重型可弯曲输送机和高压乳化液泵站,阀组和高压管件等。这些为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章图片5

从周恩来到邓小平,70年代大力引进综采设备

上世纪70年代初,部里人员到英国、德国等国家考察,回国后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国外用的都是综合化设备,安全好、效率高、产量高。周总理很重视,决定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并于1974年引进43套。

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的时候,煤炭部已经恢复正常运转了,部党组向小平同志汇报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巨大优势,小平同志当时就拍板引进了100套设备,同时国内制造500套。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因为当时外汇紧缺,一套设备价格高达一两千万美元,开支巨大,不仅其它部门,就连煤炭部内部也是有争议的。但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解决这个事情。

文章图片6

先是周总理,再是小平同志的鼎力支持,应该说这是对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实现现代化改造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和井下开采煤矿工人的亲切关怀。

设备引进了,“文革”也过去了,一切步入正轨。那时煤炭部很重视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发展,煤炭部党组把综合机械化开采作为煤炭工业发展方向,专门成立了机械化指挥部,煤炭科学院也成立了机械化会战组。

与此同时,各地矿务局也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相应成立了以发展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为目标的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技术机构,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当时,自上而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文章图片7

“洋鸡不下蛋”,80年代进行技术改进

综采设备引进初期,使用并不顺当。由于地质条件不一样,工人操作水平、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出现了“洋鸡不下蛋”的情景。

记得在1974年,我当时在建井研究所工作,在山东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井下做试验时,当时采煤工作面就有一套引进的综采设备,因条件不适而停止工作,工人说“洋鸡趴窝不下蛋”。

时任北京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贺秉章同志当时提出,一定要下力气解决消化和改进问题,还要突破制造的任务。时任燃化部革委会主任康世恩(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也十分支持综合机械化开采,他说:“如果你们把它(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消化改进——编者注)弄成了,我就从六铺炕一步一叩首,到和平里科学院来祝贺。”康世恩的这番话让我们备受鼓舞,今天回想起来也依然感到振奋和感动。

文章图片8

接下来,煤炭科学院在解决液压支架、采煤机和运输机等关键零部件上花了很大功夫。好在当时引进设备的同时,还投资850万美元引进了检测设备,包括液压支架的测试台、采煤机的实验台,这对我们的研发工作大有裨益。

部里为关键零部件的建设配备了“采掘测试技术装置”,针对液压支架“三阀”、乳化液泵,采煤机的电机、齿轮、液压泵、马达,输送机的中部槽、圆环链、链轮,以及皮带机的托滚等进行技术攻关,为提高设备可靠性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量扎实的基础攻关,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狠抓队伍培训和制度建设,为上世纪80年代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周总理和小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加之煤炭系统的科技人员、职工的努力,我国终于成功掌握了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采煤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文章图片9

这是第一阶段,从国外引进到学习并逐渐消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