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文选粹】信心似火,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崔无容 2021-11-25
图片
图片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钱露露

优秀青年教师

县级优秀班主任

河南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张新雨


编者按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新时代领路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传递出一个清晰的态度:从容淡定的中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力量,当然中国的建设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发展中的困难要靠发展来克服,前进中的问题要在前进中解决。中国共产党人有足够的信心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东风浩荡,未来可期。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图片

信心似火,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运用比喻,凸显论点,催人奋进。)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因为同样的信心,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历久弥坚。(开篇点题,以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引出对中国未来拥有信心的话题。)

今天,方志敏心中的美丽中国,已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愈发明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似火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论述当代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图片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深刻认知和切实践行,同时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把握最为准确深刻。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无数次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人间奇迹的信心之源。(信心来源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知、践行和创新。)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绵延传承的独特标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同5000多年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相融合,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历史启迪和重要参考。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汲取了厚实的精神力量。(信心来源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片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立的伟大历史贡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启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创建了新中国,完成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找到了延续的土壤。经过长期努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燃起似火的信心。(信心来源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立的伟大历史贡献。)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成功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史册上自强不息的传奇。一路走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为似火的信心源源不断地输入现实能量。(信心来源四:通过实践探索成功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图片

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是清醒且有底气的。当前,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奋力拼搏,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照应题目,信心期许。)

作者:董晓伟

【时代警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启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创建了新中国,完成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找到了延续的土壤。经过长期努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燃起似火的信心。

【思维串联】

图片

【考点精练】

1. 下列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绵延传承的独特标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生存发展的独特标识。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绵延传承的独特标识。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绵延传承的独特标识。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生存发展的独特标识。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文中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图片

,即可购买

【相关链接】

用青春自信建设青春中国

青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她充满激情与自信,她充满创造与梦想。青春的这种特质,如活酵分子,在青年的胸中裂变、生长,成为孕育青春自信最厚重的土壤,在成就青年的同时,也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年如朝旭初阳,生机勃勃,充满希望;青年如出谷乳虎,无惧无畏,敢想敢闯;青年如击空鹰隼,翱翔千里,风尘翕张。青春底色,纯粹而明净,不屑于世故的矫情,不容纳庸俗的规则,可以荡涤一切陈腐;青年本色,自信而雄发,思人之不敢思,发人之未曾发,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内忧外患、饱受欺辱的中国是“老大帝国”,“少年中国”尚且是中华民族一种渺茫的梦想,那么经过百年的艰难蜕变,生生不息的中国犹如涅槃的凤凰,在烈焰中获得了重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跃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青春中国。

图片

青春中国充满梦想。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进前行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雄狮觉醒的第一声吼叫,更是千年中国的青春悸动。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国家,会在一次次嬗变中获得新生;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民族,会永远年轻。 

青春中国充满自信。自信,是勇气,是魄力,是面对现实的不推诿、不回避。一个敢于剜除自己肌体脓疮的人是勇敢的人,一个敢于替换自身废弛部件的政党,更是一个自信的政党。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这是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是刮骨疗毒的勇气,这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敢于去伪存真、纠偏矫正、把舵历史航向的底气和自信。

青春中国充满活力。一个所有细胞都活跃的肌体,是一个年轻的肌体,一个能充分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潜能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今日之中国,在打破体制壁垒中不断促进公平正义,在扫除身份障碍中不断创造均等机遇,治理现代化的铿锵足音响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雷霆万钧,春潮滚滚。

青春中国充满潜能。一个有远见的社会,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国家,总是把青年当作砥砺前行的力量。当我们的时代为青年搭建出人生出彩的宏大舞台,当我们的社会用理解包容将他们理想的风帆鼓满,无数青年便如竞发之千帆,齐头并进、溯流而上,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挺立潮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时代的李大钊在青春哲学系列《“晨钟”之使命》中第一次向国人发出响彻寰宇的青春宣言——创造青春之中华。从此,一代代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青春自信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希望。

图片

青春自信,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一以贯之的却是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时代脉搏的呼应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青春自信是对民族复兴的精神追索,青春自信是与时代号角的和声共奏,青春自信是胸怀天下、制造宏阔的历史,青春自信更是脚踏实地、躬身实践的前行。青春自信一旦风骨标举,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气脉贯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出现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壮美图景。

青年者,国之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今之中国,正以年轻的脚步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迈进。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灵动、最富张力的元素,唯有以奠基者、参与者的姿态,将青春自信注入到民族的精神气质中,把个人前途融入到国家命运中,方能以杰出的创造和崭新的境界,在支撑起青春中国的同时,与世界文明相接相融,铸造出人类文明、世界大同的新高度。

星空万古如初,青春永不褪色。百年前,李大钊曾大声疾呼:“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今天,青春中国汇聚起了磅礴的青春力量,让我们将青春自信寓于中国梦的创造当中,以我们的热血与担当,让中华民族永葆青春活力,闪耀青春光芒!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若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