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深刻”地阐述论点【例文四篇】

 老刘tdrhg 2019-07-14

如何“深刻”地阐述论点

 

写作“深刻”是“发展等级”的要求。考试大纲说:“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对此许多文章都进行诠释。

我想单说说深刻地阐述论点的问题。

所谓论点深刻,就是论点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也就是说作者思想要有深度,认识要深刻,而不仅仅是观点正确的问题。因而,作者需要有一点哲学知识,需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

不仅如此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规律、关系论点进行有深度地判断分析阐述

1.抓特点一一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有些特点能够反映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具有特殊的认识意义。在分析事物时抓住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对我们提出深刻的论点具有重要意义。

 

2.找规律一一深入地揭示事物的规律

事物都是有规律的。透过规律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本质。论点深刻就是要指出发现事物的规律。

 

3.看本质一一透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对于一个事物我们不能仅仅了解它的现象,不能被现象所迷惑,必须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深刻的结论。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提出深刻论点的保证。吴炳忠

 

4.揭关系一一清晰地发现事物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联系

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这种联系就是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在讨论问题时应想方设法找到、揭示这种关系,“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1

劳动塑我,复兴有我

【题目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两个方面,一说劳动的意义,一说青年责任。】

王惠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塑我,复兴有我”。

关于劳动,我们曾经在政治课上学过“劳动创造人本身”的重要命题和“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光辉论断,我们曾经在语文课上读过“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经典诗文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精彩典故。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远离了劳动。大家不妨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洒扫庭内”,参与过家务劳动了?又有多久没有身体力行,参加过生产劳动了?

 

是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又大多是家里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为主、分数为王的偏颇认知和现实压力下,我们可能不理解劳动,认为劳动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可能不愿意劳动,认为劳动太苦太累;我们甚至还可能不尊重劳动,在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或花钱购买别人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优越感。

【概述不爱劳动的表现,为下面分析张本。】

 

显然,我们对劳动的意义认识有所不足,我们对青年的责任认识有所不足。劳动是什么?劳动是一个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在内的统一体系和完整过程。正是在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收获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在劳动场景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中,在劳动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中,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智慧得到启发,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修养,美感得到强化,成长为一个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的,劳动培养完整的人格,塑造健全的灵魂。

【第一句就揭示了不爱劳动的根本原因。然后揭示劳动的本质。最后阐述论点的价值。】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智慧的中国古人说得多好啊!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试看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雄伟矗立的天安门城楼、四通八达的高铁、飞架南北的港珠澳大桥……通过劳动,华夏子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项项辉煌的成果,跨上了一级级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阶梯——是的,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优秀民族,正是通过劳动,我们创造了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我们拥有了现如今骄人的成就。

 

“一勤天下无难事”“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中华民代代传承的训导;勤则不匮,劳而有获,这是华夏子孙代代累积的经验。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华夏青年,我们应谨记教诲:“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复兴中学的青春学子,我们应不忘嘱托:“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回眸历史,当直立行走解放猿人的双手,当机械动力进一步解放先民的双手,人类便开始在劳动中发展自身,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积累财富,一页一页书写自己的历史,一点一点创造自己的幸福,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反思当下,人工智能正在极大地解放我们的双手,我们当在劳动工具的不断进步和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中更加创造性地进行劳动,用劳动创造民族的辉煌,用劳动开拓美好的未来。

【劳动与复兴中华的关系。】

 

让我们继承传统,从我做起,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跑出一代青年的好成绩!

谢谢大家!

 

总评:

这篇文章对“不爱劳动”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不爱劳动”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作者在列出种种不爱劳动的现象之后,指出“显然,我们对劳动的意义认识有所不足,我们对青年的责任认识有所不足。”这里一强调了“劳动的意义”问题,一强调了“青年的责任”问题。接着解释了劳动的本质,即劳动是什么。应该说第四段是全文的纲,接着两段围绕它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劳动塑我一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复兴有我一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吴炳忠

 

例文2

在“无我”中成就大我

题目即中心论点,简洁明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22日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赢得无数人的由衷点赞。

开篇引出无我话题。

《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无我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无我是一种境界,大勇若怯;无我是一种深度,大音希声;无我是一种品性,大巧若拙。党员干部只要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做到不言私利、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方能在“无我”中成就大我。

紧承上文。阐明无我的具体内涵,这是本质分析。在无我中成就大我是全文的总纲。运用排比句式,说服力强。

不言私利,“计利当计天下利”。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眼中看的是苍生,做的是利民之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真切地表达了一个东方大国领袖对人民的无限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黄大年在祖国需要时毅然抛弃优渥待遇回国,放弃的是私利,获得的确是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几亿中国人跟着受益。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放弃水稻专利,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世界,放弃的是私利,获得的确是几亿贫困人口性命得以延续。这才是无我之境,跟几亿人民相比,个人私利又算的了什么。

无我特点之一:不言私利。引用名言,说服力强。注意积累黄大年、袁隆平不言私利的素材。

不图虚名,“求名应求万世名”。部分领导干部不顾地区实际,盲目实施项目追求GDP快速增长,为求政绩破坏生态,后期修缮治理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党员干部应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观念,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危害生态效益的项目坚决不上,不求虚名,只做实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张蓝图绘到底。向退休后义务植树造林的杨善洲学习,向种植木麻黄的“四有”书记谷文昌学习,向在兰考一年却被兰考人民终生铭记的焦裕禄学习。学习他们的无我之境,跟百姓的幸福比起来,个人的虚名又算的了什么。

无我特点之二:不图虚名。树立先进人物典型,鼓舞人心。

不务虚功,“放使干霄战风雨”。部分干部现在存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想,精神倦怠,消极工作,脑中想的是自己而不是百姓。如今,改革正进入深水区,需要涉险滩摸着石头过河,正需要大胆创新、敢于担当、不怕出错的干部挺身而出。有为大包干保驾护航的万里,才有了小岗村现在的辉煌;有甘当改革者保护伞的任仲夷,才有了蛇口工业区的改革奇迹。有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伟大胸襟的干部,有这样“俯首甘为孺子牛”奉献精神的干部,有这样用实干担当的干部,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无我特点之三:不务虚功。排比句式,气势磅礴;引用名言,通俗易懂。

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自娇。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翱翔!党员干部只有牢牢树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营造追求无我的政治氛围,心中装天下苍生,坚定实干的决心,在无我中成就大我,共同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格局。

呼吁号召,激励期待。树立无我信念,坚定实干决心,在无我中成就大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来源:2019-03-26 人民论坛网 作者:官珉月

文章分析来自语文大课标,略有改动。

 

总评:

这篇文章,在阐述论点时就采用了“抓特点”的方法。作者“古为今用”,结合党员干部的特点、时代的特点、先进人物的特点,很好地抓住了“无我”的特点,并进行了深刻诠释。

 

例文3:

信心似火,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因为同样的信心,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历久弥坚。

今天,方志敏心中的美丽中国,已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愈发明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似火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揭示信心与伟大复兴的关系,以其作用。】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深刻认知和切实践行,同时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把握最为准确深刻。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无数次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人间奇迹的信心之源。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绵延传承的独特标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同5000多年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相融合,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历史启迪和重要参考。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汲取了厚实的精神力量。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立的伟大历史贡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启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创建了新中国,完成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找到了延续的土壤。经过长期努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燃起似火的信心。

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成功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史册上自强不息的传奇。一路走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为似火的信心源源不断地输入现实能量。

【作者用四段,用“这种信心,源自于--------”这样的句子,从四个方面深刻揭示分析了“似火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产生的原因。】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是清醒且有底气的。当前,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奋力拼搏,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总评:

这篇文章主要是阐释“信心似火”的原因,抓住根本原因也就抓住了规律。由果析因。主体部分四段首句概括解释原因,构成了文章的分论点,然后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阐述分析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吴炳忠

根本原因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规律,并找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发生了什么)一一原因(为什么发生)一一措施(采取什么办法)

例文4

劳动的人生最美丽

湖南一考生

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有人问你们,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丽?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告诉大家:劳动的人生最美丽。

【站在人生的高度确立了论点。】

同学们,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回望我们生活的周边,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不是因为劳动而创造的呢?哪一项不是因为劳动而实现的呢?有了工人们的艰辛劳动,才有了各式各样光鲜亮丽的衣物;有了农民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有了建筑工人们的加班加点,才有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有了设计师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各种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劳动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财富的积聚靠的是辛勤的劳动。一个家庭,如果人人都不想劳动,那么他的财富从何而来?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不愿劳动,那么他的财富从何而来?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们,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腰缠万贯。可是,你们知道吗?在他们拥有巨额财富的背后,又蕴含了他们多少艰辛的劳动,蕴含了他们多少艰辛的付出!我可以坚定而自信地告诉同学们,是劳动让他们拥有了巨额的财富,是劳动让他们的人生变得如此得美丽!

【阐述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同学们,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人整天只是吃、喝、拉、撒,不从事任何的劳动。不到一个星期,这个人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因为他整天无所事事,变得空虚、寂寞、无聊,他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由此可见,劳动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源泉之一。我们无法忘记那些长年坚守在山村小学的教师,他们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同样的工作,然而,他们却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人生的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是劳动让他们找到了幸福。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将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同时,从孩子们身上,他们也获取了最天真、最善良的美好情感。我们无法忘记那些扎根边疆、守家卫国的战士们,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日日夜夜地巡逻在祖国的边疆,用他们无私的劳动与付出,确保了祖国的安宁,保证了人民和平地生活!他们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们都是热爱劳动的人!

【阐述劳动与幸福的关系】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同学对劳动存在着误解。他们不愿劳动,不肯劳动,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却瞧不起那些劳动着的人们。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与看法。就拿学习来说吧,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如果你不努力学习,那么你会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吗?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会获得优异的成绩吗?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摒弃对劳动的错误看法。从现在起,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吧!因为,劳动的人生最美丽!

总评:

这篇演讲稿契合了材料主旨,提出了“劳动的人生最美丽”的观点。开篇由设问起笔,直接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主体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对劳动的误解”等三个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了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结尾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分析关系,就是思辨,就是哲学思考,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是对论点进行深刻分析阐述的表现。吴炳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