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西乡中学 罗代国 并列式结构又称平列式结构或横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或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并列式是使议论文言之有序的手段之一,是一种平行安排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布局方式。其优点是论证全面,有条有理,能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地把握行文思路。 并列方式有两种: ①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②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例题1】 题目:要有竞争意识 提示: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一般应以阐明“为什么”要有竞争意识为主,“怎样”才能具备竞争意识可以略写或不写,所以本论部分以并列式布局为好: ①有了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②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奋力拼搏,获取成功。 ③有了竞争意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开拓。 【例题2】题目:“成熟”析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式题目,宜“大题小做”,切入口要小,开掘要深。例如可以从“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论述“成熟”,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并列的层次: ①成熟的人应该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成熟的人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③成熟的人应是待人诚恳和懂得宽容的人。 【例文1】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最后再呼应标题)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本文属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主体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 ▲开头部分:起兴。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只要看看段落领起句,就能知道文章的结构,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正是应试作文所需要的。一般情况下,并列结构有两种情况:一是观点的并列,一是材料的并列,拥有其中一点,我们就可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成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其特点是将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①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同一个中心。 ②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内容上的交叉或从属。 【例文2】以“精神生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一个人应当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 分论点一: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个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分论点二: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社会的风气才会好转。 分论点三: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社会才会更好地发展。 【例文3】 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我们时刻都在幸福之中,要用心去体会得到并珍惜每一刻的幸福。 分论点一:欢乐是一种极致的幸福。 分论点二:悲伤是一种美丽的幸福。 分论点三:平淡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例文4】以“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2003年上海满分作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提纲) 中心论点:“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分论点一:“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分论点二:“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分论点三:“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例文5】以“建造自己的房子”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 分论点一: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 分论点二: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 【例文6】话题作文“合作” 展开角度:是什么(编纲时可充分列举,写作时择优选取其中三个方面即可) ①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②是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 ③是人成长的需要; ④是战胜困难的一种途径; ⑤是企业集体发展的动力; ⑥是工作学习提高的需要; ⑦.…… …… 议论文的论证范畴(主体展开的角度) 文章议论的范畴是无所不包的,如果把议论的问题进行归类,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①“是什么”(类),论证性质和类别方面的问题。 ②“为什么”(因),论证目的和原因方面的问题。 ③“怎么办”(法),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④“会怎样”(果),论证效能和结果方面的问题。 按并列式结构展开,可重点分析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也可重点谈是什么、有哪些等。具体展开角度有: ①分析其意义(作用、影响)。 ②分析其危害(后果)。 ③分析其原因(根源、实质)。 ④分析其现象(表现)。 ⑤分析其关系(前提条件、注意事项)。 ⑥分析对策(措施、建议)。 ⑦从不同领域分析(学习、生活、工作;文艺、 科 技、体育;生产、流通、消费……)。 ⑧从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紧迫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方面。 ⑨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 ⑩不同的观点、材料或论证方法的并列。 并列式结构(横式结构)的特点是各层之间为平列关系,不可相互包含、交叉或越级。一般要求设立三个以上的层次(段)。具体操作时,要避免各层之间平均使力,应考虑其主次先后与详略。 课文《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义理考据和辞章》《错字小议》等,就用到了这种结构。其优点是条分缕析、全面具体,便于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说理。 【例文7】命题作文“礼貌” 的展开角度 【是什么(类别)】①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的表现。②是一种自重与自爱的行为。③是真善美的体现。④是对别人的尊重。⑤一种风度和美德。⑥“五讲四美”的基础。⑦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⑧人的教养的一种标志。⑨人特有的文明举止。…… 【为什么(原因)】①为一生诸事如意家庭幸福。②为不忘中华民族传统伦理。③为当一个优秀的公民。④为获得亲朋好友的爱戴。⑤为摆脱低级与庸俗。⑥为提高自己的心胸层次。⑦为缓和不必要的纠纷。⑧为处理好人际关系。⑨为生活得更高尚。⑩为精神文明从我做起。 …… 【怎么办(途径)】①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②广泛开展礼仪教育。③提高文化知识水平。④摒弃粗俗的言行。⑤待人接物要温文尔雅。⑥师长要身体力行作表率。⑦用制度惩治不文明。⑧提倡中华传统美德。⑨学习国外的好做法。⑩强制性制定礼貌规范。…… 【会怎样(结果)】①协调人与人的关系。②化解矛盾与冲突。③用尊重换来真诚。④用爱意换来友情。⑤与别人和睦相处。⑥提高了整体文明程度。⑦赢得别人的回报和善待。⑧减少了犯罪和不道德。⑨大家会活得更安定更轻松。⑩社会会更和谐更融洽。…… 【例文8】命题作文“礼貌” 的展开角度 【是什么(类别)】①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的表现。。②是一种自重与自爱的行为。③是真善美的体现。④是对别人的尊重。⑤一种风度和美德。⑥“五讲四美”的基础。⑦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⑧人的教养的一种标志。⑨人特有的文明举止。…… 【为什么(原因)】①为一生诸事如意家庭幸福。②为不忘中华民族传统伦理。③为当一个优秀的公民。④为获得亲朋好友的爱戴。⑤为摆脱低级与庸俗。⑥为提高自己的心胸层次。⑦为缓和不必要的纠纷。⑧为处理好人际关系。⑨为生活得更高尚。⑩为精神文明从我做起。…… 【怎么办(途径)】①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②广泛开展礼仪教育。③提高文化知识水平。④摒弃粗俗的言行。⑤待人接物要温文尔雅。⑥师长要身体力行作表率。⑦用制度惩治不文明。⑧提倡中华传统美德。⑨学习国外的好做法。⑩强制性制定礼貌规范。…… 【会怎样(结果)】①协调人与人的关系。②化解矛盾与冲突。③用尊重换来真诚。④用爱意换来友情。⑤与别人和睦相处。⑥提高了整体文明程度。⑦赢得别人的回报和善待。⑧减少了犯罪和不道德。⑨大家会活得更安定更轻松。⑩社会会更和谐更融洽。…… 【注意】①找准、确定角度后,应把话题转换成具体的问题;每提问一次,就写出一个分论点。②分论点可尽量多列举,然后从中选取适合自己展开的三个分论点。分论点应整齐、有文采。③分论点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展开: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提示】话题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因而命题者也是要“作文合为时而命”,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题目都是不可取的。在过去的2006中,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06到07年,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思考,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举行,把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如何传递给全世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因此我觉得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另外,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比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关心时事,勇于自我探索、思考,加强课内、外的阅读量,做到“厚积薄发”。 具体的写作上,拟题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的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才能站的高,看得远,写得深刻。在结构上,可以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并列加层进的模式,文体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见,所闻或一些现象引题,然后谈开去,把话题引向深入,由于话题是“传递,所以论据中自然要更多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取几个生动的历史画面,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有“尊老爱幼” “天人合一”“谦让”等,这些都是由古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最后可以强调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作文讲评】 1. 标题欠具体。 ①怎么做——会怎样:传递文化,舞出和谐。 ②传递教训×:过于消极。 ③传递精神×:什么精神?过于笼统。 ④传递生产技术×:落后技术?不够严谨。 ⑤传递积极精神× :什么积极精神?不具体。 ⑤传递并发扬着× :传递什么? ⑥传递心中的梦× :什么梦? ⑦小议传递×、传递·启示×。 ⑧世界因传递而美好√ 在传递中发展√ 传递铸造美好未来√ 2. 语言欠简明、严密。 ①传递文化,使世间洋溢文化之气 / 增强民族文化底蕴(循环定义)。 ②传递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精彩(双论点)。 ③传递一份永不磨灭的精神,有利于薪火相传,越烧越旺(费解:应是薪尽火传,烧什么?)。 ④传递中国文化,永保世界和平(绝对)。 ⑤传递生产技术,改善人民生活(不严谨)。 ⑥传递坚韧,从中聆听伶仃岸上的不惶恐,从中看到复国的曙光(怪话,几人要复国)。 ⑦传递文明,因为它正在如冰雪般逐克逐滴地融化了(低幼化)。 ⑧传递中华美德,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不通顺)。 ⑨传递信念,铸造别样人生,活出真我色彩(双观点)。 ⑩传递坚韧,离成功近一点再近一点(幼稚)。 ⑾传递民族精神,有利于安定民心、升华民性(双观点)。 ⑿传递孝心,让自己懂得关爱父母(循环定义)。 ⒀传递快乐,让自己喜悦,激励他人(不合逻辑)。 ⒁传递希望,铲平了未来崎岖地道路(语病)。 3. 其他严重问题。文题不一致,文中不见标题影子;没有段首领起句;不够三层;卷面与书写太差。 4. 展开不得法。 ①表达不具体《世界因传递而美丽》:传递是一把火炬,生生不息(传递什么,不具体)——传递,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让我们继续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 ②扣话题不紧,离题偏题《传递爱情的真谛》:爱情需要冲破世俗礼仪枷锁地勇气(话题不是“爱情”!)——爱情需要活下来地勇气——爱情,需要归于平淡的勇气。 ③立论牵强,不合情理《传递文化》:传递文化,使奥运火炬燃得更明亮——让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各民族和谐相处——永保天下太平——让祖国繁荣昌盛——让灿烂文化流传。 ④角度不一致,中心不统一《传递感动》:传递感动,如微笑一般简单(是什么)——如关心亲人般牢记心中(是什么)——让困难变得轻松简单(会怎样)。 ⑤陈述不一致,随意列举《因传递而精彩》:文化历史得传递,有利于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流(双主题)——精神传递,有利于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知识的传递,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知识(与“文化历史”重复)——爱地传递,无时无刻地都不在传递我们的爱(超级废话)。 ⑥难懂、不通顺《传递坚韧》:传递坚韧,从中提取成功——从中看到复国曙光——从中聆听伶仃岸上的不惶恐。 ⑦别扭、费解《传递优良品德》:能减缓拜金主义蔓延(别扭)——能让人民和谐(不通)——能让爱流淌人民心中(难懂)。 《传递爱》(能够乱传吗?):传递爱,如泉水般纯洁我们的心灵——如清风徐来,触动人间——如阳光般温暖整个社会。 ⑧交叉、重复,未拉开距离《踏上传递的征程》:踏上传递的征程,需要风雨兼程的潇洒——需要孜孜不倦的耐心——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前者重复了)。 《传递使中华美德得以延续》:传递中华美德,点燃中华斗志——众志成城抗非典——燃烧奥运激情 ⑨扣成长、做人不紧,空洞笼统《传递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文化,让社会进步—让历史生辉—让人类和平(让环境优美)—完世界的梦。 ⑩循环定义,重复罗嗦《传递我们的所有》:传递温暖,我们雪中送炭——传递知识,我们诲人子弟——传递意见,我们各抒己见。 5. 几点启示 ①多头并进不如单向分解(角度要一致)。 ②从成长、做人下笔,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思考,尤其是青年学生最易忽视、最易出错的方面拟写分论点。 ③设法写满三个层次,写完三层后可做联系论证。 ④重视论据积累,每周抄5-7则,并注明论点。 【“传递”训练】 ①传递民族精神,能增强民族自信心——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能增强民族创造力。 ②传递文化,能领略古人智慧——你体会生命真谛——能拥有精彩人生。 ③传递信念,需要不畏艰险的勇气——需要总结提升的智慧——需要九死不悔的指着。 ④爱心的传递,酿造温暖的生活——酿造诗意的生活——酿造充实的生活。 ⑤传递爱国精神,需要不断完善自我——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⑥传递宽容,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础——是通向美好生活的途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 ⑦传递传统美德,让我们学会宽容——让我们学会谦虚——让我们学会尊重(关爱;责任)。 ⑧传递传统美德,需要思想重视——需要勇于实践——需要与时俱进。 ⑨传递信念,铸造精彩人生——活出真我色彩——构造和谐社会。 ⑩传递信心,让我们对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拥有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通向胜利的彼岸。 ⑾传递文明,文明正被漠视——文明需要改进——文明造福人类。 ⑿传递中华美德,需要思想重视——需要勇于实践——需要与时俱进。 ⒀传递爱,涤除心灵杂质——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铸造人生的辉煌。 【课堂训练】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是什么(列举类别)】。①改造学习方式、方法。 ②改造学习态度、习惯。 ③改造学习条件、环境。 ④改造学习内容。 ⑤改造学习评价。 ⑥改造学习策略。 ⑦ …… 【为什么(分析原因)】。 ①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个人成长的要求。 ③教师、家长的希望。 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⑤可以实现学习目标。 ⑥可以使学习更轻松。 ⑦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⑧ …… 【怎么办(提出对策)】 ①思想上要重视。 ②从眼前小事做起。 ③制定整改目标与计划。 ④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⑤首先最突出的问题。 ⑥全社会共同关注。 ⑦定期进行阶段小结。 ⑧ …… 【会怎样(预测结果)】 ①提高学习训效率。 ②增强学习兴趣。 ③营造轻松氛围。 ④增进师生协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