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侮辱、殴打警察,二审法院认定无罪!这样判真的合理吗?

 福州蔡思斌律师 2021-11-25

近日,广东省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决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类文章标题分别有“本能辱警袭警被判无罪,是的,你确实没看错!”“法院神判决:殴打警察属于“本能防卫”和“解救”,不构成妨害公务。”那么这份判决是否真的如此离谱呢,笔者带你一探究竟。

案件经过是这样的:何庆炎与邻居李某发生矛盾于就把李某的车锁了,邻居就报警民警上门了解情况时遇上了何庆炎的儿子何中华,何中华拒不配合调查与民警发生冲突,其后何庆炎赶到现场也与民警产生冲突。具体的细节如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清楚知悉,何庆炎与何中华与民警的交涉过程中确有使用暴力妨害了公务,那么法院为何认定本案无罪?如下图所示:




法院认为何中华并非本案民事纠纷的当事人,警察对他并不存在需要履行职务的事项,其并没有先动手殴打警察,因反抗造成民警的轻微伤,属于其本能防卫行为,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何中华是因急于出门与警察发生冲突,且其并非本案当事人,情节、后果显著轻微,最终认定无罪。

笔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公民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协助警察执行职务,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享有最高处理权,否则发生纠纷时群众均不配合,公安机关无法执行职务。在本案中,考虑到何中华与何庆炎特殊身份关系,公安机关要求其配合调查的理由是合法合理的。对于本能一词,个人认为法院使用该词不妥。所谓本能是指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本案中,何中华与公安机关争吵并对抗的行为并不能视为是一种本能。

根据何庆炎供述,在警察与何中华争吵过程中,他曾向警察表示:“车是他锁的,与他儿子无关。”但警察对其回复“走开不关你事。”后来见儿子被按倒在地上,何庆炎才与警察扭打在一起。就此法院认为,何庆炎进入现场目的是劝架和解决问题,在其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拉扯警察和警察发生肢体接触,造成民警轻微伤,其行为虽有不妥,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何庆炎是出于劝架的目的,并且护子心切,才与警察发生冲突。笔者认为可以免于刑事处罚,而非不构成犯罪。判决书中的“解救”这一用词适用不当。本案中,警察身着制服,表明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代表着国家的公信力。在此种情况下,何庆炎面对的并非是不法侵害,将其行为描述为“解救”并不妥当。

本案对于妨害公务罪的认定,法院所持认定标准是较为严苛的。但并非所有的法院都是相似观点。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5刑终77号刑事判决书中,虽然被告人对公务人员并未造成轻微伤及以上,但法院认为:妨害公务罪不以公务人员受到轻微伤及以上为构成要件,现有证据可以认定刘林拒不配合人民警察执行公务,并暴力击打正依法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手中执法设备的事实,刘林的行为符合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因为这个案件,笔者不禁又想到了哈尔滨中院裁判的曲玉权案,多人围攻警察致死,结果案件放在基层法院一审,最终六人被判处十三至六年徒刑不等。该判决也轰动全国,震惊警界。……笔者作为一名律师,对法院的判决应该表示尊重。但所谓公检法三家各司其职,居庙堂之高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基层警察同志的生存环境而非寒了他们的心。否则类似案例一再出现,恐将给警察执法带来严重障碍!

好文!必须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