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的遇见,快乐地成长(研修之悟)

 月影如镜 2021-11-25

烈日炎炎的七月,并没有阻挡住我们那颗滚烫而炽热的心,追随着龙乡人武凤霞名师的足迹,赶赴美丽的江南水乡无锡,相约武凤霞名师的高级研修班,这将是最美的遇见。

此次培训让我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零距离与名师接触,第一次感觉到培训场地的简陋,第一次接触模拟课堂,成人后第一次当上了小学生……太多的第一次。也正是因为这些第一次,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开始自我反省。

一、报告扣心弦 课堂激兴趣

无锡市东林小学是百年老校,武凤霞老师是校长,在她的带领下,东林小学老师们做出了成绩。为什么会如此?第一天上午的两场报告就给予了诠释。《让教研有主题,让成长有路径》, 武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学员们分享,同时让我们明白了学科组的概念,知道了如何让学科组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平台,懂得了学科组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上选择研究的切入点,要组建核心组……武老师幽默诙谐,会场掌声不断,时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员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认真地聆听着武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知识盛宴。与此同时,我在思索,我们学校的教研其实正如武老师说的那样就是听评课而已,没有什么主题可言。不过,我们的校本课题“引领式教学”应该属于这样的范畴,有核心领导,有组员,有一定的框架模式,可操作性强。其实每次培训,我最讨厌的就是听报告,因为理论性太强,无法抓住我的心,可是今天,让我对报告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它是浓缩的精华,是众人的智慧,是经验的分享。

第二个讲座《备课:让教学高效的途径》,更是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课,你备好了吗?”“课,你背好了吗?”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两个问题。一开场,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引发了我们的思索。由两个不同的“bèi”字,武老师又有了一连串的发问:“你的教案来自哪里?”“你用了多长时间备好一篇课文的教学?”“你对课文内容解读的途径有几条?”“你的教材上被你写了多少解读的备忘和思考?”“你预设了几种教学路径!”……每一问都扣击心灵,深深反省。对于如何备课,如何编写有价值的教案,如何背课,武老师都能结合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享,从而唤醒了我,使我在培训中不停地与武老师的思维进行碰撞,她每抛出一个问题我都会在心里回答,每一篇课文我都会设计出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框架,再与名师的课堂进行比对,从而找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再一次思索,再一次进行心灵的碰撞,再思索,再碰撞,就这样反复着,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吧!

一上午的两场讲座,干货满满,收获满满,而且每个点都可以落地生花。

下午,模拟课堂的呈现更是新鲜,学员们都很期待,我的好奇就无需多言。

第一节是无锡市南湖小学张旭红老师执教,作为武凤霞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成员,她曾获得江苏省第16届小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大赛特等奖,今天她与我们第四组学员共同学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我作为第四组的成员,并没有把握住这次做小学生的机会,因为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课堂,我有些担心、害怕,估计更多的是观望吧!

张旭红老师有着深厚的解读文本功底,面对大自然的文字“星、云”,引领学生获取信息,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同时发现顶真、打比方、押韵、作比较这些很容易被老师们遗忘的表达方法。对于大自然的文字“石”的教学,更有其独到之处,通过表格的补白解读文本,抓住文中的“披”“爬”等关键词,同时拿文本内容与专业的地质学知识的叙述进行对比教学,带学生感悟科普小品文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用脉络清晰的结构图“现象→生疑→解答”,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了读写结合。一堂课下来,我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接着是武老师与第二组学员合作的教学模拟课《莫高窟》。这是我第一次听武老师的课,我被她的语言、引领牢牢地吸引着、牵动着。猜课题的意思打开学生的思维,由表示方位的词连串成一句话,就抓住了主要内容,利用图片让孩子们大胆地去猜测,去想象,发现二三自然段的相同点,紧抓多种形式的对称短语,关注排比的言语形式,反复品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通过不断地追问,学生跟武老师有了言语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对于藏经洞这一自然段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图片的展示,藏经洞资料的搜集,触目惊心的数字出现,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性而又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这样的课堂我不得不折服,让我真正地感受到,课堂就应该实实在在地找准脚手架,关注读写结合,优化教学的内容,注意提问的艺术,拥有追问的意识,才能把语文课堂变得有意义。武老师的示范课堂,让我有了明晰的方向。

武老师很敬业,课例之后给我们做了《从经典课例看读写结合》的讲座。结合她的教学实际,列举了文体转化、语言材料转化、复杂句式仿写、缩写、独特的续补等读写结合的形式,每一课的案例,都隐藏着读写启示,从而引导我们如何发现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让读写结合的训练落地生根,不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必须养成深入的思考习惯,积淀丰厚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武老师的精彩分享,使我们茅塞顿开,为我们的教学指点了迷津。

二、理念必觉醒  设计创精妙

第二天上午的研修,在读写结合案例分享中拉开了序幕。五个学员畅所欲言,介绍了自己的所得所做,这即是经验之谈,也是学习所获。

接着,大家聆听了武老师与第三组学员模拟课《爱之链》。武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问题的设计,无不让学员们叹服。这是一篇小小说,她以“(谁)知道___,不知道__”这一问题贯穿全文。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学生们从文字表面就可以找到一目了然的答案,但是那些并没有深层地了解人物,因此在武老师层层推进地追问下,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有了深层次的答案,并且避免了标签式的口号,让学生们悟出了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在理清了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两大要素后,对于小说中第三要素——环境描写进行了探讨,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描写详细,有的简略,有的甚至没有,最后抓住文章的留白进行补白,找准了读写的结合点。总之,武老师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的课堂,为小说教学开启了一扇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紧接着武老师还给我们作了《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与学》的报告。由精准发掘文本的价值,到创造精妙的教学设计,再到以挑战智力的深度去学习和想象,用表现的形式获得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每一处课堂案例都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收获颇丰。听着报告,回顾刚刚的课堂,武老师接二连三的追问,必须让站起来的学生有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并能找出答案。想想我们的教学,只要是站起来的孩子不能够说出答案,就不再追问,而是提问其他的学生,到头来不会的孩子还是不会,更别说让他深入思考了,所以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定位于体验文字的过程之中,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这样才能展示出来学科教育的价值,我们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必须自我觉醒。

下午我们继续享受着武老师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学员分享过后,就走进了武凤霞名师工作室成员——马燕妮老师执教的《嫦娥奔月》。从字词入手,并且每一行的词语都有指向性,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再分段读课文概括出小标题,并串起全文的主要内容,深入探究本文中后羿、嫦娥、逢蒙的特点,紧紧围绕“威逼与周旋”这一情节,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同时抓住了读写结合点,用对话的形式让逢蒙的威逼不断地升级,嫦娥巧妙接招,而且不止一个回合的较量,从而生动地讲述了当时的“斗争”场面。这些细节在文本中非常之简单,而马老师就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情节点,创造出精妙的教学,不但对神话故事具体化,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可谓是完美之笔。马老师能从文本的寻常之处,发现不寻常的教学内容,并且设计出饶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我不得不说,我要努力、加油!

第二节是武老师执教的绘本《石头汤》。我特别期待,第一个期待是因为上午的报告说到《石头汤》的封面放在什么地方介绍,我的答案是结束之时揭晓,不知道会不会有出入。第二个期待是因为本身绘本的教学就很陌生,没有接触过,希望能够从名师这里找到灵感。 

武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的内容,课件一张张播放着,突然武老师把课件定格在了很多人物的图片上,不再叙述,提出问题,不断追问,从而带给学生深度的思维。就这样讲讲停停,停停讲讲,学生的思维时时处处都在发生,课堂上充满着思维的张力。这就是武老师的课堂,她总是巧用高阶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深度思维发生。了解了故事情节后,武老师就提出了三个高阶问题:1.三个和尚是怎样用煮石头汤的方法一步步带着大家走出怀疑,走向和睦的?2.故事的男一号是谁?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为什么?3.为什么阿寿的脸庞像月亮一样皎洁?这些是在挑战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让我看到了精彩的呈现。最后武老师引导学生对绘本封面的解读,从而揭示了绘本的主旨。一堂课下来,武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失败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她的追问,挑战学生的智力,那是他们思维拔节的过程。这就是名师的课堂,留下的不仅仅是精彩,更多的是学习和思考,同时也是我成长的课堂。

三、同课可异构,成长需条件

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三天的研修,上午是模拟接龙和导师示范课都是《狼和鹿》,她们将演绎不一样的课堂。

首先呈现的是接龙课,第一课时由河北柴东升省级名师工作室的张艳秋老师执教,第三组的学员们在张老师的启发下,穿越时空,重返九岁进入课堂。字理识字,让学生猜字,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分段朗读,边读边追问,感知课文内容;运用六何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来提取信息,然后将六何法作为“脚手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用符合画出“狼、鹿、居民、森林”之间的关系,理清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节接龙课由江苏昆山的路瑜兰老师带领我们继续《鹿和狼》之旅。她以抓关键词、诵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解读文本,通过寻找森林和鹿群的变化,运用结构图,理清狼、鹿、人和森林之间的关系,用“因为……所以……”揭示了狼是“功臣”的缘由,最后拓展阅读,层层推进,让道理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润物细无声。

第三节课武老师亲自执教《狼和鹿》,这是一场饕餮盛宴,我抓住机会成了武老师课堂中的一位小学生,我既紧张又担心,面对一个个问题即便知道答案也不敢举手,此时的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我的孩子们。

武老师的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总是有一定的深度,并在追问中撬开了我们思维的张力。为了解决“为什么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一疑问,武老师用图表的设计层层推进课堂走向深入。先是找出文本中的两个时间点,再找出狼、鹿、森林的变化;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图片,用上“____竟然____(!……)”来表达心情;图表中的答案把“一百多年前”和“1942年”两个时间点鹿、狼、森林的变化串连起来;接着用上“因为……所以……”把竖着的图表内容说清关系;出示7个小标题说明“有狼”和“没有狼”的结构关系。跟着武老师的课堂学习,我们的思维触角抵达到文字和思考的最深处,这样一来,我们的脑洞大开,灵光迸现。最后,利用谁是真正的“祸首”这个富有深度的问题,巧用拓展,引进电影《狼图腾》片断,将文本提升到更高层次,让我们不再停留在环境保护上,而是对伟人和生活有经验的人有了新的认识。整个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堂。

下午,武老师给我们做了两个报告:《深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优秀教师成长的六个要素》。我明白了让学生深度思维,真正发生学习的课堂就必须做到:让学习更具有情境性、让思维具有可视化、用高阶问题助推思维发展、让知识以结构化呈现、让追问引领思维走向深入。要想成长为优秀教师就要做到六个要素,那就是:努力、渴望、责任、学习、特色、研究。再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终于明白为什么不能成长为优秀的老师,是因为在我的身上缺少的东西太多了——“渴望、特色、研究”。不管如何,都要前行,在前行的路上逐渐成长。

短短的遇见是最美好的,庆幸遇到了魅力无穷的武凤霞名师,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舍得落下任何一节课。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思考,理念也要自我觉醒,寻找自己的短板,重新启航,让自己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