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物越来越丰富 我们吃得越来越好了 可是 疾病的种类及患病人群都在增长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就出在吃得太多太好了…… “吃得越饱,死得越早” 其实吃得再好不如吃少。吃得太多容易伤损脾胃,脾胃一伤,痰饮即来。而痰饮为众病之源。中医有谓:“百病生于痰”,又有杂病生于痰,以及怪病生于痰之说。 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节制饮食的俗话,这些俗话都极有道理,值得我们重视。
(网络配图) 食量减少40% 寿命可延长20年 很多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人,认为想健康就要多吃营养品、保健品、补品。其实,为了健康,与其多吃,不如少吃,或者说能少吃一口就尽量少吃一口。
医生一般会建议重病患者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其实,越是病重,越要少吃,并且要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为什么呢?很多人之所以罹患大病,往往是因为吃得太多,营养过剩,导致痰浊内滞,脉络瘀塞,气血不和了。只有少吃,饮食清淡,才能让脾胃得以休息,并恢复化生气血的功能,身体才能快速康复。 调节饮食的六原则 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那么,调节饮食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呢?
第一,尽量多素少肉; 第二,清淡饮食,不可五味过极; 第三,少吃一口; 第四,少吃或不吃腌制、烟熏、油炸类食物; 第五,不吃超加工食品; 第六,吃顺应季节的、自然生产的食物。
综上所述,养生,就是要养好脾胃。如何养好脾胃呢?建议尽量少吃,当然,少吃不是不吃,少吃只是不吃过多,不吃过饱。少吃可以缓解脾胃的压力,让脾胃有机会松口气,让脾胃更轻松,更好地化生气血,营养物质不致于堆积在体内而化生痰浊水饮等浊毒。 作者丨中医馆创始人、医学博士后 董洪涛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 编辑丨张越 审核丨刘慧英 张如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