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秘讲坛|广汇能源 倪娟 :杰出董秘需要下三种功夫

 静思之 2021-11-25

文/倪娟 

广汇能源董事会秘书

公司治理结构运行的合规性,是董秘的基本职能,市值管理才是合格董秘的工作重点。一名真正优秀的董秘必须是一个好的投行家,其能力、眼界、性格等都得与优秀的投行家相比拟

图片
图片

我自2012年担任上市公司广汇能源(SH.600256)董秘以来,已近十年岁月。董秘这条职业之路,既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风景与风险并存,危机与良机同在。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和优秀平台,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的治理与良好的沟通,能够和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见证中国经济奇迹,是当代董秘之幸!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作为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对接的窗口和桥梁,董事会秘书在公司规范运作、投资者关系管理、行政监管和公众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同一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估值与同行业的平均估值及对标企业的估值相比,是否有溢价,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否因董秘的工作而提高,也是董秘工作表现是否优秀的关键标准。这一标准使得董秘工作更具深度,更加丰富,更具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也正如诗歌中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个真正优秀的董秘,应以责任心对工作,以平常心对荣辱,立志如山,行道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连接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中枢,是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市值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并购重组、投融资活动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在上市公司合规发展、资本运作、公关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很关键的点是董秘正好处在整个公司董监高、产业、资本圈等利益关系的枢纽中点。

对外而言,董秘是上市公司发言人,代表公司发布权威信息,是证监会、证监局、交易所的指定联络员,组织落实相关监管要求,是投资者、市场机构及新闻媒体了解公司的窗口。

对内而言,董秘扮演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协调人,是公司资本运作的参与者,公司重大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公司规范运作的提醒者,信息披露的义务人。所以种种相关方的信息都会汇合到董秘这里,董秘的工作不仅在公司规范运作层面发挥专业化的作用,而且在市场、公众层面还担当着公共性质的社会责任。

董秘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协调人,目标是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全体股东平等决策和民主协商的权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董秘在代表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通常要扮演两个方面角色,既要承担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公司责任,又要承担满足公众投资者对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社会责任。真正杰出的董秘是跨领域的资源配置者,是企业内外部战略家、资源整合者。他/她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大投行家,在实业和资本之间穿越,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对公司市值、地位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个杰出董秘的造就,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立志如山,

选择优秀的平台并且坚定追随

一个人的出生可以不高,但是不能没有高尚的品质;一个人的起点可以很低,但是不能没有崇高的信仰;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但是不能把自己埋在废墟里。立志如山,志向要高远,信念要坚定。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常立志,不坚定;一种是立一志,当全力以赴。人生如同一幢幢高楼,有的直指青天,有的低矮阴暗,有的坚不可摧,有的摇摇欲坠。我们都知道盖楼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划,测量,预算,设计图,打地基,盖房子,那些盖的越高的楼,一定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成为“摩天大楼”的信念。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不从一开始就树立起如山般崇高的信念和志向,走一步看一步,一生便难有所成就。

于董秘而言,选择公司时要看准大方向,不要完美主义、理想主义。假如你要找一个非常完美的企业,股票明年翻十倍,或者这个公司要成为第二个华为,这个可能性很小,中国只有一个腾讯、一个华为。所以要看企业中长期价值。董秘需要用投资的眼光选择可以承载自身价值的平台。第一,判断公司所处行业中期发展趋势,未来两到三年公司所处行业整体趋势向好;第二,判断行业的本质及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在行业中地位很好,发展很好;第三,公司治理与规范性。上市公司被处罚,董秘是第一责任人,从这点看董秘职业风险较高,因此要选择靠谱的企业家。核心企业家风格:懂业务、懂管理、负责任、有胸怀、具备可持续性学习能力。

我非常赞同一个观点:“公司治理结构运行的合规性,是董秘的基本职能,市值管理才是合格董秘的工作重点。”市值管理体现在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一名真正优秀的董秘必须是一个好的投行家,其能力、眼界、性格等都得与优秀的投行家相比拟。当你用自己的选择和判断选定一个平台,就需要用如山的立志,坚定信念长期追随。


练功如磐,

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并且坚持学习

从严谨的角度来讲,董秘应当具备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产业+资本+管理+国势;辅助知识体系:法律法规、资本市场、公司战略、公司财务、企业价值(估值)、证券投资学、产业史、市场营销、传播心理学、并购重组、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投资银行学、企业投融资、经济学原理、人文审美等。如果额外有兴趣,再追加一点职业技能和技巧+法律+文史哲儒释道+科技知识+健康和养生,就无疑为锦上添花了。然而如此全面的人才何处可觅?对于董秘的基本业务素质我认为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扎实的专业知识。董事会秘书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董事会秘书的职业所必须的。不仅要掌握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公司章程、信息披露规则,掌握财务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需要懂得必备的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必备的产业与管理知识。比如财务,不一定懂如何做账,但是要懂经营财务数据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行使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对董事会提供全面的专业意见,保障公司规范化运作,从而确立董事会秘书在公司的地位及作用。

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传播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处在监管部门、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董秘,是资本圈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角色特殊,责任重大,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董秘能否出色完成使命的关键。

扎实的职业经验和从业背景。中国董秘的职业化道路并不长,如今活跃在市场上的董秘,背景复杂,有来自公司内部高管的,有来自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也有来自券商、律所、会所等IPO中介机构的从业者,等等。具备相关从业背景的董秘自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懂得规范运作和资本市场资本运作,例如公司治理、三会运作、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懂得市值管理、股权激励,企业成长,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真正优秀的董秘,应具备对经济周期发展方向的研判,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里,采取不同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在市值波动中实现价值,进而转化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董秘工作需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已,如果对董秘角色缺失理解,董秘的职能和努力方向都是缺失和迷茫的。面对重要决策的时候,需要建立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框架,需要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找到公司的核心驱动力,不能人云亦云。比如公司过去一年涨了3-5倍,你要问问为什么涨了3-5倍,是公司业绩一直增长的原因吗?还是所在板块水涨船高?还是你所处行业在增长?过去与未来的逻辑一定是不一样的。要找到市值的核心驱动力,判断未来与过去的差异。董秘一定要掌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找出市场变化中你不可控的部分,对整个上市公司的工作做出系统性的安排。


行事如水,

练就如水的毅力并且坚韧不拔

董秘看着案头工作非常多,同时心理压力会非常大。都说董秘做的好是“一人之力胜过千人之力”,做的不好就会“一人将千人之力化为乌有”。董秘职业的人脉圈层大致是股东和管理层,分析师和投资者,证监会和交易所,媒体和意见领袖等,“智慧知己,名为信”,这句话是说由智慧生起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做董秘难,难就难在董秘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千丝万缕的关系、千奇百怪的问题、千头万绪的事件,董秘“游走”在公司治理各机构、监管部门、投资者特别公众投资者、媒体之间,灌输着企业的“法治”和“契约”精神,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时候,也有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的时候。在“新兴加转轨”时代,更多时候是“要成事,须忍耐,要成全,须委屈”。

做董秘的人生需要智慧,做董秘的信心来源于智慧。具备“水德”是董秘的人生修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董秘的人生智慧,当然要做到知行合一很不容易。不仅勇于任事还需要付出艰辛、勤勉的劳动去实践、去担当。如水曲达,九曲到海。山不转水转,你不变我变。在人世间行道要如水,不计较、不纠结、不停留、遇事委婉、通融、低调、豁达、坚韧,哪怕只有很小的空间,哪怕高山深壑,都能见机行事、顺势而为、应变自如,最终汇入大河、大江、大海,取得成功。

行道万里,要有如水的毅力。水为了东流至海,百转千回不回头;为了成大事,水滴石穿不罢休;为了达到目标,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也是至刚之物。人要有如水的毅力,万水千山总有归路。

行道万里,要有如水的豁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万物,能接受才能拥有,能拥有才能利用。当你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也就拥有了博大宽容的胸襟,就有了成就事业的资源和实力,那可想而知,你离成功还会远吗?我们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朋友,但也有难以相处的敌人,如果你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敌人也会是你的朋友。无法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是对生活的要求太多,生活本来就是坦途与荆棘并生,只有学会宽容、懂的忍让,才能看淡不平事,成为不凡人。

我想,做董秘如此,在人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