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文献优选与精读第20期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百纳新知-肺癌文献优选”栏目由百佬荟与百济医学事务部肺癌团队联合打造,传递最新研究结果,精准解读治疗进展。敬请各位同道关注,阅读,分享。本材料目的在于传递医药前沿信息、研究进展和科学信息交流,非广告用途,亦不构成对任何药物的商业推广或对诊疗方案的推荐。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本期文献汇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于2021年10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耐药和毒性特征方面的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耐药以及毒副反应特征分析 + 要点概括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给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突破。然而,ICB仅给一小部分患者带来获益以及治疗后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对影响ICB疗效和毒性的宿主内外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过去十年来在ICB治疗应答和耐药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 一、免疫检查点以及检查点阻断策略 1、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ICB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癌症(Table 1) 2、除了这些研究比较充分的ICB外,在过去的十年中,一些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被引入/重新研究,并随着机制剖析获得靶向治疗的潜力(Figure 1)。
Figure 1.对肿瘤免疫中细胞相互作用认知的演化 二、ICB治疗缓解和耐药的影响因素 1、宿主内在因素
2、宿主外部因素(暴露):除了宿主内在的因素(肿瘤特异性和全身性),宿主外部的因素(暴露)也可能影响癌症生物学和对包括ICB在内的治疗的反应。简单地定义,暴露包括健康和疾病的所有非遗传决定因素,包括来自环境、饮食、行为的暴露(Figure2)。 Figure 2. 影响抗肿瘤免疫及免疫治疗疗效的因素 三、免疫治疗过程中肿瘤的进化 肿瘤和免疫微环境的相互进化在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igure 3);在ICB治疗过程中,肿瘤和免疫微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共同进化不仅可以确定ICB的耐药机制,还可以用来制定策略预测治疗反应。 ![]() Figure 3. 癌症与抗肿瘤免疫的共同进化 四、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人类免疫系统依靠一个复杂的制衡系统,既能对病原体(或肿瘤)作出有效反应,同时可以保持对非肿瘤的自身和共生生物的耐受性。ICB对这种稳态平衡的干扰可能导致自我耐受性的丧失从而引起irAEs的发生(Figure 4)。
五、强效减毒的策略 1、使用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2、提高疗效和克服耐药的治疗策略
3、抑制ICB相关毒性的诊断治疗策略
+ 总结 ![]() 癌症治疗领域已从原来有限的治疗选择转变为癌症患者可以获得长生存,但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以及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导致真正获益的患者仍是有限的。若将ICB的优势扩大到更大的癌症患者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潜在的耐药性和毒性机制,进一步要认识到各种因素包括微生物、宿主系统因素以及环境暴露在ICB的疗效和毒性中发挥的作用。这将促进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的发展,以解决目前相关的局限性并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