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03. 为什么东吴元老重臣张昭当不上丞相?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这回讲一讲东吴帝国的两位丞相和元老重臣张昭。


公元236年,三月,东吴帝国资格最老的老革命、辅吴将军、娄侯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据说张昭的长相就特别严肃,行为举止,透出威严,东吴的大臣们都对他敬畏有加,就连孙权都常说,孤与张公谈话,可不敢信口胡咧咧诶。
黄武初年(黄武元年是公元222年),孙权打算选任丞相。以张昭的资历、能力、人望、气场,都是丞相的不二人选,但孙权先后任命了孙邵和顾雍两位丞相,偏偏不让老张上位,这是为什么呢?
东吴群臣听说孙权打算设置丞相,大家都认为,甭问啊,丞相这个岗位就是给张昭设的嘛,于是纷纷推荐老张同志。孙权说:
方今天下多事,官位高了,责任也跟着重大,不是优待大臣的办法。

【似乎不应该是武将的行头】


于是,任用是北海郡(山东省昌乐县西)人孙邵为丞相。孙邵早年给孔融做过功曹,孔融称他为“廊庙才也”。孙邵跟了孙权之后,时常能够提出非常好的意见建议,孙权对他非常器重,先后任庐江太守、车骑长史(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献帝刘协,以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此番,孙邵拜相,封阳羡侯。
衣赐履说:孙邵在史书上记录很少,但应该并非浪得虚名。孙权当车骑将军时,孙邵就担任车骑将军府的长史,相当于孙权的大管家,他之于孙权,就相当于蒋琬之于诸葛亮(蒋琬是丞相长史),这种人,我们谓之为身边人,或者心腹。《三国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载,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公元219年,曹操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孙邵与张昭、郑札一道制定朝仪。张昭是大学问家,郑札史称“才学博达”,那么,孙邵也必然是这个层次的人物。可见,孙邵不但熟悉儒家礼制,学术素养深厚,而且善于处理各种七七八八的事务,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孙权的心腹。因此,孙权以“官位高不是优待大臣的办法”为由,不用张昭为相,纯粹是鬼扯。
公元225年,五月,孙邵去世,文武百官再次推荐张昭为丞相。孙权说:
我怎么不敬爱张昭呢?只不过丞相的职务,太过繁重,而张公性情刚强,容易激动,他所作的建议,万一我不能接受,一定会产生怨恨之情,对他没有益处。
六月,孙权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衣赐履说:关于孙权为什么不让张昭当丞相,一般认为是张昭个性太直太刚,只要他觉得孙权不对,也不管身边儿有人没人、有多少人,上来就跟孙权硬杠,而且不杠出结果来还不罢休,搞得孙权又恼火又没办法。而丞相权力很大,管的事儿很多,张昭如果当了丞相,孙权就甭干别的了,美女也别泡了,大酒也别喝了,郊游也别去了,狩猎也别搞了,成天就跟张昭吵架吧。所以,一定不能拜张昭为相。而孙邵、顾雍,既在朝中有威望,也都不是杠精,孙权用着顺手顺心。
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其实,从孙权对顾雍的任命,我们就能够大致推测孙权需要什么样的丞相。我们拿诸葛亮作个比较。
刘禅对诸葛亮的任命是: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孙权对顾雍的任命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且不谈“假节”的事,仅“录尚书事”和“平尚书事”,两者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有从北京到上海那么远。
录尚书事指掌管一切宫廷机要,相府的事儿你负责,朝里的事儿你也负责;而平尚书事则是指,你虽然是丞相,但朝里的事儿,你管不着,最多让你参加讨论而已。
说白了,孙权根本不想给丞相太大的权力
另外,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大意是孙权为了维护东吴政权的稳定,就要逐步实现政权的江东化。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先由亲江东的孙邵担任(他们说孙邵亲江东,我没找到证据),再由本就是江东人的顾雍接任,这是孙权实现政权江东化的具体表现。而张昭是北方人,脾气又大,由他担任丞相,与江东化的政策方针相悖。
这种观点看起来很高端,把对一个人的任命,提升到了国运的高度,想反驳很难找到着力点,但总给人一种牵强之感。关于东吴政权江东化的问题,我们以后专门探讨,这里不多说了。

我们看看顾雍的情况。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是孙权的亲老乡。东汉末年的大儒蔡邕,曾经避难于吴县,顾雍向老蔡学习弹琴和儒家经典。《三国志·顾雍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顾雍学习,非常专注,而且悟性很高,一点就通。老蔡对他的表现非常惊讶,说,你小子一定能学有所成,今天,我就把我的名字分享给你吧(今以吾名与卿)。所以,顾雍和蔡邕同名(邕,古同“雍”)。
顾雍还不到二十岁,就被州郡推荐,做了合肥县长,后来又在多地任职,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时,并不在治所上班,而是以顾雍为郡丞,全权管理郡中事务。顾雍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几年后,升为左司马。公元221年,孙权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顾雍做到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为人低调,封了侯家人都不知道,等听说家里出了一位侯爷时,都很吃惊。
公元225年,顾雍把母亲从吴县接到武昌,孙权亲自前往庆贺,并在厅堂上向老太太行礼(亲拜其母于庭),太子孙登和公卿大臣们,也全都前来庆贺。本年稍后,孙邵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
衣赐履说:显然,顾雍也是孙权的老铁。孙权亲自迎拜顾雍的老娘,说明一方面两家关系很亲近,另一方面,给百官传递个信号,顾雍这个人,是我看中的。这其实是在为顾雍拜相而造势。
顾雍这个人,不喝酒,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孙权曾感叹说,顾君不说话则已,一开口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每次设宴饮酒作乐,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被顾雍抓个现行,所以都不敢放开了喝。孙权也曾说,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可见大臣们和孙权对他都颇为忌惮。
顾雍选用干部,都依据他们的才能任用,从不夹杂自己的好恶。他常常私下到民间访查政治得失,有了好的建议,就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则将功劳归于孙权;如不被采纳,也不会向别人提及,他的这种办事风格,孙权非常喜欢。顾雍在朝廷发表意见时,言辞非常和顺,但对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一定会坚持到底;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的评判,如果没有亲眼看见,决不妄加评论。孙权有时碰到一些不好处理的事,就让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顾雍如果同意,觉得事情可以施行,就会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且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他就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一言不发,中书郎只能饿着肚子回去向孙权汇报。孙权多次表示:
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可行;他不发表意见,说明此事不宜办理,孤应当再好好考虑。
衣赐履说:看到了吧,“平尚书事”的意思就是,只有孙权想让你知道的事,你才能知道。给孙权当丞相,千万不要什么事都想管,不要乱放炮。顾雍做到了。想来张昭做不到。
孙权曾经向臣僚过问政事得失。张昭就专门搞了个调查研究,向孙权反映说,现在法令法规太多啦,刑罚有些重诶,应该有所减免。孙权听了,半天没有说话,又问顾雍道,老顾,你觉得怎么样?顾雍说,我所听说的,和张公相同。于是,孙权下令讨论减轻刑罚。
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们,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书表示,应当趁有利时机发兵袭击魏军。孙权就此询问顾雍,顾雍说:
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将领们的这些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加以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国威,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
孙权采纳。
孙权的侄女嫁给顾雍的外甥,请顾雍父子和顾雍的孙子顾谭参加婚礼。顾谭当时是朝廷的选曹尚书,负责干部调整任免工作,绝对的要害岗位。婚礼当天,孙权很高兴,喝得很嗨。顾谭也喝高了,站起来给大家表演街舞助兴,众人一片喝彩,顾谭兴致更高,使出浑身解术,跳得酣畅淋漓。顾雍则憋了一肚子火,但当时并没有发作。

【顾谭跳了一身好街舞】

第二天,把顾谭叫过来,训斥说:
君王以容忍不敬为美德,臣下以恭谨顺从为大节。当年萧何、吴汉都是有大功的人,萧何每次见到高帝,都言行谨慎;吴汉侍奉光武帝,守信勤勉。你对于国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吗?你不过是靠着我们家的门第才被宠爱,特么的跳的什么鬼步舞!我看跳得跟鬼一样,还跳个没完没了!虽然是酒后所为,也说明你仗恃恩宠,早把为臣之戒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今后使我家败落的,肯定是你小子!
说罢,背过身躺下,再也不理顾谭。顾谭被熊得浑身冒汗,也不敢走,罚站思过一个时辰,才被放出去。
顾雍为相十九年,公元243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好,我们现在看一下张昭的情况。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是东吴的元老重臣,孙策死时,孙权才十九岁,孙策托孤于张昭和周瑜。孙策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张昭没有辜负孙策嘱托,以自己的巨大声望和行政能力,尽心尽力辅佐孙权,逐渐稳定了东吴局面。这些内容,以前我们都讲过,不再赘述。
孙权喜欢打猎,不是去打兔子打野鸡,而是打老虎打猛兽。孙权乘马射虎,常有老虎冲上前来扒住马鞍。虽然孙权没有受伤,但张昭的脸都吓绿了,对孙权说:
将军有这么干的吗?为人君者,是能够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是骑马驰骋于原野,跟猛兽比勇敢呢?万一有什么意外,岂不被天下人所耻笑?
孙权连忙道歉说,我年轻不懂事,让您担心了。

【玩儿的就是心跳】


孙权话是这么说,但还是打猎依旧,不过改造了打猎设备。他让人造了一辆车,车上方开有方孔,没有盖板,人可以站在车上。一个驾驶员为他驾车,孙权自己站在车上射杀野兽。孙权给这辆车起了个拉风的名字:射虎车。孙权乘车打猎,时不时有脱群的猛兽,冲到车前,孙权就直接用老拳招呼这些猛兽,乐此不疲。
老张同志竭力劝谏,孙权笑笑而已,并不答话。
孙权喜欢喝大酒,没事儿了就把群臣叫到一块儿开酒会。孙权在武昌时,有一次叫大家登上江边的钓台喝酒,大家都喝得东倒西歪,有的干脆就睡着了。孙权让人往群臣身上泼水,把他们弄醒,大声说:
今天必须喝好,什么时候有人喝多了掉江里,什么时候结束。
张昭脸色一沉,也不说话,站起身来出去,坐到自己车上。孙权让人把张昭叫回来,说,老张,不就找个乐子嘛,你发什么火啊?
张昭说:
从前商纣王做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当时也只是找个乐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张昭:商纣当时也只是找个乐子!】


一句话怼得孙权说不出话来,面露惭色,宣布酒会结束。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召集百官开大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啊,论及东吴立国,功劳最大的,首推周瑜。张昭举起笏板,打算也给孙权唱唱赞歌,没等开口,孙权发话了,说:
老张啊,幸亏当年没听你的诶,要不,现在我可能正在讨饭呢吧!
张昭一听这话,大惭,伏在地上,汗流浃背。
衣赐履说:赤壁之战前,主战派以周瑜和鲁肃为代表,而朝臣大多以张昭为代表,主张向曹操称臣。因此,孙权有此言。
但是且慢,张昭主张称臣,实际上不是向曹操称臣,而是向汉献帝称臣。主战对还是主降对,这个不好争论,与论者的立场有关。我不多作评论,借用一下裴松之裴老爷子的观点:
张昭忠诚正直,一向亮明自己的观点,有大臣节,孙权对他很敬重。但是,之所以孙权对张昭有不满,主要是赤壁之战前,张昭曾经反对周瑜和鲁肃等人的意见。老裴我以为,张昭劝孙权奉迎曹公,难道他的思虑不长远吗?天下大乱、生民涂炭之际,孙策、孙权兄弟卓然兴起,而且他们都是值得去辅佐的人物,张昭倾自己一身之力,竭力辅佐,成就孙氏霸业,上臣服于汉室,下保一方民物。所谓三国鼎立的形势,并不是张昭最初追求的目标。曹操仗顺而起,以大义建立功业,期冀一统天下,平定荆州地区,赤壁之战,正是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如果张昭的主张得以实行,则当时天下就统一了,怎么会有后来的兵连祸结,成为又一个战国之弊呢!如此,则张昭虽无功于孙氏,但有大功于天下啊!想当年,窦融归汉,家运国运连结;张鲁降魏,赏赐世代绵延。那么,如果孙权举全吴归顺朝廷,他将受到多大的恩宠,岂是可以计量的呢!这么看,张昭为人谋,难道算不上是既忠且正吗!
裴老爷子讲的很有道理。不过呢,窦融、张鲁没有称霸之志,而孙权是有争夺帝位的雄心壮志的,当然不可能听张昭的。如果是后主刘禅,可能就不同了。
后人看这段历史,不得不深思。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呢?
倘使当年孙权降了,刘备也就成不了气候了,曹操统一天下,不管他会不会篡位,主要战争都会结束于公元208年。
孙权没有投降,等到吴国被灭的时候,已经到了公元280年。孙权自己当了几十年皇帝,基本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然而,天下纷争,多了七十二年,七十二年啊!多少老百姓死于战火。如果孙权降了,则历史可能多了一个“扶不起的孙阿斗”,但少了七十二年的杀伐屠戮,哪种选择更值得称道的呢?
当然,爱较真的朋友可能会说,那凭什么曹操不向孙权称臣,这不也减少了七十二年征战吗?
这个杠就没法儿抬了。
总之,这些雄才大略的野心家们都想自己当老大,各种尔虞我诈不断上演,老百姓们就跟着倒霉。
后来,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要求退休。孙权就改张昭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张昭宅在家里没事儿,就给《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作注。
有一次,蜀国使节团来访,蜀使不断夸耀蜀国如何如何好,东吴群臣都接不住招儿。孙权叹口气说,唉,如果张公在坐,几句话就能噎死蜀使,他还能嘚嘚个茄子啊!于是,第二天,孙权派人慰劳张昭,又亲自与张昭见面。张昭避席道谢,孙权跪下阻止。
张昭坐定,对孙权说:
当年,太后、桓王(孙权老娘吴夫人和老哥孙策)不是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因此,老臣思尽臣节,以报答厚恩,意图等到我死之后,也有可为人称道的地方。但我见识短浅,时常违逆圣意,自忖死后尸骸将丢弃于沟壑荒野之中,没想到又蒙您召见,得以报效朝廷。老臣愚昧,只知为国尽忠,为陛下尽力,虽死而不悔。但如果要让我改变主张,靠顺从奉迎来换取荣耀,博得陛下的欢心,那是老臣万万做不到的。

【张昭:陛下想让我张昭拍马屁,那是万万不能!】


孙权向张昭深表歉意。
公元233年,辽东公孙渊向东吴称臣,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到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强烈反对,说:
公孙渊背叛魏国,害怕受到征讨,才不远万里向我们求援,这可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突然改变意图,重新向魏国表忠心,我们的两位使者就回不来了,这不是要让天下人取笑吗?

【张昭:陛下,公孙渊就是个大骗子诶!】


于是,孙权与张昭在朝廷上就杠起来了,谁也不让谁,都是脸红脖子粗,孙权被张昭杠得恼羞成怒,手握刀柄,怒吼道:
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你。孤对你的尊敬,够可以的了吧!可是你老先生动不动当众让我下不来台,我恐怕忍不住要修理你诶(孤尝恐失计)。
张昭毫不畏惧,盯着孙权,说:
老臣我虽然知道陛下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但每次还是要竭尽愚忠,那是因为,太后去世之前,将老臣呼至床下,太后当时的顾命之言,还在我的耳畔回响啊。
说罢,老泪纵横。
孙权也被老汉说感动了,把刀扔到一边,两人相对哭泣。
君臣抱头痛哭的温情戏码都上演了,张昭以为孙权已经幡然醒悟,不再与公孙渊勾勾搭搭。不成想,人家孙权该哭哭,该勾勾搭搭继续勾勾搭搭,他早就派张弥、许晏出发了。
张昭听说之后,是真怒了,声称我有病,从此不再上朝。
孙权也有意思,心说,你个老东西不上朝就不上朝,老子让你永远上不了朝,就派人用土堆把张昭家的大门堵死,让你开不了门。
张昭更有意思,让家人在院子里面,也用土堆把大门堵起来。你不让老子出去,老子本来就不打算出去!
结果,公孙渊那个老鬼果然晃点了孙权,把张弥、许晏杀了,首级送到魏国。
要说孙权比袁绍强多了,发现自己错了,就去向张昭道歉,把张昭家大门的土堆清理干净,但是张昭就是不出来。于是,孙权有一次外出时,专门绕到张昭家,到了大门口,叫人去请张昭,张昭说,老汉病得太厉害,起不来床。孙权就让人放火烧张家的大门,心说,我放把火把你个老家伙吓出来。嘿,没想到,张老汉让人把家里的门窗全都关上,还是不出来。孙权一看,真把老汉烧成烤全羊了也不是个事儿啊,赶紧又让人灭火,之后,就跟大门口等着,也不回宫。
皇上都屈尊到这个份儿上了,张老爷子你就不能再任性了,这要灭族的!张昭的几个儿子硬是把老爹从床上架起来,送到大门外,孙权和张昭共乘一车,回到皇宫,孙权又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张昭没办法,从此又开始上朝。
公元236年,三月,张昭去世。孙权亲自参加丧礼,给张昭谥号为文侯。

【讲真,有时候孙权胸襟还是很大的】


衣赐履说:讲真,孙权作为帝王,能够专程来向张昭道歉,已属难能可贵。老张竟然不理,让人为他捏一把汗。张昭和顾雍看问题颇多一致,但是,张昭不说不行,顾雍则是你不问我不说;说了如果孙权不同意,张昭一定力争,顾雍则不会与孙权硬杠。两人谁对谁错,仁智各见。但是,作为孙权,用谁当丞相合适呢?读者自有判断。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