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一八八 顾雍为相

 秦时汉唐 2022-06-14 发布于重庆

魏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曹丕下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御驾出征,负责督察各路军队,总领随驾尚书台事务,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留守尚书台公文,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

临行前,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我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曹参虽多有战功,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如今你留守后方,使我无西顾之忧,这可行吧?”

三月,曹丕前往召陵(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凿通讨虏渠,准备伐吴,二十八日,回到许昌。

曹丕准备停当,打算再次率水军大举攻吴,召集群臣讨论。

宫正鲍勋(鲍信之子)劝谏说:“朝廷屡次出动大军征讨,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地势险要和长江的阻隔,有难以攻克的优越条件。去年亲征,龙船被波涛漂荡在长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们心惊胆破,那时朝廷几乎被倾覆,应作为后世百代的警戒。如今又劳师动众,远途征讨,每天的经费需要用千金,国家的钱财都白白耗费掉了,而狡猾的敌人仍在那里耀武扬威,我认为再不可以这样了。”

曹丕听到鲍勋这番议论,大为愤怒,将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五月初二,曹丕前往谯郡。

这时,吴国的首任丞相孙邵去世。

孙权称吴王时,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都首推张昭。

孙权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于是任命孙邵为丞相。

孙邵去世后,文武官员再次推举张昭出任丞相。

孙权又说:“孤岂不敬爱张子布(张昭)?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性情刚烈,我若不听从他,他就会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六月,孙权任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顾雍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政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孙权受命后,并未到郡就职,而是以顾雍为会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职。

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

数年后,顾雍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吴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顾雍为人谦虚低调,在他受封拜过爵位后,径直回到官邸,埋头做事,家人都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到了后来才听说,都很吃惊。

顾雍性格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吴王孙权曾赞叹说:“顾君不说话则已,说话即能抓住要害。”

每次设筵饮酒作乐,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被在场的顾雍看到,所以不敢放开酒量。

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乐。”

可见大臣和吴王孙权多么忌惮他。

吴黄武四年(225年),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

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见顾雍的母亲,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贺。

及至受任为丞相,顾雍选用文官武将,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夹杂自己的好恶。

他常常私下到民间访查政治得失,每当有好的建议,都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就将功劳归于主上,如不被采纳,则始终不泄露出去。

孙权为此很看重他。

顾雍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时,言辞表情虽然恭顺,却能将正确意见坚持到底,正直不屈。

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辅吴将军张昭趁机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认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减损。

孙权听了不作声,回头问顾雍:“你认为怎样?”

顾雍回答说:“臣听到的,就是张昭所说的。”

于是孙权才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顾雍对于政治得失,若非亲眼所见,决不妄加评论。

孙权遇到事情,常令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

顾雍如果同意,觉得此事可以施行,便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为他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顾雍便表情严肃,默然无语,什么都不预备。

中书郎回去把情况报告孙权。

孙权说:“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应该办,他不发表意见,表明办法还不稳妥,孤应当反复考虑。”

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书,认为时机有利,应发兵袭击魏军。

孙权为此事找来顾雍商议。

顾雍说:“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他们的这些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当加以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

孙权采纳了顾雍的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