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老照片 勾起铁兵情一一追忆原铁道兵第八师四十团四营教导员吴国富

 老兵原创之家 2021-11-26
铁血军魂,荣耀致敬

  吴教导员一家与战友李克成合影,前排是吴教导员夫妇

  这张老照片己保存了48年了,近日才转到了吴教导员的大女儿吴丽萍手中。这张照片一显现,不仅勾起我也会勾起四营战友们对这位铁道兵老前辈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张老照片是原铁道兵1960年入伍的湖南涟源老战友廖湘文副营长保存下来的。2021年11月6日廖副营长因心脏病不幸离世,享年82岁。他在临终前拿出珍藏了48年的老照片,要家属把照片转交给湖南双峰县1968年入伍的战友李克成保存。随后廖副营长离世的消息传到了双峰,战友李克成及时组织了部分战友前往吊唁,并对家属进行慰问安抚。这之前的多年中,双峰的战友对这位老领导进行过几次探望,就在前年80岁生日期间,李克成也组织一些战友到家慰问祝福,可时隔一年多,廖副营长的生命定格在了82岁,大家对他的离世深感悲痛和怀念,这就是一日战友终身情啦!临行前,家属龙老师将照片转交给了李克成战友。廖副营长与吴教导员在70年代初同在四营任职,是亲宻无间的老战友,吴教导员于1973年10月转业回湖北原籍,而廖副营长因铁道兵撤编转业回湖南原籍,从此就再也没联系过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廖副营长也是一位多情善感的老铁道兵,生前无时不在怀念过去曾经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经常都要拿出一些老照片看看,也十分怀念吴教导员这一家子(吴教导员养育5个子女)。

 这张老照片是吴教导员于1973年转业在途经重庆时照的全家合影(大女儿吴丽萍没有参与合照),照片中后排有一位军人,就是当时在四营部作给养员的李克成战友,当时吴教导员转业时营里指派李克成和另一名广东籍战友护送到重庆,当时襄渝铁路正值修建扫尾未运行,只能到重庆才能乘车到湖北,照像时,吴教导员要李克成参与照像以示留念,事后也再没有联系了。

  吴教导员与夫人合照

  多年来因信息不畅,不少战友们都在相互怀念,当然也十分怀念这位老领导及全家,经多方打听无果。时间到了2018年5月,18连战友聚会在四川阆中举行,结束后,李克成战友又组织了部分双峰战友和军嫂重走曾经战斗过的襄渝线驻地罗文镇,终于在驻地房东家打听到了吴教导员家的联系电话(当时四营的随军家属全都租用地方老百姓的住房)。随即李克成战友把电话打到了吴教导员大女儿吴丽萍的手机上,问询了全家的近况,当得知吴教导员和家属已先后在2003和2006年离世的消息后,李克成感到十分遗憾。当时为语言交流方便,李克成又将吴丽萍的电话转给了在长沙居家的大女儿李斌名下,但都因烦忙联系甚少。这次李克成在收到廖副营长的老照片后,及时用微信发给了吴丽萍,当她收到照片后,激动不已,热泪盈框,感慨万千,并将老照片转发给了所有的兄弟姊妹们,大家有说不尽的喜悦,他们深深表示感谢几十年来还有这么多战友在思念着他们的父母,真是战友情深似海呀!

  紧接着,李克成战友又将照片转发给了我,同时又帮我与吴丽萍建起了微信。在我收到这张照片后,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烁着老教导员的音容笑貌,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前的岁月里,不停地追忆着老领导的点点滴滴……

     吴教导员与战友的合照

  大女儿吴丽萍当年在驻地罗文镇的拍照

  吴教导员生于1931年1月,于2006年离世,享年76岁。1948年从湖北隨州小林加入地方区小队,一路南征北战,后入编四野(林彪部队),最后达沈阳,1950年改编入第九师,1952年8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9月改编为铁道兵第九师,1955年2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58年编入铁道兵第八师,从1965年就一直在四十团四营工作至1973年10月转业。他参加过广西剿匪、海南島剿匪、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与修建过荊江分洪工程、宝兰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建设,把美好年华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处级离休老干部,从他的个人经历中使我们后人进一步了解到了铁道兵的光辉历史。

  我是1965年从四川阆中入伍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在四营18连,经两个月劳动锻炼后到连部作文书,从那时我就认识吴副教导员。1967年初,由他主持成立四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将我抽去宣传队,他在营里是分管党务、宣传、共青团等工作的领导,经常来宣传队指导排练创作文艺节目,所以我与他就更接近了,随后又将我推荐到团宣传队。1968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又是他给我谈话(那时入党有预备期1年),指导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给我莫大的启发。1969年初,由他和营长林吉潘的推荐调我到营部作文书,1970年1月提升为营部书记。老教导员调走后由他任教导员,从此我就在他手下配合他的工作,一直在他的教育影响哺育下锻炼成长,这不能不说是我与他的缘分吧。

 吴教导员即是一位老革命,又是我们铁道兵的老前辈、老领导、老战友。在我与他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接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他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铁道兵部队,他性格开朗,乐观大度,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尊重上级, 对干部战士有浓烈的人情味,爱兵如子,生活艰苦朴素,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深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在铁道兵那种艰苦的年代和艰难的岁月里,他有一套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才能和经验,坚持突出政治,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哺育人,经常深入基层连队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干部战士的心坎上,教育大家在施工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经常给大家宣扬讲解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宣传抗美援朝铁道兵和英雄杨连弟的英雄事迹,亲自教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革命歌曲,极大地鼓午了部队的士气,促使全营各连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荣获两次三等功,还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在他任职期间培养哺育出了我们铁道兵的先进典型人物张兴成连长和陈正金营长等,为铁道兵部队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美援朝纪念章

  他离世后,子女们在整理遗物时赫然发现在一个红布包裹着一枚珍藏多年的残旧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依然可见“抗美援朝纪念章”几个字。这枚小小的铜制纪念章所触发的不再仅仅是对己逝去的老前辈的敬重和怀念,它还牵引出了一段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群热血的共和国建设者们拼搏奋斗、勇于奉献和牺牲的历史记忆,这段记忆充分体现了前辈们为洗清中华民族的历史屈辱,用生命和鲜血卫国强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前辈们的精神将继续鼓励我们后人砥砺奋进,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2000年吴教导员的全家福

  正是:几十年前记忆回,有缘相逢军营里,卫国建业心相随,战友情谊似金贵。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愿时光能轮回,企盼再做好兄弟,若有来世再相会。

   饶和荣撰稿

  吴丽萍提供素材

 2021年11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