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邻里 | 礼让睦邻里,关爱暖人心

 道德经学用 2021-11-26

感谢《道德经连载祈祷文》第41闻道勤行,让我们又开始新的学习。

“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几千年来,国人秉承和弘扬了这一传统,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说到“礼让”,“六尺巷”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典故。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一户人家,因修宅院与邻居发生了纠纷,于是写信给京城做大官的亲戚求助,亲戚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这家人就按照亲戚所说的让出了三尺,邻居见状也不好意思再争斗了,也同样让出了三尺,两家也因此重归于好和谐相处,“六尺巷”因此而传为美谈。几百年过去了,今天重温“六尺巷”这个典故,依旧令人深思,感慨不已。

今年春天,我家隔壁新搬来一户人家,入住前准备对老房子重新装修,在规划院子时遇到了难题。原来我家入住新房子时,在两家围栏边上种下了一小片竹林,20年过去了,如今已长得挺拔秀丽青翠茂密,部分竹子还越过围栏长到她家去了。现在她家要重装围栏,就要砍掉我家竹子,由于事关两家,且初来乍到人生地疏,女主人感到很为难。有一天她在院子里碰到我,便用试探的口气和我谈及此事,在交谈中我得知这是一个三口之家,母女俩还有一位瘫臥在床的老人,买这房子就是看中院子比较大,便于日后老人康复锻炼……我一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家庭。再一看,果然如此。只有砍掉我家大部分竹子,她家新围栏才能安装到位,但是这样一来,不仅我家竹子受损,而且还影响了院子整体美观。

说实话,此事说小就小、说大就大,处理得好皆大欢喜,处理得不好肯定会影响两家和睦,说不定还会因此结下梁子,日后会不会引发其它矛盾还不好说。在现实社会中,类似这样的问题,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两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屡见不鲜。

老子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说心里话,一开始我也是很不情愿的,毕竟20年了,当初种的竹子,如今已成为我家院子里一个亮点,现在要砍掉它确实有点舍不得。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一个《道德经》学用者,为人处事不但要讲更要讲,不能一事当前先考虑自家的得失,应该多为别人着想,况且这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家庭,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和牺牲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强调自身利益,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伤了两家的和气,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自己不能妥善处理,那就说明自己的学用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于是我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家装修房子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至于安装围栏,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家竹子你尽管砍,确保围栏安装到位,至于剩下小部分竹子,我想一则日后可能还会影响围栏,二则稀稀拉拉也有碍观感,干脆一起砍掉算了。”女主人没想到我的态度这么坦诚直率、通情达理,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声向我表示感谢,一个困扰她多日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

三个月后,她家房子装修完毕,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一天,她让人给我送来一盆荷花,说是我家竹子砍了后院子缺少色彩,特意买了一盆荷花作为礼物送给我,让我放在原来长竹子地方。我一看硕大的陶瓷花盆中十几枝荷叶长势良好,有几朵荷花含苞待放显得格外清雅,显然这盆荷花价格不菲,当然我并不是在计较这份礼物的贵与贱,也不是在评价这份礼物的好与否,而是通过此事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来她也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为了回报我显然下了一番功夫,让我好生感动。如今这盆荷花争相开放,为我家院子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算是两家和睦相处的一个见证吧!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悟到“争一争烦恼上身,让一让心情舒畅”,如今生活在大都市里睦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邻里关系,不仅能为生活增添色彩,还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很多时候有些邻里之所以关系紧张,我认为根本原因恐怕还是遇到问题想自己的多了,想别人的少了,事事只想占便宜,处处只想为自己,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这怎么能行呢!只要大家本着尊重、礼让、宽容、理解的态度,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放眼望去,如今“礼让”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一种自觉行动。如:驾驶员文明开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公交地铁为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排队购物(票)老年人残疾人优先等等,它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和尊重。作为一个《道德经》学用者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拿出一个学用者应有的素质和气度来,在邻里、在社区、在社会,讲奉献、讲礼让、讲关爱,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 | 星火编辑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