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览-中国美术馆“美在河山”(一)

 大能猫的天地 2021-11-26

   过年离京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是去中国美术馆看展览,回京后的第一个周末,还是去中国美术馆看同一个展览,现在做的大展是“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当然同时在做的版画展也是极好的,但没有讲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北京主要建筑600年生日,像故宫去年的宣传都是“把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其实不仅是故宫。所以这两年应该是展览策划爆发年~“美在河山”就是中国美术馆献礼国庆70周年的展览,算是拉开序幕,之后肯定还有。

   先说中国美术馆,美术馆一层展厅非常大,通透,而且据今天的经验,比起国博、首博,临近闭馆没有疯狂撵人。官方公告志愿导览的时间是10点和14点两场,当然这个展只剩下一周的展期了。

    第一次我是自己看的,第二次跟了两场讲解,看展览,一定要找讲解!当然可以N刷,自己看、官方志愿讲解、付费讲解有时间可以都听听,包括一些网络搜索资料。而且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和对知识的渴望深度增加,一定要找付费讲解、或者专业讲解。去年我去看了台北故宫的“国宝再现”,请了一位故宫的研究员,比志愿者讲的内容真的层次高出太多了,基本可以颠覆志愿讲解的内容。

    这场我主要还是整理之前提过的将行老师的讲解内容,以前觉得他外国美术讲的比中国美术熟练,今天觉得讲的也非常好,特别是罕见的提了个人好恶。

    我个人目前对看画的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画本身画的好不好、哪里好,比如色彩、构图、线条、立意等等;

    比如这幅据说还是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画的是建设兰新铁路。

   上面是蓝、中间是白、下面是黄和绿,然后画了一列火车开过来,动静结合。这就是第一层次的欣赏。

  然后是画的背景知识,比如作者八卦、艺术史,这个也很重要,最后是个人通感、体验、理解,个人有什么联想和启迪。而且越来越感慨,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懂不懂看到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幅画。

   下面说几幅有印象的画作:

   首先算是展览的序厅,放了几幅名家之作,对中国美术史有贡献的,这个展览两三百幅作品,其实普通人叫得上名字的作者并不多。

   因为这个展是国庆献礼嘛,作品主题就是以中国大好河山激发爱国热情的,之前我也提到过,用河山表达祖国在国内外都非常常见,包括《我的中国心》不就是唱“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么;还有一部分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比如修铁路、开油田,展览六个主题里就有一个叫“山川巨变”。但是第一幅画就是白石老人的这么一幅,之前北京画院做齐白石展览,说他的山水画不太受认可,我非常认可,觉得比大虾好看多了,跟日出·印象似的。这幅并不是什么黄河奔流大气磅礴的为啥会放在第一幅呢,因为这个日出的意向,大概是东方红、太阳升吧,画面有大量留白,传统中国画的做法。

    非常重要的作品,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这是百度的图:

      这是李可染的代表作,只要百度就能搜出来,主要是拍卖价格,1.8亿、2.9亿。李可染这个题材画了七幅,有大有小,有的题字在左侧,美术馆这幅是小的。北京画院有一幅,在画院的宣传册上都有,李可染和北京画院关系很好,他的小儿子还在里面任职。荣宝斋为了卖画邀约过一幅,是大的。

    图是将行老师展示北京画院宣传册上的另一幅《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就是毛主席的“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当时社会主义新时期,要求不能再像文征明那种文人画一样画自己的小资情调了,这些画家为了紧跟形势,就找出路。比如开发主席诗词就是其中一种,既政治正确,又符合中国画表达诗词情感的一贯脉络。话说我上个月看戴建业讲诗词,也说主席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一个乡巴佬,就“好大的口气”敢写“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我在家里都不敢问谁主沉浮”,所以气魄肯定是有的。除了开发主席诗词,还有画革命纪念地的,比如井冈山、红岩之类的,像下面这幅,看画本身也没啥,但《东方欲晓》这个名字明显就是陕北窑洞红色政权这个主题了,

  以上这两种都比较容易红,不容易红的是画生活小景,表达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辛勤劳动、幸福生活的。当然,还有根本不开发的,“跟不上形势”的,就是林风眠。

    以上是背景,从画作本身来看,首先红不能闹腾,这是紫禁城的朱砂。难在表现“红遍”和“尽染”,确实是河山一片红,但也要有层次、有白色的水流来平衡画面;而李可染名字都叫染了,特点也就是如何染。

    接下来是傅抱石的“抱石皴”:

    吴冠中的特点,彩色水墨,中国画不是就黑白么,他加点颜色,就中西结合、留名了,恕我暂时不能理解。

    这幅画里的彩色可能看不清,随便百度一下吴冠中就看到套路了,

另一个展厅还有一幅大画:

正厅放了展览的logo画,完全体现“美在河山”的意义:

看后面那个背景屏风投的就是这幅画。

正厅的画我留了一个疑问,其中有一幅叫做《脊》的,不知道为什么中间断裂了。

这幅画也比较好理解,就是用山脊表现中华民族脊梁嘛,主要还是背后的故事,它的作者是闻一多的儿子。这是《建国大业》里达康书记演的闻一多演讲:

之后他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他的儿子就被送到了根据地培养,后来画画做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所以烈士家庭令他的作品都是《脊》这种风格的。

有趣的是在另一个展厅有他的另一幅作品:

退休之后终于不那么沉重了,可以画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个风景没那么多激人向上的动机,但从风格来看,还是用比较鲜明的色彩来表达情绪,本质上这从梵高来的,往具体了说是蒙克的表现主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