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美术史笔记(贰):印度教艺术

 大能猫的天地 2021-11-26

   前文回顾:印度佛教艺术

印度教

     虽然没有被列为国教,今天印度80%以上都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占剩下的大头,佛教、耆那教很少了。

   印度教的强大就在于可以同化其他宗教、但本身没有被同化,本土性很强,也很难向外传播。

   公元13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绝迹,佛教是作为反婆罗门教出现的,而婆罗门教就是印度教的前身。

  印度教是公元9世纪左右在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上发展出来的,没有创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印度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印度教徒四个时期:梵行期(学习)、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

   人生三目的:法、利、爱。法翻译就是达摩;利有本经典《利论》也讲军事;爱就是欲,经典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爱经》,所以这个爱是性爱。也有加上“解脱”形成四目的。

   《爱经》当中提到“六支”,英国一个学者布朗提出中国绘画“六论”就是从这里发展来的。近年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西方中心论。

印度教的哲学

    印度宗教是哲学化的宗教,印度哲学是宗教化的哲学。

    所以先看看印度教的哲学。

    吠陀的原意是知识,吠陀里的神叫“天”,本意是发光体,梵天、大自在天、飞天,都由此而来。

    英吉拉·甘地的英吉拉就是印度战神因陀罗的另一种翻译。也就是佛教里的帝释天,法器金刚杵,就是雷电。

    公元800年左右出现《奥义书》(原意近坐)开始阐发吠陀哲理。叔本华说《奥义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产物。

    《奥义书》的两个基本观念:

      梵我同一:宇宙精神和个体灵魂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受“无明”束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以为绳就是蛇。破除虚幻、摆脱无明、才能获得解脱。

    印度教哲学认为现象世界是幻,只有梵才是永恒的。佛的母亲叫摩耶夫人,摩耶就是“幻”的意思。台北张大千故居叫摩耶精舍。可见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内容。

     轮回解脱:佛教不是反对婆罗门教么,反对梵我同一,提出“无常”就是否定永恒的梵,提出“无我”就是否定我。但佛教又接受了轮回解脱,这在教义上就矛盾的,谁在轮回?都没“我”了。所以佛教后来提出了中阴身,这个之前挺火的,比如有本书《西藏生死书》,中阴身来作为轮回的主体。后来佛家又提出了“色”和“空”,这色不就是幻么?所以佛教从哲学根本观念上逐渐向印度教靠拢。密教兴起后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

    印度教认为解脱有三种途径:知识之道,商羯罗提出,学习吠陀、学习吠檀多不二论,从哲理上认清梵、我、幻的关系。

   虔诚之道,代表人罗摩奴阇,殊胜不二论。就是靠虔诚崇拜解脱,开辟了印度教大众化。

   性瑜伽,也就是密咒、呾陀罗崇拜。认为人体是宇宙的缩影,克服男性和女性本源间的隔膜,才能达到梵我同一,也就是“欢喜”。

(体验精神解脱极乐世界的捷径)

古代印度教神庙是有神奴的,也就是舞女,供婆罗门、国王淫乐体验“欢喜”。

印度教的神话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比荷马史诗长。

    摩诃(伟大的),婆罗多既是王子,也是印度国家的名字,India 是希腊人的叫法,印度人自称国家叫婆罗多。《摩诃婆罗多》里的薄伽梵歌相当于印度的圣经,今天在印度旅游,饭店里都会摆。

   印度神话传说集“往世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薄伽梵往世书,讲毗湿奴的故事。

   《牧神歌》也是印度教神话经典。

   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

   创造之神梵天,就是梵这个抽象概念的人格化。四面,拿着吠陀,是婆罗门祭祀形象。

(泰国四面佛)

   救世主毗湿奴,理想化王者形象,有宝冠、有花环。

   毗湿奴有十个化身,其中一个就是佛陀,也就是佛教地位下降的表现。

(克里希纳是毗湿奴牧童的化身)

   毁灭神湿婆,苦行者造型,三只眼、三叉戟、骑公牛南迪。 

(三只眼洞察、苦行者发髻,烧毁一切的神火就是从眼睛里喷出)

(公牛即瘤牛)

    变相林迦。

(早期林迦过于写实)

       湿婆既是生殖神、也是毁灭神。湿婆的女性配偶: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复仇女神杜尔迦、死亡之神迦梨,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复合体。     

       湿婆和帕尔瓦蒂生的两个儿子:        

       六面子、战神——塞建陀,敦煌石窟里有;

       迦内什——象头神,这个很常见。也是智慧之神、印度银行门口放着当财神。

   印度教认为三神一体,毗湿奴和湿婆合体叫诃里诃罗。

(一半一半)

印度教艺术

    印度教美术就是印度宗教和哲学的比喻和暗示 。 

    印度教建筑神庙象征宇宙(须弥)之山,印度教诸神也住在山上,就是以喜马拉雅山为原型。(奥林匹斯山还能住,喜马拉雅可咋住)

(须弥座)

神庙南印度角锥形,北印度曲拱形(后面都有图)。
神庙下方圣所就是子宫、胎室,供奉主神,比如毗湿奴卧像、湿婆象征林迦。

(早期未定型时期的印度教神庙)

(毗湿奴一觉睡了43亿2000万年,醒来后肚脐生出一朵莲花,梵天从此诞生,

湿婆毁灭宇宙后,毗湿奴继续睡,开启新一个宇宙周期,即“劫”)


印度教神像的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超现实造型,象征宇宙生命的丰沛与神奇。
三大主神像是宇宙生命不同侧面的诗意表现。
有的西方艺术史学者套用西方艺术分类方法将印度也分为古风、古典、巴洛克,过于牵强。印度教和佛教艺术都受宗教和哲学制约。比如佛教是心理学,艺术强调静穆,像古典;印度教是宇宙论,艺术追求动态变化,像巴洛克激动夸张。佛教主张中道,印度教是苦行与纵欲两个极端并行。

(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言论)

欣赏

印度中世纪是印度教艺术的全盛时期,当时的小王国大多都是印度教。南印度帕拉瓦王朝(580-897年)信奉印度教的,它的一个海港马哈巴利普拉姆有五车神庙、海岸神庙遗存,确立了角锥形神庙。

还有“恒河降凡”的巨大石雕。

另一个神庙:

里面极限的“三屈式”壁画。

南印度另一个朱罗王朝铜像炉火纯青,失蜡法制造。

1900年巴黎世博会展出过的“舞王湿婆”,罗丹写文称赞过。

(湿婆一手拿沙漏形手鼓,表明宇宙最先出现声音,一手拿火焰喷出的劫火环

(中间是塞建陀)

世界文化遗产埃洛拉石窟,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三种宗教。

象岛石窟:

(圣所里供奉的就是林迦)

在西方世界和泰姬陵齐名的湿婆三面相:中间冥想相-象征宇宙存在;左边女性温柔相-象征宇宙创造,手拿莲花;右边恐怖相-象征宇宙毁灭。

奥里萨神庙:曲拱形(玉米形)。 

上面马克思的话里也有札格纳特,这是大黑天的化身。札格纳特派仪式华丽甚至狂热。宗教游行中有的虔诚信徒自愿投入游行车轮下被活活压死,后来英国给禁止了。
太阳神庙以太阳神苏利耶的战神车做成24个轮子。      很多印度教书籍都以车轮做封面,苦行和男女交合是常见题材,再次证明印度教两种极端的结合。
卡朱拉霍神庙:曲拱形(土笋形) 。

西方人喜欢来这里看性爱雕刻,这里古代是密教崇拜的中心,很多信徒来举行性瑜伽或性仪式。

其中最有名的《情书》,写给天国的。

耆那教

反婆罗门思潮中出现,提倡极端苦行。
耆那教神庙:

这是天花板,这种装饰艺术也影响了后来的伊斯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