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中台产品经理宝典

 大能猫的天地 2021-11-26

作者刘天,曾就职于万达、叮咚买菜等公司,也创过业,开始是把自己有关产品设计的经验与行业发展分析文章分享在互联网论坛上,慢慢有了名气,这本书主要是面向产品经理讲中台的。但前面讲了一堆行业通用知识,易懂但和中台产品经理没那么强的相关性,后面讲实战了,又完全是to C 电商产品的一套,没看懂。
什么是中台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新的产品理念不断提出,本质上是整个行业开始由追求计算效率演化为追求顶层设计的实现效率。

    互联网下半场

    这些年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主题几乎都是关于终端消费者的,无论是早期的门户网站时代、社交时代,还是之后的电商大战,近期的共享经济,业务的兴起都是基于互联网人口激增这一时代背景的。淘宝、大众点评、贴吧、微信、爱彼迎、百度地图、爱奇艺都是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衣食住行加精神娱乐的消费需求。

     在网民红利阶段,实际在对用户进行反向筛选,Facebook游戏研发团队提出了经典的留存率规则“40-20-10”规则,一个新项目能否活下去的指标是新用户次日留存率、7天留存率和20天留存率分别高于40%、20%和10%,这就是90%的用户被抛弃了。之后整个互联网用户量减少,开始精细化运营获取新客户。再之后,C端市场变成了零和博弈,要想获取客户,不是获取增量而是存量,也就是抢占竞争对手的客户。

    消费互联网行业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人、网民数、科技发展和宏观背景,在宏观背景和科技发展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随着新增用户饱和,那种不按正常商业逻辑运作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头了(团购大战、打车软件大战、共享单车软件大战)。

    2016年,王兴在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美团要发展面向中小型企业用户的服务,一时互联网被分割出了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上半场和面向企业用户的“互联网下半场”。而产业互联网无论是创新难度、盈利效果还是企业服务都比消费互联网要复杂的多。

   产业发展阶段

   一个产业的周期可以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心划分为技术时代、产品时代、市场时代三个发展阶段,并循环更替。 

    技术时代的企业拥有很大的定价权,也不在乎市场反馈声音,企业内部工程师文化驱动,这个时候产品宣传文案主要渲染的是技术参数和首发内容,比如16核处理器、可折叠屏幕。

     产品时代的企业在用户体验、满意度与口碑方面竞争。以热水壶为例,早期的核心生产门槛是制造保温胆,等到过了技术时代,要比拼用户体验和差异化,有了养生壶、水果壶,有了单位容积。

    到了市场时代,比拼品牌运作、渠道分发能力。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所谓互联网下半场,就是互联网从产品时代进入了市场时代。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简称PLC)一般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引入期主要进行技术攻关,企业研发成本高;成长期企业主要优化产品核心功能和整体体验,从产品设计角度属于用户导向;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整体环境竞争加剧,这时候行业有很多标准的操作流程,每个项目由可供参考的ROI,产品已经完成主要功能开发,以APP为例,此时更新主要描述都是性能或交互优化;衰退期行业等待新一轮洗牌。

   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阶段是可以映射的:技术时代——引入期,产品时代——成长期,市场时代——成熟期。

   从产业发展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来看,消费互联网确实已经进入市场时代/产品成熟期,巨头们只能选择企业服务市场,开启互联网下半场的竞赛。

  从前台、后台到中台

   互联网上半场时候,一个公司最常见的业务开发组织模式就是前后台模式,后台提供能力与计算,前台将后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封装,以图形的形式展现给用户。

   在to C 市场中,企业要通过商业创新扩大互联网用户规模;而to B市场中,定制化需求多、成本高,需要前台系统不断创新去响应用户需求,企业需要降低试错和推倒常来的成本,而用户不会为底层架构建设买单。

于是,中台应运而生,中台就是一个对接层,有了中台前台可以快速迭代,进行创新和试错,不需要每个服务都要求后台从0到1开始提供,

(配菜师傅就是中台)

国内中台起源于阿里巴巴,2015年阿里巴巴拜访芬兰supercell游戏公司,看到了10人左右项目团队开发游戏的经验,能够完成这一点就是靠中台的支撑。12月,阿里巴巴就正式对外宣布“小前台+大中台”的战略,以阿里云为技术平台,基于共享事业部向八大公用服务提供统一的能力输出。

腾讯2018年组织架构变化,在六大事业群外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就可以被看做腾讯的中台。

众多管理学书籍都曾提到这样一个概念:一个有战斗力的公司一定是二次统一的公司,第一次是组织统一,第二次是思考角度的统一。当企业出现多条独立业务线的时候,每个团队的人员、业务、数据这三要素只停留在内部,造成功能模块重复建设。从这个角度,中台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在管理学方面的集体提升。
中台与微服务、Sass
微服务最早是开发人员层面提出的,目的是解决业务复杂化后代码量指数级上升后带来的高维护成本问题。微服务是中台的实现手段之一。
Sass是指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而中台是帮助企业自身提高服务效率的战略。
中台理论诞生后,一时间被滥用,出现了各种中台,一般我们分为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中台怎么建


      中台MMS建设模型

      企业内部中台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宏观认知(Market)→企业标准化(Standard)→解决方案设计(Solution)。

第一阶段:调研
中台研究者要站在企业高度来研究宏观市场,而不能向单独产品线负责人一样。
麦肯锡咨询的市场调查标准步骤包括:宏观经济、产业波动、行业变化、企业调整。

宏观经济看趋势;产业看是否高增长;行业看投融资、IPO(因为在证监会监管下上市企业都是属于这段时期内国家政策支持的企业)、进入难度、发展阶段、国外趋势。
第二阶段:标准化
许多企业建设的中台未达到预想效果,反而让信息化系统成为业务部门一个额外的工作任务。中台产品经理需要将企业部门间的配合与员工间的任务变得程序化,使任务变得可拆解、可量化。建中台的第一步是给中台团队在企业组织架构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三阶段:解决方案
这一部分就讲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分别怎么建了,但我没看懂,把看懂的写一下:据指标分战略指标、战术指标和行动指标,要把战略指标层层拆分。当数据中台要面向多个系统接入不同数据时,需要考虑数据的标准化阿里建中台的早期业务数据有29000多个指标,不仅难辨识,且存在定义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技术中台,一件事由一个单元独立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