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读过的YA作品

 春天的花开Iris 2021-11-26

《当代美国青少年文学研究》中对青少年文学的定义:独立于儿童文学之外,也有别于结构复杂、主题多元的的成人文学的一种独立形态的文学,其主题、结构、情节、人物、语言和叙事方式都符合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不知觉中,读了不少符合以上定义的青少年文学,我整理了如下9本书,有的书已经被归类在YA(Young Adult)文学系列里,有的书我认为可以归为YA的作品,特别分享给处在“疾风暴雨”般年龄中青少年们以及成人。

NO.1

《午夜一起兜风》

零时差·YA书系中的一本。整本书节奏明快,语言干净利落,作者安娜·班克斯不愧是美国《纽约时报》当代畅销书作家。

故事中的高中生卡莉课余时间一直在小超市勤恳打工,希望有一天能接回被遣返墨西哥的家人。没日没夜地拼命攒钱的她,几乎成了生活的“奴隶”。而摩斯警长之子雅登对父亲失望透顶,决定毁掉自己。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家人的期望,而另外一个人是为了毁掉家人的期望。这样两个人的意外相遇,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结局是青春浪漫小说的Happy ending,轻松好看。

NO.2

《夏天往事》

这本书的作者露丝·怀特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的《贝拉的儿子》(纽伯瑞银奖)和《寻找贝拉》两本书,都收在“不老泉文库”系列中。

这本《夏天往事》应该是零时差YA系列中最薄的一本书了,但内容令人动容。妈妈去世后,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和爸爸一起,从弗吉尼亚山区搬到密歇根的工业城市弗林特。在城市生活中,姐姐夏天身体内潜伏的炸弹爆炸了:她一点一点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最后完全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故事以妹妹的视角描述了小时候姐姐如何悉心照顾自己,到后来慢慢疾病发作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最后被迫和爸爸一起将她送往精神病院的过程。时光流逝,从山区的简单生活到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妹妹也从懵懂儿童到青春少女,只有姐姐仿佛停下成长,并无法控制地滑向自己也不愿意进入的混沌与混乱中。

作者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山区的生活经历与城市生活的对比描写细腻真实。

NO.3

《生命交叉点》

不论是青春的悸动还是对自我状态的模糊感受,这本书都更像一本YA作品。


故事以14岁女孩黛比男孩赫克托的视角进行讲述有着生命交集的几个青少年并不像是成人作品中角色都是无法预见的巧合,他们的生活本来就有交集,但每个人都在面对自我意识不断萌发的状况,也都处于对自身和世界的态度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时期。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综合运用了意识流、日本俳句、歌词、问答和电影分镜头等艺术手法,因此成为历年纽伯瑞获奖小说中叙事最现代、最独特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手法让这本书并不易读。但是细细读来,会觉得也不错,毕竟调整难度,也阅读的另一种乐趣。

NO.4

《寻找朱庇特》

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加里·施密特的最新作品,译者是马爱农。

故事说的是满身故事的13岁的少年约瑟夫来到寄养家庭—缅因州一个农场里。约瑟夫经历了太多,他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也不愿意别人碰他,他心里有一个重大秘密(他是一个少年父亲)。随着了解加深,寄养家庭的弟弟杰克看到了真实的约瑟夫,并选择无条件地支持他。因为这个充满爱的家庭,再加上学校老师的接纳、信任与爱,约瑟夫渐渐有了变化。可惜,他可怕的父亲再次出现。

悲剧的起因是两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少男少女因爱食禁果,导致女孩怀孕,后来女孩又因生产并发症逝去,留下的小BB成为成年人争抢的对象。约瑟夫在寄养家庭好容易重拾生活的信心,因他的父亲让一切戛然而止。


也许是文化的隔膜感吧,会觉得只是一个相对极端状况下的故事。

NO.5

《孪生姐妹》

这本书读到最后忍不住为路易斯鸣不平了,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最终总是这样的结果吗?作为同样是省心孩子的我代入感极强地在看待这个角色了。

凯瑟琳·佩特森是我喜欢的作家,她的《通往特雷西比亚的桥》我分别带读过成人和儿童的读书会。这本书才真正读到她的宗教背景极强的家庭出身对她的影响。里面很多圣经的引述可能会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

但对海岛生活的极为细致真实的描述,会非常有力地把你拉到1940年代的瑞斯岛。作为孪生姐妹中早几分钟的姐姐路易斯为补贴家用捕捉螃蟹的情境描写,对妹妹无比妒忌但又因为家庭缘故的隐忍,真实到扑面而来。

对结局的描写实在不太满意,妹妹卡洛琳得到了捐助去上了大学,而后又得到了自己喜欢的考尔;姐姐路易斯的自我发现和和解觉得太突兀了,也许关于找寻自我,本来就是个虚妄的主题吧!

NO.6

《说出来 》

打开这本书就会被前两页的密密麻麻的英文内容震惊到:都是I was raped.....


是的,这是一本少有的以性侵受害者视角写就的作品。少女梅琳达在一个party上因为喝醉被强奸,但是当时因为害怕报警后却偷偷离开。进入高中后却发现,那个强奸了他的人居然在追求她曾经最好的朋友。她该怎么办?

作者在开始并未交代发生了什么情况,只知道梅琳达失去了朋友,被同学排斥,成绩一落千丈,开始逃课,完全放弃自己。慢慢地才会发现她奇怪表现下的巨大痛苦。她居然没有跟任何人说!说出来有多难?难,真得太难!

到图画书《可以倾诉的秘密》也是这样的题材。这样的作品应该被更多人读到。

女孩们,说出来,要求助,千万不要自我放弃!

NO.7

《少年阿莫的烦恼》

这个书名的翻译简直不要太普通,完全无法体现故事的任何味道。


这本书我认为适合13-14岁的孩子阅读。虽然是40年前的作品,但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性是不会变的,例如对自己痘痘的重视程度超过对父母关系的担忧,对女孩的青春萌动,对霸凌的委曲求全等。

故事用日记体写就,所以语言非常有特点。增加了易读性。整本书不仅仅是阿莫的成长和变化,更涉及到家庭最重要的父母关系,成年人的责任,社区邻里关系以及社会变革对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等等。

NO.8

《倩达的秘密》

这是一本少见的艾滋病题材的YA小说,且故事发生地在非洲。16岁女孩倩达的生活真是我们这种岁月静好国家的孩子包括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故事一开始就是同母异父妹妹的死亡,自己去为妹妹买棺材,接着就提到爸爸和两位哥哥的死亡以及好朋友父母的死亡,再接着是第三任继父的死亡,直到最后妈妈死去。饥饿、死亡、被强暴、家族的诅咒和唾弃,这梦魇一般的生活一直在继续。

这么多的死亡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大家都已知道是艾滋病却讳疾莫深?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艾滋病患者?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倩达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摆脱这样噩梦般的生活?

NO.9

《山顶上的男孩》

这本书是《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作者约翰·伯恩的新作。相对而言,这部作品笔触更理性更冷静,对人性弱点的体悟却更深。和其他战争作品不同的是角度的选择。这是一个生活在希特勒旁边的男孩的生活。皮埃罗7岁之后的人生并不能完全说是环境的影响,他的德国父亲对幼年的他的言语影响,以及父母亲都去世后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下意识地更愿意选择趋利避害。

整本书用逻辑严谨的故事情节步步惊心地展现了男孩皮埃罗从一个喜欢读故事的儿童,变成手上有几条人命的青少年皮埃尔的过程。正如尼采那句广为人知的金句: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皮埃罗成长历程中的蜕变,仿佛也在演绎这句话的真实力量。

豆瓣|春天的花开Iris

新浪微博|春天的花开Iri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