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学山|从造字,看古人家族成员的角色定位

 学山工作室 2021-11-26

在家庭成员中,一般有父、母、兄、弟、姊、妹组成。

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汉字,是有标准化印刷体写成的,由于经过几千年的演进转化,已经基本上看不出当初造字时的样子来了。如果我们穿越到到三千年前的夏商时代,定会向仓颉老先生当面请教这些汉字的准确用意。

最早出自甲骨文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在进入父系氏族时代里,能够行使这一权利的当然是一家之长。谁有绝对权威,谁就是父亲这一角色。综合以上六个成员,当然只有最年长的男性最适合这一称呼,手中的那根棍子,代表着绝对权威。任何人都不能违抗。所以《说文》上就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当然,当父亲的除了权威以外,还应当有责任担当,所以也有人将前面的那根棍子后面,又偷偷的加上了一把劳动工具——板斧,这样的话,当父亲的,角色定位就全面了,既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又有带头劳动的义务。

  

  

甲骨文的"母"字是一个象形字,展示的是一位跪坐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双手交叉,字中间有两点表示乳房,以表示此女性与生育和哺育有关。金文的"母"字基于甲骨文形体,只是在字的上部多添了一横。可见,母亲这一角色他的主要义务是生育和养育下一代。不过,为什么发出mu音?这还要与另外一个同音汉字“牧”相关。牧,是一个人拿着鞭子驱赶牛儿在田野吃草的样子,显然,既然母与牧发音相同,看来,母亲除了生育之外,适当的干些饲养一类的轻微体力活动也是必要的。

是指兄弟之间,年纪较大的一个,也叫大哥,兄长。甲骨文中,把兄字画作一个匍匐的人,在头顶上双手举起器物,对于这个器物,有人理解为祭祀的祭品,有人理解为家务劳动的器皿。但不管咋么说,当大哥的是除了父亲以外最有力气的男人。受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最多,当然也就更应该给弟弟妹妹们做个表率。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民间传统中还保留着这个方式,比如,当父母出殡时,当大哥的必须跪在灵棚前高举老盆,当众摔碎的仪式。其实,那个场景就是兄字最好的标志。

这个是会意造字法造出来的。在甲骨文中,字形象一根绳索围绕在木桩上,一圈一圈的,很有秩序,很有层级。这是不是代表着一种社会和家族礼仪呢?是的,因为当弟弟的可能有许多个,除了父亲和大哥外,在家庭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弟弟如果没有规矩的话,是很难管理的,搞不好会有矛盾的。尤其是注重礼法的商周时期,在王位继承方面必须遵循嫡长继承制,其他男性兄弟一定要团结守规,不能乱来。

姊妹

在甲骨文里,姊妹这两个字都是采用形声造字法。年长的叫姊,年幼的妹。这两字的形体区别在于,前面画作一个成熟的庄稼(禾)模样,后面的画作尚在生长中的禾苗模样。从成熟度而言,当然姐姐大于妹妹。因为和母亲一样,他们将来的义务也是嫁到另外一个家庭,担当起养儿育女、繁衍后代的角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