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完素 辩证心得

 禅指号乾坤 2021-11-26

  

(1)表证的治疗

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则表解热除,斯为正治。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用麻黄、桂枝等辛热解表;若须使用,也应适当增入寒性药物。故“以甘草、滑石、葱、豉等发散为最妙”。

阳热郁遏于表,虽亦见恶寒战栗诸症,实为阳热郁极而产生的假象,应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以发其郁结,但必须从脉证上细心分辨。

表证而兼有内热的,一般可用表里双解法,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即为两解表里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使气血宣通。

表证依法汗之不解,前证别无变异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汗后热退不尽,可用天水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以“调顺阴阳,洗涤脏腑”余热;若汗后不解,而下证又未全者,可用白虎汤清之。

(2)里证的治疗

表证已解,而里热郁结,汗出而热不退者,都可用下法。临床上多有目睛不了了、腹满实痛、烦躁谵妄、脉来沉实等,必以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下其里热。

热毒极深,以致遍身清冷疼痛、咽干或痛、腹满实痛、闷乱喘息、脉来沉细,乃热蓄极深,阳厥阴伤所致。病变已影响到血分,不能单纯用承气汤攻下,必须和黄连解毒汤配合使用。

在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的,可用黄连解毒汤清其余热。必要时可兼以养阴药物。若下后热虽未尽,而热不盛的,则宜用小剂黄连解毒汤,或凉膈散调之。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又当用黄连解毒汤合凉膈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养阴退阳。

至于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仲景法,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1)风与火热的关系 刘氏认为风属木,木能生火,故“火本不,遇风乃焰”。即风可助火。反之,病理上的风,又每因火热过甚而生。风与火热不仅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病变过程中,又多为兼化。

(2)湿与火热的关系 湿与火热,不仅是由于“积湿成热”,更重要的是:“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湿热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相兼为病。

(3)燥与火热的关系 刘氏认为,燥属金,燥为阴邪。燥邪容易伤津而化热化火。在临床上燥为津亏、血少、阴虚。津亏、血少、阴虚都可引起阳亢而生内热,至于燥病的形成,或由寒凉收敛,气血不通所致,故“冬月甚,暑月衰”;或由中寒吐泻,亡液而成燥。但更为多见的燥病,乃是“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就是秋凉成燥,亦多为与火热同化所致。“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

(4)寒与火热的关系 寒与火热,一为纯阴,一为纯阳,水火不容,二者不可相兼为病。但感冒寒邪,或内伤生冷之“冷热相并”,均能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而生热,不可便认为寒,“当以成症辨之”。

  由上可知,六气之中,火热为中心,这就是刘氏的“六气皆能化火”说。

玄府:人体的各种组织的腠理。

玄府郁结、气血不能宣统、神机不遂:目不能视、耳不能听、鼻不能闻、舌不能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