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远山︱欲读中国书,先观中国图(四)

 张远山图书馆 2021-11-26

▼ 往期回顾 ▼

欲读中国书,先观中国图(一)

欲读中国书,先观中国图(二)

欲读中国书,先观中国图(三)

四 昆仑神话解密:天帝下都昆仑台

中国神话有日神“羲和”,月神“常羲”(汉代以后改名“嫦娥”),希腊神话也有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尔忒密斯”(罗马神话改名“戴安娜”)。证明所有民族的天神全都源于天象,天神谱系全都源于天象体系。早期人类按照天象的循环变化,结合人间的本族历史,演绎为天人合一的神话故事,于是需要一座沟通天人的神山,天神由此下凡,巫觋由此上天。希腊神话的神山是“奥林匹斯”,中国神话的神山则是“昆仑”。

中国民族的主体是伏羲族,中国神话的主体是伏羲族神话,所以日神羲和、月神常羲均有“羲”字。昆仑神话源于伏羲族的创世神话,并被黄帝族、东夷族、南蛮族接受,成为华夏全境共享的核心神话。

1.上古昆仑台:从“混沦”到“昆仑”

上古伏羲族把葫芦视为宇宙模型,以其上下二球象征天球、地球。伏羲族称葫芦为“囫囵”,所以创世神话是“囫囵说”,天文理论是“混沦说”(浑天说),“囫囵与混沦同义”(《康熙字典》)。伏羲族的天文理论“混沦说”,产生了伏羲族的天文台“昆仑台”:“混沦”去水,即为“昆仑”。

▲伏羲族昆仑台

考古发现的伏羲族昆仑台,见于伏羲族祖地甘肃天水大地湾,以及东扩伏羲支族的陕西临潼姜寨,均为亞形三层建筑:底层是酋长的居室“樊桐”,中层是祭祖的宗庙“阆风”,中层的屋顶平台是观天的天文台“悬圃”。

伏羲族在仰韶时代从黄河上游东扩到黄河中下游,于是龙山时代的玉器三族,亦即红山文化圈的黄帝族,大汶口文化圈的东夷族,良渚文化圈的南蛮族,全都仿建了伏羲族的昆仑台,三层结构不变,亞形变异为方形。

▲玉器族昆仑台

玉器三族的四方三层昆仑台,兼有三大功能:第一功能“观天”,即天文台。派生出第二功能“祭天”,即宗教祭坛。派生出第三功能“升天”,即酋长陵墓。

上古黄帝族仿效伏羲族建造的昆仑台,除了兼用为宗教祭坛和酋长陵墓,另有一项重要功能:大酋长死后,所有支族部落的小酋长齐聚昆仑台,举行昆仑台大会,埋葬前一任大酋长,选举下一任大酋长,完成最高权力的代际交替。新任大酋长在昆仑台举行就职仪式,接受北极天帝授权,领受“君权神授”的“天命”。

蒙古族是上古黄帝族的后裔,承袭上古黄帝族的传统,每一任大汗死后,各部落酋长齐聚库里台,举行库里台大会,选举下一任大汗。蒙语“库里台”(Khuruldai),正是“昆仑台”的变音。

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沿着中亚草原一路西征,又把“库里台大会”西传以突厥族为主的中亚草原各支游牧民族。因此以突厥族为主体的现代中亚各国,最高权力机构仍然名为“库里台大会”,成为上古黄帝族“昆仑台大会”的现代活化石。

2.中古昆仑台:从“昆仑”到“明堂”

中古夏商周承袭上古伏羲族的亞形三层昆仑台,建造了亞形三层“明堂”:底层是天子行政的“宣室”,中层是祭祀先王的“宗庙”,顶层是观测天象的“灵台”。中层的宗庙,又名“重屋”、“通天屋”。底层通往中层、顶层的楼梯,专名“昆仑道”(《史记·封禅书》),是中古“明堂”承袭上古“昆仑台”的最强硬证。

蔡邕《明堂月令论》、阮元《明堂论》等反复论证,夏商周明堂、宗庙、灵台属于同一建筑。

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宫室》、陆思贤《神话考古》等也反复论证,明堂、宗庙、灵台均为亞形。

▲夏商周明堂亞形三层

百年以来的辉煌考古,又为明堂、宗庙、灵台属于同一亞形三层建筑,提供了系统实证。

▲西汉王莽明堂亞形三层

1959年,陕西长安南郊大土门遗址,发现了西汉末年王莽建造的亞形三层明堂。1975年,河南洛阳南郊遗址,发现了东汉光武帝建造的亞形三层明堂。1986年,河南洛阳唐城遗址,发现了唐代武则天建造的亞形三层明堂。1995年,山西大同平城遗址,发现了北魏孝文帝建造的亞形三层明堂。2001年,杨鸿勋出版《宫殿考古通论》,综合文献证据和考古证据,复原了西周的亞形明堂,底层是亞形宣室,中层是亞形宗庙,仅仅未言中层宗庙的亞形屋顶平台正是“灵台”,亦即昆仑台。

3.《山海图》《山海经》的“昆仑”结构

中古夏商周不仅承袭了上古伏羲族的昆仑台,而且把昆仑台的亞形作为宇宙模式,向下投射为大地模式和人间模式。于是先把明堂的亞形十二室,放大为王城的亞形十二门,对应四季十二月;再放大为亞形的大禹九州图或尧舜十二州图。昆仑台的亞形结构,于是成为覆盖天地人的中国文明第一范式。

▲昆仑结构放大为王城、九州

人类历史早期,全都先有上古之图,后有中古之书。夏商周三代,上古之图、中古之书并存,合称“图书”或“图籍”。夏商周的《山海图》十八图,变成秦汉以后的《山海经》十八卷,只是把“图”转写为“书”,亞形的昆仑结构不变:五藏山经图,转写为《山经》五卷。海内四方图、海外四方图、大荒五方图,转写为《海经》十三卷。

《山海图》把亞形的昆仑结构辐射至囊括“海内”、“海外”、“大荒”的华夏全境,又摩画了遍布华夏全境的四方三坛“昆仑墟”、“昆仑之丘”,于是“昆仑”成了《山海经》的第一关键词,“昆仑”神话成了中国神话的核心神话。

4.《山海经》的“昆仑”神话

《山海经》“昆仑”神话的隐微密码,至此全部解密。

其一,为何《山海经》称昆仑台为“昆仑墟”、“昆仑之丘”?

《山海经》的昆仑台专名,是“昆仑虚”,“虚”通“墟”。自然山体不能称“墟”,人工建筑才能称“墟”,比如河南淮阳的“太昊之墟”,山东曲阜的“少昊之墟”,山西夏县的“夏墟”,河南安阳的“殷墟”。所以“昆仑墟”不可能是自然山体,只可能是人工建筑。

《山海经》的昆仑台别名,是“昆仑之丘”。“丘”虽指“山”,“昆仑”却非山名,因为“昆仑”与“丘”中间,加了一个“之”字,意为“建有昆仑墟之山丘”。正因上古华夏四族和中古夏商周三代在很多山丘之顶建造了大量昆仑台,所以《山海经》所记“昆仑墟”、“昆仑之丘”遍布华夏全境,多达二十余处。

历代学者无视“昆仑墟”之“墟”只能指人工建筑,无视“昆仑之丘”不能等同于“昆仑丘”,更不能等同于“昆仑山”,而把《山海经》所言“昆仑墟”、“昆仑之丘”全都视为自然山体,于是错误认为“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毕沅《山海经注》)

其二,为何《山海经》的“昆仑墟”、“昆仑之丘”、帝王陵墓均为四方三层?

昆仑墟在其东,墟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墟四方。(海外南经)

共工之台,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海外北经)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海内北经)

“共工”是伏羲族天文历法官的官名,“共工之台”正是伏羲族的昆仑台。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都是“炎黄之战”征服神农族的黄帝族酋长专用陵墓。上古玉器三族的四方三层昆仑台,兼为宗教祭坛和历代酋长的公共墓地。黄帝族征服神农族期间,部落酋长升级为国家君王,于是按照四方三层的昆仑台形制,建造了一人一陵的专用陵墓,各有两个“封土堆”,一是君王陵,二是陪葬墓。

成山四方三坛,其上多金玉。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南山经)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有蛇焉,名曰肥遗。(西山经)

大咸之山,是山也四方。有蛇,名曰长蛇。(北山经)

自然山体尽管多有三层,但是极少四方形,因此《山海经》所言遍布华夏全境的“四方三坛”,都是建有四方三层昆仑台的山丘。

《山海图》画满了遍布华夏全境的四方三层昆仑台,图上注有文字。注文“昆仑墟”、“昆仑之丘”,意为山顶建有昆仑台。注文“成山”、“会稽之山”,意为昆仑台所建之山。《山海经》撰者误解了《山海图》作者的命义,记为“是山也四方”,误导后世两千多年。

其三,为何《山海经》的所有“昆仑墟”上均有“扶木”、“若木”、“建木”、“寻木”?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海外东经)

建木,在窳西弱水上。(海内南经)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大荒北经)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海外北经)

“扶木”或“扶桑”是昆仑台正东的表木,“建木”是昆仑台中心的表木,“若木”是昆仑台正西的表木。“扶木”乃言表木须用矩尺扶正,使之垂直于地面。“建木”乃言表木是人工所建之木,而非天然之木。“若木”乃言表木如若天然之木,而非天然之木。

从上古伏羲族到中古夏商周,表木的高度均为男子的标准身高八尺。八尺等于一寻,所以表木又名“寻木”,“寻木长千里”属于神话表述。

其四,为何《山海经》称“昆仑墟”为“帝之下都”?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海内西经)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西山经)

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老之宇。(山海经图赞)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淮南子)

伏羲族在昆仑台上立表测影,把无法测量的天上太阳,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地面圭影,成为“天帝下凡”的可见形式,昆仑台遂成“帝之下都”。昆仑台中心的“建木”,遂成“众帝所自上下”的天柱。“建木日中无影”属于神话表述,每日正午仅是圭影最短,并非没有圭影。

其五,为何《山海经》的所有“昆仑墟”外均有“弱水”?

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经)

昆仑……又有弱水周回绕匝。(海内十洲记)

昆仑之墟……其外绝以弱水之深。(搜神记)

昆仑弱水,鸿毛不能起。(玄中记)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禹本纪)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穆天子传)

“弱水”的神话解释,是浮力极弱,羽毛下沉。这一神话解释,源于伏羲族希望村落之外(昆仑台外)的环濠之水,浮力极弱,可以淹死入侵住地的野兽和敌人。

“弱水”及其别名“醴泉”、“瑶池”,又涉及了伏羲族“昆仑”神话派生的“西王母”神话,亦即神话化的“女娲氏”。西王母神话又派生出蟠桃宴、不死药、嫦娥奔月等等神话。因为“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核心神话,“昆仑”之谜是中国文明的核心奥秘。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属于神话表述。无论是上古至中古的昆仑台,还是建有昆仑台的自然山体,都不可能高达二千五百余里。作为中国神话核心的“昆仑”,并非汉武帝时代命名的华夏西北自然山体,而是植根昆仑台、沟通天地人、位于中国神话世界中心的“昆仑”神山。

“昆仑”神话一旦解密,大部分中国神话均可迎刃而解。

(未完待续)

 《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

张远山著

中华书局2018年8月第1版

京东图书独家经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