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猎巫:塞勒姆1692》反思当下的网络环境

 濠上三寻 2021-11-26
《猎巫:塞勒姆1692》讲述十七世纪发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的“巫术”案。该案件牵连之广、破坏之大令人惊骇。

这是一本根据案件参与人留下的审判记录、个人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写成的非虚构著作。

巫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纯属封建迷信,但在17世纪移民北美大地不久的新英格兰人看来,是与上帝对立的邪恶存在。

他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必然使得他们对撒旦(魔鬼之王)的使徒(巫师)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

塞勒姆猎巫行动的起因是几名女孩联名告发一名行为诡异的妇女为女巫。她们通过痉挛、尖叫、自毁等方式让大人对她们遭遇巫术侵害深信不疑,并向当地政府申请法律援助。

随着第一个“女巫”的落网,女孩们尝到了“告发”的甜头,开始将枪头对准自己憎恨的人。诡异的是,她们告发一个,法院便捉拿一个。一时间,人人自危,为了自保,女儿告发母亲,母亲告发儿子,儿子告发父亲,父亲告发女婿,女婿告发妻子…短短几个月,竟有几百人被投入监狱。

很难想象仅凭一面之词和临场演绎就能将被告人搜捕并定罪。不过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宗教力量借助“猎巫”之名实行对异端群体的迫害。

几百“巫师”中,有20多人被处死,这些全都是拒不认罪的顽固之徒。这些人在入狱前亦是宗教难以掌控的叛逆存在,尽管其中有一人还是牧师。

以“正义”之名排除异己,是极其有效且“深得民心”的一箭双雕之举。前提是人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盲从于强大的权力支配者。

塞勒姆的猎巫惨案让我忍不住反思当下的网络环境。近期不断有人因举报而被查,被捕,被定罪。

这些被举报之人不一定是被诬告,甚至大多数人都有原罪,但由此引发的举报风气一旦猖獗起来,整个社会便会呈现各种乱象。史上各大惨案再次上演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人与人之间逐渐失去信任,只剩下警惕与防备。整天在揭发与被揭发中虚度时光,浪费有且仅有一次的生命,消耗地球有限的资源,对人类与自然没有一点点有益贡献。真的是仰而愧天、俯而愧地,枉而为人。

但假如这种网络乱象背后是有一只大手在操控节奏,那我们这些蝼蚁便只有被蹂躏的份了。

他都不需要亲自动手,我们便会“狗咬狗”。等到我们乱成一锅粥,他再出手调和,我们还要感激涕零,感谢他铲除邪恶势力、救民于水火。

我们对他歌功颂德,
他是救世主,
是如来佛,
是yyds。

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任何办法。

悲剧循环往复,
闹剧不断上演,
那么,
惊人的相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