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与虚无

 濠上三寻 2021-11-26

第一次知道萨特是在刘笑敢教授《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附录-《庄子与萨特的自由观》,萨特的自由观在刘老师眼中是悲观唯心主义。

今天读萨特的《恶心》,到70%时,文眼冒出,萨特对“存在与虚无”做了详细地文字解释。

萨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眼前庞大的栗树突然暴露在他眼前,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存在”。在这之前,他对“存在”的认知只是“存在”二字,是隐藏着的含糊不清,属于抽象范畴的无害形态。

在萨特看来,“存在”不能感知,更无法追问,存在是一种偶然性。就像栗树突然出现在眼前,其实这棵树一直在那,只是你没有真正用存在的眼光看待它。

存在本身应该是必然,但我们真正感受到它却纯属偶然。偶然性不是伪装,不是可以排除的表象,它是绝对的,因此是完美的无动机。

我们对眼前看到的东西,尤其是经常看到的东西已然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并非存在,存在必须是猛然侵入你,而且这种侵入会让你感到不适甚至恶心。比如,手,熟悉流畅而挥洒自如的手,如果猛然盯着他们看,看他们的细节-文理、毛孔、血管等,你会发现,越看越陌生,越看越不得劲,直到它不再是手,而是一种“存在”。

“虚无”并非什么都没有,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存在。所以要理解虚无,还是要回到对存在的认识。

我们经常说“陷入虚无”,这里的虚无,应该是一种我们无法掌控的未知存在。

萨特对存在的认识显然与海德格尔不同,萨特是用客观世界里的存在物与人之间偶然发生的视觉冲突来解释存在,海德格尔却是透过存在本身来追问存在。

对于存在,我其实也是含糊不清。他们每一个解释,都会让我对解释内容本身产生困惑。或许这也正是哲学家的迷人之处,不停地嘚啵嘚啵,犹如蜘蛛精不断丝,把我们这些普通人类缠的死死,却半口气都透不出。所以,哲学也是防身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